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药理学教学中行为导向教学的应用研究
2020-07-27郭婧潭
郭婧潭
(辽宁医药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1)
药理学是高职药学专业必修的课程,其涉及生理学、药物化学、解剖学、病理学等知识,内容广泛,主要研究药物和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是连接基础和临床之间的桥梁[1]。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药理学理论知识多,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较低,主要依靠死记硬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提高,无法实现药理学的教学目标[2]。教学方法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础,只有不断的改进,才能够让学生真正懂得教学内容,进而提高其职业素养。为了满足高职药学人才培养的需求,提升实际教学效果,我们在高职药理学教学中引入行为导向教学法。
一、行为导向教学的价值
行为导向,顾名思义,就是以行为为核心,通过自身的参与、切身的体会,从而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行为导向教学最早由德国教育学家特拉姆提出,主要培养自我判断能力。而国内学者对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中社会交往情景,通过学生实践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理念。目前行为导向教学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有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3]。殊途同归,行为导向教学与我国教学中提出的素质教育理念相符,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会遇到问题时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药理学作为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实际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老师在讲台上讲解理论知识,学生死记硬背重要的知识点。面对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学生很难产生较大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对药理学产生厌烦的情绪。因此,药理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掌握所学的药理学知识,成为药理学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查阅大量的药理学教学相关文献[4],结合药理学知识特点,笔者认为,只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在课堂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才能够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行为导向教学包括了多种教学方法,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不同教学方法能够适配多种多样的理论知识,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应用
(一)模拟教学法
理论教育和生活实践之间总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何将这个差异最小化,一直都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核心内容。情景模拟教学法目前是减少理论和实践差异最有效的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模拟特定的情景,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在模拟的过程中,可以提前设定一些突发情况,让学生自己去应对,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如让两名学生分别扮演病人和药房的营销人员,在事先没有沟通的基础上,扮演营销人员的学生要根据扮演病人学生的主诉和症状等,在现有的药物中选择最佳的药物。高职药理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工作在药厂、医药院校、药店等,在情景设计时,主要围绕学生以后工作环境进行模拟,提前让学生了解将来的工作。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懂得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同时让学生全面了解未来的职业岗位。
有些院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设立了模拟药房,与现实的药房布局、设备一样,药物可以用空包装代替,老师讲解完课堂知识后,分组带学生到药房进行情景模拟,如了解本节课相关的药物等,并介绍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6]。而实际教学中,只有很少的院校有足够的教育资源,可以建立自己的模拟药房,大部分模拟教学法的应用,只能在课堂环境中进行,老师平时收集一些药物的空包装,摆到讲桌上,将其当做是药房,让学生进行模拟。也可以和学校的药房进行合作,每个学期安排学生模拟一次,考虑到药房需要正常营业,这种方式显然无法经常使用,但这种模拟是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学生的体会必然更加深刻。
(二)案例教学法
传统药理学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使用较多,但流于形式,老师提出案例并对案例进行分析,学生无法参与其中,缺乏直观的体会。行为导向下的案例教学法,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老师提出一个案例后,让学生进行分析,甚至直接让学生选取案例,让其介绍案例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老师对学生的介绍进行补充,然后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如在抗心绞痛药物讲解中,老师提前选取一些心绞痛患者的病例,简单介绍心绞痛的症状和危害等,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心绞痛的发生机制、药物作用机制,如果生活中遇到有人突发心绞痛,如何快速地缓解[7]。
在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效应动力学的教学中,老师可以给出这样的案例:某男性患者79 岁,有吸烟史、肝脏病史,目前正在服用氨茶碱治疗慢阻肺,剂量为每次100 mg,每天服用3 次,酒精中毒后每天服用1 次西咪替丁,剂量为100 mg。出于简化服药的需要,提高氨茶碱剂量到200 mg,每天2 次。4天后病人出现了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然后提高每次服用西咪替丁剂量到300 mg 每天服用4 次。3天后患者不良反应加重,出现了精神错乱、痉挛、心动过速等,进行X 光检查后确诊为肺气肿,然后给药钾剂治疗心动过快,24 小时后静脉注射洋地黄,患者痉挛、血压低情况没有得到改善,继续用药地西泮,没有作用,患者最终因为心动过缓死亡。通过对这样的案例进行分析,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药物相互作用,以及年龄、肝肾功能等对药效的影响,同时深刻体会到用药出现问题带来的严重后果。
(三)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让学生独立地完成一个项目,包括资料的收集,项目的设计、施行,以及对项目的评价等,老师从旁进行辅导,通过执行一个完整的项目,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药理知识,自行解决遇到的问题。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实施通常采用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如在呼吸系统用药中,让学生自行地组成若干小组,然后对身边的亲人、朋友进行调查,统计这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最终得出一个各种药物使用的排行榜,通过对使用方法、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等的讨论,分析药物使用的原因等。项目教学中,每个小组相当于一个集体,要想更好地完成项目,需要组员之间的相互配合,类似于参加工作后同事的关系。近些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这代学生独生子女较多,在家里基本都是以孩子为主,学生的自主意识很强,相互配合能力较差,缺乏团队精神,而项目教学法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同能力,为学生将来工作处理同事关系,打下坚实基础。
涉及需要调查统计分析的内容在项目教学法中应用较多,如抗高血压药物教学中,学生们需要了解高血压的危害,这就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查和统计分析。高血压是中老年健康的第一杀手,能够引发肾、心等脏器疾病,目前是世界卫生医疗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如果学生自己通过调查,发现了高血压的危害,则会进一步了解到高血压的病理知识,最后自发地想去了解抗高血压药物。药理学毕业的学生,从事药物营销的较多,而营销正好需要大量的调查分析,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调查分析的能力,也符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8]。
(四)角色扮演教学法
角色扮演教学和情景教学类似,让学生具体扮演医生、患者等角色,从而深刻体会其心理。近些年医患关系的紧张,主要是医护人员工作繁重,长时间的过度工作,容易使其烦躁,缺乏相应耐心,随着社会的普遍重视,这种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此外,医患之间不够理解,也是导致医患矛盾的重要原因。角色扮演教学法,学生通过扮演患者与“医生”进行沟通,能够很好地体会到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后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对患者多一份体谅[9]。如让学生扮演感冒的患者与扮演药店工作人员的学生进行对话,老师可以设定药店人员不同的服务态度,让扮演感冒患者的学生,体会不同服务态度下的心理变化。
三、行为导向教学评价
为了更好地比较行为导向教学和传统教学的区别,体现出行为导向教学的优越性,选取2017 级药学专业学生124 人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药理学教学,选取2018 级药学专业学生128 人作为实验组,根据学生、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相应的行为教学法。实验时间为两个学期,然后收集学生的药理学考试成绩,并分成4 个分数段,分别是60 分以下,60~79 分,80~89 分,90~100 分,对收集到的分数做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方差表示,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成绩采用SNK 法两两比较,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进行X2检验。(详细数据如表1 所示)。
表1 两组学生药理学考试成绩统计分析 单位/分
对于教学方法的研究,从古到今一直都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内容,如古时候孔子的因材施教,现代的PDPE 教学法等。大量的实践证明,这些教学方法的使用,很好地提高了实际教学效果。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单一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有限,如果结合教学经验,根据学生的特点,尽量融合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如行为导向教学应用中,结合赏识教学法,多给学生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和帮助,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再结合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相比,学生成绩得到显著的提高。本研究中,采用常规教学法的学生,成绩主要集中于60~79 分,占到了57.26%,60 分以下的有4.03%,而90 分以上的只有2.42%,而采用行为导向教学后,学生的成绩主要集中在80~89 分,达到了47.66%,60 分以下的学生仅有1.56%,90 分以上的有6.25%,学生成绩提高得非常显著。
四、行为导向教学体会
行为导向教学的核心理念,就是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通过学生的动手、主动参与,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在实际教学中,除了上述四种教学方法外,还有很多教学方法可以使用,如启发引导法等[10],具体应该结合学生的情况、教学内容等,选择一种最适合的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行为导向教学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欲望,希望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懂得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如情景教学法侧重培养学生应对突发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紧密结合理论和实践,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角色扮演法教学让学生深刻体会病人的心理。
总之,行为导向教学的应用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备课—课堂教学—课后作业”教学模式中,教师专业知识水平,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而行为导向教学的实施,除了要求教师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设计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在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其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