广东省饶平县“空心村”整治研究
2014-07-29李坚诚,胡巍巍,郑銮娟,郑琰明
李坚诚,胡巍巍,郑銮娟,郑琰明
摘 要:以欧石村、大榕铺村、扬康村、自东村为研究样本,对广东省饶平县“空心村”问题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四个村落的空心化程度有差异,村落景观格局分别呈现内旧外新、内空外扩、拆旧建新、新旧混杂的特点。本文分析了饶平县“空心村”形成的原因,并针对各村的具体情况分别提出“整旧如旧、发展旅游,生态保护、持续发展,融入城镇、保持特色”等整治思路。
关键词:饶平县;空心村;整治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4)03-0045-05
2010年6月3日饶平县被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为“中央苏区县”,饶平县迎来在新的政策支持下加快发展的契机。作为中央苏区县的广大乡村亟待发展,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仍然有着巨大的差距,其中,“空心村”是一个比较突出的表现。乡村聚落空心化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化过程的产物,是城镇化过程乡村聚落的一种过渡性形态,中国学者研究村庄空心化已经取得很多成果,这些成果对于认识和整治饶平县乡村聚落空心化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饶平县“空心村”既有一般“空心村”的共同特点又有具体地域的独特性,本文试图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空心村”进行调查分析,找出饶平县“空心村”的特点和规律,提出整治“空心村”的基本思路。
一、“空心村”研究现状综述
(一) 关于村庄空心化和“空心村”的内涵
村庄空心化与“空心村”是指乡村聚落演变的过程与结果。刘彦随等结合山东典型村庄调研和系统的理论分析,指出农村新建住宅逐渐向外围扩展,导致村庄用地规模扩大、而旧的住宅闲置或废弃,形成了一种“外扩内空”的演化过程。农村空心化是乡村地域系统演化的一种特殊形态,表现为农村土地空心化、人口空心化、农村产业空心化和基础设施空心化[1]。张昭认为空心化是指村庄内部出现大面积土地和住宅空闲的村庄[2]。此外还有学者分别从城镇化背景[3]、村庄空间形态[4]住宅的空间布局和村民的年龄结构[5]、“空心村”形成原因[6]等讨论“空心村”的内涵。总之,“空心村”是农村空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农村空心化造成农村系统衰退、可持续能力下降[7]。
(二)关于“空心村”的空间形态与发展阶段
乡村聚落在空间过程上“内空外扩”、建筑景观“内旧外新”,而其空间形态则因聚落所在地貌、聚落规模、区位等的差异而呈现多样化。通常表现为圆形、扇形、矩形、带状、跳跃式等多种形式[8]。
同时,“空心村”的形态是随空心化发展而变化的,地理学者注重研究“空心村”的“生命周期”。王成新等将“空心村”的发展演化分为初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这三个时期大概对应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初[8]。刘彦随研究了农村空心化完整过程一般经历出现、成长、兴盛、稳定和衰退五个阶段阶段[8]。
(三)关于“空心村”形成的原因分析
“空心村”是城镇化过程在农村聚落的一种演化形态,农业人口流向城镇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离开乡村、农村新一轮住宅的建设与老住宅老村落的衰落,使旧村庄呈现“人去房空”、仅存一些留守老人的景象。其原因主要有传统观念的影响、家庭结构居住需求的变化、土地权属的制约、村庄规划的滞后等。刘彦随等归纳了农村空心化的影响因素包括资源与环境因素、经济与社会因素、体制与制度因素、管理与政策因素[7]。
(四)关于“空心村”演化的机制与类型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自然环境条件的差异决定了“空心村”类型。龙花楼等[9]研究了城乡结合部和平原农区“空心村”演化的不同特征,揭示了城乡结合部典型空心化村庄在原址上完整地经历实心化、亚空心化、空心化和再实心化四个阶段;而平原农区“空心村”则表现为外出务工型集中高度空心化、外出务工型分散高度空心化、农业主导型集中低度空心化、农业主导型集中高度空心化四种类型;并指出一般状态下“空心村”的发展演化所表现出来的阶段性大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时段特点相对应[10]。刘彦随等[8]讨论了农村空心化代际演替空间形式;运用“推拉理论”解释农村空心化形成的动力学机制。
(五)关于研究方法与手段
对村庄空心化的实证研究除了运用统计数据、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之外,刘彦随团队运用高分辨率(0.25m)遥感数据进行村域尺度土地利用的研究,取得的成果为空心村土地综合整治潜力的调查与评价提供技术方法的有益参考和有力支持[11]。
(六)关于“空心村”整治的对策与思路
如何破解“空心村”这一普遍性难题,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整治对策,例如新农村建设之村庄规划、农村宅基地合理流转、加大土地执法力度等。不少整治农村空心化模式相继出现,如上海市松江区的宅基地置换模式、浙江省嵊州市“三方共建”模式[12]和天津市的“宅基地换房”模式等。
二、饶平县“空心村”研究调查方法
饶平县位于广东省东端沿海,地处116°35E-
117°11E,23°28N-24°14N,县域东西窄南北长,南北95km,东西31km;总面积2203km2,其中陆地面积1670km2,海域面积533km2。地形山海兼备,东、北、西三面环山,南临南海,地势北高南低,西北为山地丘陵,间有谷底与盆地,南部为台地和冲积平原,拥有13个海岛。最高峰西岩山海拔1256m,最大海岛海山岛面积46.9 km2[13]。黄冈河发源于本县北部山区,在本县南部柘林湾入海,由北而南贯穿县境中轴。
根据饶平县山海兼备的地理环境特点和区域产业差异特点,研究样本选取饶平南部海岛海山镇欧石村、中部山区浮滨镇大榕铺村、北部山区新丰镇杨康村、上饶镇自东村作为研究样本,他们分别代表不同地理环境和主导产业发展的区域。研究方法主要以实地考察调查为依据,向村委会了解村落基本情况,到村落老屋查看“空心”情况及访问留守老屋的村民。
三、饶平县“空心村”特点
村庄空心化是当前饶平县村庄的普遍现象,与全国大多数农村一样具有一些共同特征,表现为老村老屋的破落和人口稀少、人口老龄化,而围绕老村的外围建起新屋,青壮劳力外出打工等。实地考察调查发现作为研究样本的四个村庄空心化各具特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归纳为内旧外新的欧石村、内空外扩的大榕铺村、拆旧建新的扬康村和新旧混杂的自东村。
(一)内旧外新的欧石村
欧石村位于海山南岛东北部,与汛洲岛隔小金门水道,由于汛洲岛的屏蔽作用,金门水道成为网箱养殖的理想水域。全村有滩涂水面近25000亩,海淡水养殖面积16285亩,盐田2612亩。全村人口10582人,50%的劳动力从事渔业生产,仅有5%劳力从事种植业,45%劳力从事二、三产业。主要经营海上贸易、培育鱼虾苗、养鲍鱼、造船、机械修配、制盐、制冰、珠绣等。
村落以该村风水山──欧头山为中心呈扇形布局,老村老屋围绕欧头山紧密布列,老屋建筑以石与贝灰、砖、木混合结构为主,多为平房或二层小楼。而新屋以老屋为核向外层层扩展,新屋建筑以钢筋水泥结构为主,多为三层、四层独立洋楼。也有少数新屋间插在老屋之中。该村目前仍然住人的老屋大约超过一半,空置的老屋多数破烂不堪。而住在老屋的多数为老人,有的是子女住在外围的新居,有的是子女外出打工,也有由于没建新屋仍然全家住在老屋的。实地调查的三个案例详情见表1。
表1 三个调查案例
户主名字 欧外 欧炎振 (小学教师)
户主年龄 85 43 59
权属 自家祖先留下来 自家祖先留下来 自家的(宅基地为村里分配的,建屋之前是一片果园)
房屋
利用
情况 仅有1间小房间住着老人,房屋其余部分破烂、空置 处于使用中,没有空置,没有废弃 处于使用中,没空置,没废弃
建废
年份 大约建于
100多年前 大约建于清朝中后期 1981年建
房屋
类型 砖瓦房、四点金 砖瓦房、四点金 钢筋水泥2层小楼
人口
人数 原来是兄弟5户人家共住。现在仅1个老人自己住1小间,1间借给别人住。老人的3个儿子住外围的新房。 原来为父母及兄弟4户人家,两户去外面建新房,一户迁去湖北。目前只剩1户,家里共8人,户主夫妻和5个小孩、还有户主父亲。 8人(户主加上儿子2对夫妻和3个孙子)但是平日仅住户主1人
房子
面积(m2) 200 250 70
(二)内空外扩的大榕铺村
大榕铺村位于饶平中部山区的小盆地,属于浮滨镇。大榕铺村是潮汕第一位博士张竟生的故乡。大榕铺村以农业为主,耕地仅有713亩,山地面积2245亩,主产水稻、甘蔗、橄榄、青梅、乌榄、茶叶、荔枝等。虽然由于张竟生公园而有游客参观,但是仍然没有旅游业的收入,反而每年县、镇人民政府要拨款扶持张竟生公园的开放。全村人口1238人,外出人员中年妇女以做家政服务而闻名,青年则进工厂打工为多。可见,大榕铺村属于经济比较困难的村庄。
村落东南依虎山面朝大榕溪,老村老屋依山势以三座圆形土楼为核心布列,新建屋分布在老屋的西北面沿村道两侧分布,多为2-3层钢筋水泥结构小楼。全村新老分明,老屋多数空置,包括原村委会办公楼以及老村中心广场基本废弃,两座土楼分别仅有1-2名老人留守,而新村则分为三期由村委会规划宅基地而建,呈现了典型的内空外扩格局(表2)。
表2 大榕铺村两座土楼的“空心”现状
土楼名称 萃榕楼 侨榕楼
原住户数 27 16
现住户数/人数 1/2 2/2
留守人员情况 1位母亲和其儿子,儿子是小儿麻痹症残疾人士 汤溪水库退休老人,男,86岁,有4个孩子,孩子都去外面住新房,老人生活自理。
另一老人,女,78岁,有4个孩子,老人吃户头,孩子们轮着给她送饭来。
土楼破损情况 明清时代的土楼,很破旧,原来是三层现在只剩两层,而且有的房间已经坍塌。 明清时代的土楼,很破旧,有的房间已经坍塌。
(三)拆旧建新的扬康村
扬康村位于饶平北部山区,属于新丰镇。扬康村位于饶平北部陶瓷走廊上,其陶瓷生产历史悠久,目前陶瓷业是本村的主导产业。全村人口6000多人。由于陶瓷业的大力发展,不仅本村农田撂荒,劳动力集中到陶瓷业,而且吸引附近村镇和福建江西等地外来劳工达3000人左右。从2004年开始与多家生物公司合作种植铁皮石斛,是潮汕最大的铁皮石斛生产基地,铁皮石斛基地占地面积87.6hm2[14]。此外利用温泉地热资源开辟旅游业。目前全村经济收入70%以上来源于陶瓷业,1000人以上规模的陶瓷企业5家。
由于经济发展,全村村民基本住上了新房子,除了自1988年以来村委会规划在村道两侧的宅基地之外,原有的土楼基本拆光重新建新房。扬康村原来是饶平北部土楼集中的村落,而今已经难以见到完整的土楼,一方面由于土楼年久破旧维修成本高,而且与现代生活要求有较大差距,一方面由于经济水平提高村民有能力新建房子,因此大量拆掉土楼建新房是扬康村的特点。扬康村已经走过了由实心村到空心村再到新一轮的实心村的历程。所以目前呈现为拆旧建新的格局。
(四)新旧混杂的自东村
自东村位于饶平北部上饶镇坝上社区,邻接茂芝社区。茂芝是上饶镇政府所在地,也是中央苏区县的重要革命旧址全德学校所在地,1927年朱德同志在全德学校召开“茂芝会议”。茂芝地处福建与广东大埔县、饶平县交界处,向来是一个重要的交通要塞。自东村位于茂芝墟南面。自东村传统产业为农牧业,全村人口约2000人,目前多数村民外出谋生,一部分做生意发展不错,乐于回乡回报,一部分外出打工。
自东村老村老屋主要分布在省道西侧,村中老屋既有圆形土楼,也有类似北方大宅的院落,由于宅基地有限而同一土楼中的各家各户经济状况参差不齐,呈现了新房子间插在老围楼中的新旧混杂状态,老屋既有空置也有住人。新农村建设也在本村有所体现,2012年新建的中心文化广场利用了原来村的中心地段。广场周围也是新旧混杂的民居包围着。省道东侧原为自东村的农田,现在规划为宅基地,而且统一建起城市花园式洋楼——紫东花园,紫东花园优先卖给自东村村民,同时也卖给其他村村民或茂芝的居民。此外,由于省道(同时也是通向茂芝墟的道路)穿越自东村,沿街两侧也是自东村新房的集中地带。
四、饶平县“空心村”的原因分析
“空心村”现象是农村发展、城镇化过程的阶段性产物,由上述四个研究样本村落的情况可见,饶平“空心村”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旧村改造新农宅建设
经济条件越好的村民建新屋的需求越强烈。四个村落中以欧石村的新房最多,单座建筑的规模最大,质量最好;其次是扬康村,已经替换了土楼的新式洋楼,仅存无几的不完整的土楼也被修缮改造。而自东村的“紫东花园”已经融入了城镇,相反地,最典型的空心化出现在大榕铺村,新旧分明,内旧外新,新房子沿新的村道两侧布局,新房规模与质量各户差别不大。
(二)农村宅基地制度、新农村规划的滞后
如果说社会经济发展给农村旧宅带来改造的契机,给农村旧貌带来换新颜的契机,但是由于宅基地制度、新农村规划的滞后,新的农宅建设、新的村貌建设处于自发无序状态。使之出现了老屋空置、新老间插现象,而新宅基地的“规划”由于用地紧张,不能同时兼顾乡村“风水”,破坏了原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村落景观。大榕铺村,其老村落依山势而建,三个土楼的前面是水塘,营造了依山面水的宜居环境,然而新宅沿村道两侧一列排开,与山水环境的和谐荡然无存。自东村“自东楼”是一座明清时期的土楼,大门面对着近处是黄冈河远处是西岩山,现在除了大门及大门两侧的土墙“虚有其表”之外,土楼里面已经破烂不堪、且新宅间插在老的联排土围之中。
(三)传统观念与新的生活需求的冲突
在老村落中,尚有修缮的往往是祠堂、家庙。扬康村一座不完整的土楼,仅保留着祠堂及其前方的池塘,土楼的其余部分或者被拆掉建了新房,或者被修缮改造了。扬慈楼是一座大型的土楼,土楼的内部已经“掏空”,仅留着外墙而且大门还被族亲们捐款修缮。可见传统观念促使包括祠堂等一些老屋保留下来,而新的生活需要促使新屋的建设,两者的冲突造成新老更替的不和谐,导致空心化。
(四)城镇化进程中青壮年离乡不离土
越是经济不发达的乡村越留不住青年,青年人外出打工却把户口和家留在农村,因此老宅就剩下老人,甚至没人。越是经济状况好的村落则留在当地的人也多、新房的规模大、质量上档次。因此空心村同时也是城镇化过程的一种阶段性表现。
(五)乡村产业差异与空心程度关系
大榕铺村为纯种植业,经济发展缓慢,青壮劳力基本在外打工,村落空心程度严重,扬康村以陶瓷业为主,不仅村里农业劳动力放弃务农甚至吸引外来工达3000人之多,村民收入水平高,旧村改造基本完成;而欧石村以海洋养殖业为主,各户养殖规模不一,因此旧村改造呈现参差不齐;自东村外出打工、做生意与留守种田形式鲜明对比,农宅新旧间插现象严重。
五、饶平县“空心村”的整治思路
(一)倡导行之有效的新乡村规划
从调查中可见,目前乡村的所谓规划就是划出宅基地让村民盖房子,一些有条件的村落同时改造村道、修建公共活动场所、集中处理垃圾等。仍然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的规划,有的乡村做了新农村规划却没有实施。因此,广大乡村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宅基地的紧缺、农村土地制度以及产业转型等原因,一方面传统的、地方特色突出的、景观优美的乡村正在逐渐消失,另一方面适应现代生活生产需要的村落改造和建设却难以保持地方特色、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乡村景观,新旧不和谐。因此需要贯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生产、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针对乡村的具体特点做实施性强的新农村规划。
(二)引导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农村建设
调查中显示,乡村产业结构与乡村建设是呈正相关的,因此要引导乡村产业转型和升级,解决乡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和提高村民收入水平,进而促进旧村老屋的改造,促进乡村文化的发展。
(三)因村而异差异化整治“空心村”
表3 饶平县“空心村”整治的差异化
村庄名称 欧石村 大榕铺村 扬康村 自东村
空心类型 内旧外新 内空外扩 拆旧建新 新旧混杂
整治思路 改造旧村
新旧和谐 整旧如旧
发展旅游 生态保护
持续发展 融入城镇
保留特色
1.改造旧村,新旧和谐
欧石村外围新房的建设高潮已经过去,而老村落老屋并不都是空的,欧头山麓的退休工人活动中心仍然在使用,欧头山前的戏台和广场仍然是村民的公共活动中心,一些没有能力建新房的村民也只好修缮自家的老屋解决住房不足的问题。因此保留旧村落的景观格局,对旧村老屋进行改造,对排水排污和村道等进行改造,改善旧村老屋的人居环境和生活条件以实现新旧和谐。
2.整旧如旧,发展旅游
大榕铺村至今仍然以种植业为主,经济发展缓慢。老村落的景观优美、内涵丰富。适宜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整合自身与周边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凭借张竟生故乡,毗邻“浮滨文化”遗址、岭头单丛茶园,邻近汤溪水库等优势。将老村落修旧如旧,以张竟生先生倡导的“美的社会”营造一处世外桃源,向广东省申请旅游扶贫项目、申报广东省文化旅游特色名镇(浮滨镇)等,发展旅游业,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传承、弘扬文化。
3.生态保护,持续发展
从村落形态看,扬康村已经基本完成了“空心村”的历程进入新一轮的实心阶段。该村的陶瓷工业和与公司合作的铁皮石斛种植业已经形成规模和特色。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要注重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地热资源的利用效率。
4.融入城镇,保留特色
随着上饶镇段新的省道修建完成,苏区重点项目朱德广场的落成,茂芝墟将逐渐步入现代城镇。自东村毗邻茂芝墟,凭借其区位优势,应自觉地融入城镇,目前村落中上保存的一些明清时期建筑应予以修复,传承其历史的脉络,而其他新旧混杂的农宅应通过适当的措施进行改造,一方面挖掘、盘活宅基地,一方面整改村容村貌。
通过个案的调查,从相对微观、直观的角度剖析饶平县“空心村”问题,认为应该珍惜与自然环境和谐的旧乡村景观,因地制宜,视“空心村”的发展阶段和乡村的特色以及问题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参考文献:
[1]刘彦随,刘玉.中国农村空心化问题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
地理研究,2010(1):35.
[2]张昭.关于河北省空心村治理的理论探讨[J].河北师范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2(4):573.
[3]薛力.城市化背景下的“空心村”现象及其对策探讨——
以江苏省为例[J].城市规划,2001(6):8-13.
[4]程连生,冯文勇,蒋立宏.太原盆地东南部农村聚落空心化
机理分析[J].地理学报,2001,56(4):437-446.
[5]范远超.“空心村”掏空了农村[J].生态经济,2007(8):18-21.
[6]王海兰.农村“空心村”的形成原因及解决对策探析[J].
农村经济,2001(9):21-22.
[7]刘彦随,刘玉.中国农村空心化问题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
地理研究,2010(1):35.
[8]刘彦随,刘玉,翟荣新.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
治实践[J].地理学报,2009,64(10):1193-1202.
[9]王成新,姚士谋,陈彩虹.中国农村聚落空心化问题实证研
究[J].地理科学,2005,25(3):257-262.
[10]龙花楼,李裕瑞,刘彦随.中国空心化村庄演化特征及其动
力机制[J].地理学报,2009,64(10):1203.
[11]朱晓华,丁晶晶,刘彦随.村域尺度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
的建构与应用——以山东禹城牌子村为例[J].地理研究,
2010,29(5):883.
[12]张占录,杨庆媛.北京顺义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推动力分
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5(11):49-53.
[13]饶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饶平县志[A].广州:广东人民
出版社,1994:1.
[14]陈彩霞.广东省饶平县铁皮石斛产业研究[J].云南地理环
境研究,2011(5):55.
(责任编辑:陈 勇)
收稿日期:2014-02-15
基金项目:本文受到2010年潮州市科技引导计划项目(2010S29)资助。
作者简介:李坚诚(1962-),女,广东丰顺人,韩山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地理;胡巍巍(1971-),男,安徽安庆人,韩山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自然地理;郑銮娟(1983-),女,广东潮州人,韩山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历史地理;郑琰明(1980-),女,广东南海人,博士,韩山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管理系教师,研究方向:自然地理。
3.生态保护,持续发展
从村落形态看,扬康村已经基本完成了“空心村”的历程进入新一轮的实心阶段。该村的陶瓷工业和与公司合作的铁皮石斛种植业已经形成规模和特色。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要注重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地热资源的利用效率。
4.融入城镇,保留特色
随着上饶镇段新的省道修建完成,苏区重点项目朱德广场的落成,茂芝墟将逐渐步入现代城镇。自东村毗邻茂芝墟,凭借其区位优势,应自觉地融入城镇,目前村落中上保存的一些明清时期建筑应予以修复,传承其历史的脉络,而其他新旧混杂的农宅应通过适当的措施进行改造,一方面挖掘、盘活宅基地,一方面整改村容村貌。
通过个案的调查,从相对微观、直观的角度剖析饶平县“空心村”问题,认为应该珍惜与自然环境和谐的旧乡村景观,因地制宜,视“空心村”的发展阶段和乡村的特色以及问题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参考文献:
[1]刘彦随,刘玉.中国农村空心化问题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
地理研究,2010(1):35.
[2]张昭.关于河北省空心村治理的理论探讨[J].河北师范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2(4):573.
[3]薛力.城市化背景下的“空心村”现象及其对策探讨——
以江苏省为例[J].城市规划,2001(6):8-13.
[4]程连生,冯文勇,蒋立宏.太原盆地东南部农村聚落空心化
机理分析[J].地理学报,2001,56(4):437-446.
[5]范远超.“空心村”掏空了农村[J].生态经济,2007(8):18-21.
[6]王海兰.农村“空心村”的形成原因及解决对策探析[J].
农村经济,2001(9):21-22.
[7]刘彦随,刘玉.中国农村空心化问题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
地理研究,2010(1):35.
[8]刘彦随,刘玉,翟荣新.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
治实践[J].地理学报,2009,64(10):1193-1202.
[9]王成新,姚士谋,陈彩虹.中国农村聚落空心化问题实证研
究[J].地理科学,2005,25(3):257-262.
[10]龙花楼,李裕瑞,刘彦随.中国空心化村庄演化特征及其动
力机制[J].地理学报,2009,64(10):1203.
[11]朱晓华,丁晶晶,刘彦随.村域尺度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
的建构与应用——以山东禹城牌子村为例[J].地理研究,
2010,29(5):883.
[12]张占录,杨庆媛.北京顺义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推动力分
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5(11):49-53.
[13]饶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饶平县志[A].广州:广东人民
出版社,1994:1.
[14]陈彩霞.广东省饶平县铁皮石斛产业研究[J].云南地理环
境研究,2011(5):55.
(责任编辑:陈 勇)
收稿日期:2014-02-15
基金项目:本文受到2010年潮州市科技引导计划项目(2010S29)资助。
作者简介:李坚诚(1962-),女,广东丰顺人,韩山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地理;胡巍巍(1971-),男,安徽安庆人,韩山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自然地理;郑銮娟(1983-),女,广东潮州人,韩山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历史地理;郑琰明(1980-),女,广东南海人,博士,韩山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管理系教师,研究方向:自然地理。
3.生态保护,持续发展
从村落形态看,扬康村已经基本完成了“空心村”的历程进入新一轮的实心阶段。该村的陶瓷工业和与公司合作的铁皮石斛种植业已经形成规模和特色。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要注重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地热资源的利用效率。
4.融入城镇,保留特色
随着上饶镇段新的省道修建完成,苏区重点项目朱德广场的落成,茂芝墟将逐渐步入现代城镇。自东村毗邻茂芝墟,凭借其区位优势,应自觉地融入城镇,目前村落中上保存的一些明清时期建筑应予以修复,传承其历史的脉络,而其他新旧混杂的农宅应通过适当的措施进行改造,一方面挖掘、盘活宅基地,一方面整改村容村貌。
通过个案的调查,从相对微观、直观的角度剖析饶平县“空心村”问题,认为应该珍惜与自然环境和谐的旧乡村景观,因地制宜,视“空心村”的发展阶段和乡村的特色以及问题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参考文献:
[1]刘彦随,刘玉.中国农村空心化问题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
地理研究,2010(1):35.
[2]张昭.关于河北省空心村治理的理论探讨[J].河北师范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2(4):573.
[3]薛力.城市化背景下的“空心村”现象及其对策探讨——
以江苏省为例[J].城市规划,2001(6):8-13.
[4]程连生,冯文勇,蒋立宏.太原盆地东南部农村聚落空心化
机理分析[J].地理学报,2001,56(4):437-446.
[5]范远超.“空心村”掏空了农村[J].生态经济,2007(8):18-21.
[6]王海兰.农村“空心村”的形成原因及解决对策探析[J].
农村经济,2001(9):21-22.
[7]刘彦随,刘玉.中国农村空心化问题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
地理研究,2010(1):35.
[8]刘彦随,刘玉,翟荣新.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
治实践[J].地理学报,2009,64(10):1193-1202.
[9]王成新,姚士谋,陈彩虹.中国农村聚落空心化问题实证研
究[J].地理科学,2005,25(3):257-262.
[10]龙花楼,李裕瑞,刘彦随.中国空心化村庄演化特征及其动
力机制[J].地理学报,2009,64(10):1203.
[11]朱晓华,丁晶晶,刘彦随.村域尺度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
的建构与应用——以山东禹城牌子村为例[J].地理研究,
2010,29(5):883.
[12]张占录,杨庆媛.北京顺义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推动力分
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5(11):49-53.
[13]饶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饶平县志[A].广州:广东人民
出版社,1994:1.
[14]陈彩霞.广东省饶平县铁皮石斛产业研究[J].云南地理环
境研究,2011(5):55.
(责任编辑:陈 勇)
收稿日期:2014-02-15
基金项目:本文受到2010年潮州市科技引导计划项目(2010S29)资助。
作者简介:李坚诚(1962-),女,广东丰顺人,韩山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地理;胡巍巍(1971-),男,安徽安庆人,韩山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自然地理;郑銮娟(1983-),女,广东潮州人,韩山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历史地理;郑琰明(1980-),女,广东南海人,博士,韩山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管理系教师,研究方向:自然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