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下小组合作学习的积弊及变革

2020-07-26刘珍妮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有效课堂小组合作合作学习

刘珍妮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之间不断地进行情感交流、思维碰撞,在增强语言训练的同时也激活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是教师实现课堂教向学转身的重要手段。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本文阐述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可以从抓住课堂核心问题,组织合作讨论,重视日常训练,完善小组评价这几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   有效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是基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形成自己的观点或主张之后,再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充分讨论,形成小组内基本统一的观点或主张,最后通过不同小组之间的交流形成的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情感交流、思维碰撞,在增大语言训练量的同时也激活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是我们实现课堂教向学转身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有一些问题会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一、当下小组合作学习的积弊

1.流于形式,并无成效

在课堂实践中,笔者发现开展小组合作时容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时并不需要在课堂上花费时间进行小组合作讨论;(2)尽管组内异质,但是在小组当中总是成绩好的学生先学会,因此组内讨论时只是成绩好的与较好的学生在一起交流;(3)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效果并不明显,讨论时学生各说各的,并不在意别人的表达,在讨论之后大家对于自己原有的认识并没有什么改变,小组内也很难统一思想认识。

2.外围迂回,缺乏价值

小组之间汇报交流的过程应该是学生思维较量的过程,而在实际课堂上,当一个小组的成员上台发表观点之后,小组之间有意义的对话很少发生。教师们通常都会有这样的发现,在小组汇报完毕之后,小组代表会问:“大家对我的发言有什么疑问?”这时台下有的学生会说:“老师,我觉得他刚刚说话不够完整” “我觉得他的字迹不好看” “他这条线画得不直”……好像大家都在参与讨论,但仔细一听,这些发言的学生说的都是与讨论的问题无关的内容。学生小组之间对话交流的内容应该是针对刚刚汇报小组说到的某一个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

3.虽有评价,但无提升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教师通常会针对某个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或者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但是对于小组到底合作效果如何却没有给出明确的评价。因此,在小组汇报交流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小组成员只是平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脸上并没有任何喜悦之情。如此下去,教师无论组织多少次小组合作学习,班里的学生还是缺乏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让小组合作有效性得到质的提高。

二、小组合作学习亟待变革

那么如何提高小組合作有效性呢?以五年级“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为例,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1.抓住核心问题,让合作学习更深刻

在课堂上,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要想深刻、有效果就必须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因此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要慎重选择。它应该是一节课的核心问题,这个问题一般是课堂重难点内容的提炼,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例如“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这节课的核心问题应该是学生能在组合图形中找到基本图形,掌握对组合图形进行“分割” “添补”的转化方法。基于这个核心问题,这节课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是尝试在组合图形中画出基本图形,画法越多越好,再通过交流设定标准把这些画法分类。虽然没有提前学过这节课的内容,但是以前学习的经验让学生们完全有能力在组合图形中画出基本图形,但由于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存在差异,出现的画法也不尽相同,小组成员可以先自己尝试画图,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并在班级中展示,最后通过画法的比较分类,发现“分割”“添补”两种不同的转化方法,解决了这节课的核心问题。

2.重视日常训练,让合作学习有序化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学生合作学习,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很多教师之所以没能成功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原因之一是教师没有充分发挥组织作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不断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训练学生有序地进行合作。

(1)在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向学生交代清楚小组合作的要求,有组织、按分工进行,不求形式的热闹,但要保证所有学生都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和同伴交流感悟,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为了有序地开展小组合作,教师应该向学生明确以下几点要求:

①学生们先在组合图形上画出能想到的画基本图形的方法。

②组内举荐组长,组长记录学生们的想法,并负责汇报,如果内容多,可以2人汇报。

(2)在小组合作进行之中,小组内成员要轮流交流自己的想法,其他组员认真倾听。有人有问题,小组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就在课上一并解决。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要表达想法,学会倾听。正如贲友林老师在《重新认识课堂》中所述:教师要关注是不是每个人都在往前走(但不是齐步走)。学生是有差异的。“一个也不能少”,就是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

(3)在小组合作之后,教师要关注小组之间交流的有效性。全班交流的内容往往缺乏意义的根本原因是教师在日常课堂中对于这个环节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很多学生并不知道在这个讨论环节到底应该说些什么,这样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就没有得到体现。因此,在日常课堂中教师要重视对全班学生这一讨论过程的训练,在学生说出与汇报内容无关的话语时及时提醒,让更多有价值的发言出现在课堂。

例如,在 “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一课的小组合作学习之后,上台汇报的学生展示了他们小组的几种画法:

生1:大家对我的发言有什么疑问或补充吗?

生2:老师,我觉得他们的小组虽然画法很多但都是在分割图形,没有想到还可以用“补”的方法。

师:什么叫“补”的方法?请你上台展示。

生3:这是我们小组想到的方法(如上图),有几种分法和他们不一样。我们把组合图形分成了1个长方形和1个梯形,还分成了2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我们还用到了“补”的方法,我们把组合图形“补”成了长方形。

师:大家觉得他们组的画法怎么样?

生4:我觉得他们小组想得很全面,有把组合图形分成基本图形的画法,也有把几何图形补成基本图形的画法。

生5:老师,我们还有不同分法。(生上台展示)

生5:我们组把组合图形“补”成了梯形,“补”的部分是一个三角形。

师:大家觉得怎么样?

生6:这种补的方法也可以。

在对话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将组合图形转化成基本图形的方法不断完善,这就是思维碰撞产生的实际价值。有意义的对话让我们的课堂更有效率,学生将思维聚焦于问题本身,课堂学习的氛围更加浓厚。

3.完善小组评价,让合作学习有动力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激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在小组之间的交流全部结束之后,要重视个人和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教师应该评论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哪个小组的讨论结果最有价值,对有创新性认识的小组或者学生进行表扬。

为了激励学生们有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在笔者的数学课上,每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束之后笔者都要与学生们一起讨论该给哪些小组颁发“小组合作之王”的荣誉称号。例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一课中,小组之间的交流全部结束之后,筆者与学生展开了以下对话。

师:比较一下刚刚几组同学的发言,你觉得哪一组或者是哪个同学的发言最好,为什么?

生1:我觉得第二小组最好,因为他们的画法中,既有“割”的方法,也有“补”的方法,最全面。

师:大家同意吗?(生点头)那他们小组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小组合作之王”。

生2:我觉得第三组的发言也很好,因为他“补”的方法最特别,我没有想到这种画法。

师:“割”和“补”的画法有很多种,想到这种画法很有创意,他们也有资格成为本节课的“小组合作之王”。

师:刚刚虽然有一个小组没有得到发言的机会,但是老师也觉得该表扬他们,因为他们小组合作的过程我都看在了眼里,有一个同学没有理解“补”的方法,组内的其他成员都在耐心地告诉他。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组。

完善小组合作的评价可以在课堂上小组交流结束之后,也可以在下课的时候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教师的鼓励能够唤起小组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对学习成果的鉴赏能力,让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在今后的课堂中能持续有动力地开展下去。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是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去伪存真、思维不断清晰的过程,它具有能让全体学生达到完全掌握新知识、培养思辨能力的价值,因此如何提高小组合作有效性还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继续反思,不断实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赵国忠.备课需要备什么——中外优秀教师给教师最有价值的建议[ 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季仕健.让学引思:朝向儿童“学力”的发展——以 “认识百分数”一课教学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7(10).

[4]贲友林.重新认识课堂[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有效课堂小组合作合作学习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作文评改“五步曲”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