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困村扶贫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2020-07-26刘磊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1期
关键词:对策

刘磊

【摘  要】贫困村扶贫产业发展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在确保脱贫、助力致富、形成产业等方面已经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增收有限、水平不高、运行阻力较大、扩规升级困难等一些困境和问题。因此,本文从投入、服务、技术、认知、管控等方面认真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从加强党建、规划、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及培育产业大户和龙头企业、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建立健全管控体系等七个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以解决贫困村扶贫产业发展困境。

【关键词】扶贫产业;困境与问题;对策

1.对扶贫产业发展困境调研的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扎实有效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并取得显著成效,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超过9000万人,截至2019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551万人,累计减少9348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下降至0.6%,累计下降9.6个百分点。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到2020年底,包括作为最难啃的硬骨头的深度贫困地区也将整体消除绝对贫困,完成剩余贫困人口和贫困县的脱贫摘帽任务。姚祠村作为中国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结对帮扶单位淮南日报社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通过全村上下共同努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主要表现在:全村2017年底实现贫困村村出列,2019年底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现代农业产业得到发展,村民生活水平、幸福指数明显提升。2016年11月23日,国务院印发并实施《“十三五”脫贫攻坚规划》提出的精准扶贫“五个一批”工程中,产业扶贫被列为首个一批,并被作为是帮助农户实现可持续增收的根本措施。在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把打好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的标志和重大战略。2018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并置于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之首。从即将完成的脱贫攻坚和已经启动的乡村振兴实践来看,产业发展在其中确实发挥重要的衔接作用,贯穿于始终。当然,在具体实施实践中,因为经验不足,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总结采取有效对策,以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有序衔接。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笔者作为驻村扶贫干部,对扶贫产业发展进行深入调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分析,并对解决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2.调研案例村扶贫产业发展模式

2.1案例村姚祠村基本情况

姚祠村位于寿县隐贤镇东部,辖区内有9个大村组,41个自然村庄,共有1469户/6970人,1.5万亩土地。姚祠村是2014年寿县72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之一,当时,全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262户/631人;现经动态调整,目前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34户/588人。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2.59万元。

2.2扶贫产业发展模式

目前,姚祠村招商入驻的产业现共有安徽益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安徽绿灿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安徽新农宜嘉农业观光旅游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结合本村实际情况,以特色农产品种养殖和加工为主要发展经营方式,采取的模式主要包括:

(1)以小额信贷为基础的“一自三合”发展模式。2018年,市、县金融部门和村委会根据贫困户家庭状况,深入推进扶贫小额信贷自我发展、合伙发展、合作发展、合营发展“一自三合”扶贫产业发展模式,对全村49户贫困户给予总额244.5万元贷款(每户平均约贷款5万元)用于发展产业投入。其中,贫困户“户贷用于自我产业发展”的有6户,用于入驻本村的三家企业采取 “三合”模式发展产业的有43户。

(2)以财政奖补支持为基础的“自主产业发展”模式。每年村两委都会向上级争取一部分财政资金,用于奖补支持有能力的贫困户用于发展种植、养殖等产业。以2019年为例,姚祠村全年累计向上级争取19.01万元资金,用于支持131户贫困户实施养殖鸡、鸭、鹅、羊、牛、鱼、龙虾及种植毛豆、芡实等特色农产品。

(3)以招商引资创办企业为基础的“产业化”模式。近年来,姚祠村为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先后成功引进安徽益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安徽绿灿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安徽新农宜嘉农业观光旅游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在本村流转土地实施生态农业开发:建设大棚种植反季节绿色有机蔬菜和水果;整治湖塘养殖特种鱼虾和螃蟹;流转土地大面积种植艾草,建设厂房、购置设备从事艾草系列产品研发、加工、销售,同时结合农业特色产业,适时发展农业特色观光旅游产业,带动周边农户脱贫。

(4)以光伏发电带动为基础的模式。姚祠村自2016年以来,先后建成村集体60千瓦光伏电站2座,带动70户贫困户;户用联建光伏电站3座,带动29户。

3.扶贫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3.1增加收入,确保脱贫

无论是以小额信贷为基础的“一自三合”模式,还是以财政奖补为基础的“自主产业发展”模式,都给贫困户带来了一定收益,增加了收入,实现了脱贫。以2019年为例,全村41户贫困户获得小额信贷204.5万元,通过“一自三合”模式发展产业,户均年增收2800元;131户贫困户共获得19.01万元财政奖补,实施“自主产业发展”模式发展产业,每户年净增加1000——2000元经济收入,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稳定了贫困户的收入,避免产生返贫现象发生。

3.2积累经验,助力致富

一些贫困户以获得小额信贷和财政奖补为契机,用心想点子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并不断积累经验,扩大规模,实现稳定脱贫走向致富。以贫困户姚有席为例,2014年,因突发事故造成残疾。在基本康复后,他充分利用扶植贫困户发展的小额信贷和财政奖补资金,开展养殖土鸡、土鸭,并不断积累经验,逐步扩大规模,由最初的每年出栏2000只鸡、鸭,到去年出栏6000只,今年,再次扩大养殖规模,预计全年要出栏16000只鸡鸭;收入也是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增加,纯收入由最初的每年20000元,增加到去年的50000元,预计今年实现纯收入150000元,真正实现了脱贫致富,过上幸福小康生活。

3.3稳步发展,形成产业

以招商引资进驻姚祠村发展的安徽新农宜嘉农业观光旅游有限公司和安徽益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初具规模。其中,安徽新农宜嘉农业观光旅游有限公司逐渐发展为以高精尖技术为基础,打造高端艾制品消费市场,集种植、生产、研发、销售、康养旅游为一体的高科技农业综合性公司,拥有艾草种植基地1700亩,年加工量3万吨,产值7500万元,已申请和正在申请发明和新型实用专利55项,颁发发明专利1项,注册“楚艾”、“一品香”、“梁家湖”、“徽乡艾”、“艾晶灵”、“仲艾汉方”、“久艾久康”等6个商标,申报艾炷、艾条地方标准2项并获批,带动隐贤镇太平街道、隐贤街道、大树村、青龙村、姚祠村、包公村等6个村街120余户贫困户,户均增收5000元左右,帮扶带动15户贫困户发展艾草生产,户均增收10000元以上;安徽益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经过几年发展,现有特色水产养殖面积1000余亩,蔬菜、瓜果种植面积1000余亩,年产值2000万元,各种硬件设施也初步建成,整个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一个现代化农业特色的生态种养旅游休闲观光园,预计可解决400余人就业,带动200余户农民致富。

4.扶贫产业发展困境及存在的问题

4.1产业增收有限

以小额信贷为基础的“一自三合”模式和以财政奖补为基础的“自主产业发展”模式,对于大多数贫困户而言,鉴于发展的产业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和限制,增加收入幅度不大,确切地说,可以解决脱贫问题,但不能更好解决致富问题。例如,2019年用小额信贷用通过“一自三合”模式发展产业,户均增收大约2800元左右。

4.2产业水平不高

从单个贫困户所实施的发展产业项目来看,主要集中于养殖鸡、鸭、鹅、龙虾、鱼及少量的牛、羊、猪等;特色种植品种比较少,主要有毛豆、芡实等农产品。无论是产业的品质,还是产业的规模,整体产业化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弱,由产品转化为商品的比例低。

4.3产业运行阻力较大

作为个体的自主产业种养殖发展,常常因为天气、疫情类突发因素和交通、市场以及运费等诸多因素,使得农户的农产品难以更好走向市场产生效益;作为市场主体——在村发展产业的公司,在具体经营过程中,也常常会受到诸如以上甚至更多的来自多方面的阻力,导致经营困难,运行不畅,影响发展速度,延缓实现既定目标。

4.4扩规升级困难

无论是个体农户自我产业发展,还是作为地方本土企业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如果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模、升级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还面临诸多困难。

5.原因分析

5.1缺乏有效的投入保障

资金投入是发展产业的关键要素,扶贫产业在发展初期,都离不开地方的支持。可是作为乡镇一级政府财力有限,争取来的资金投入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村级集体资产和经济薄弱,收入来源单一,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不能有效投入助力带动一方产业发展;金融信贷资金额度较低,对经营主体扩大规模作用不大,从所调查的金太阳生态养殖园、安徽新农宜嘉农业观光旅游有限公司和安徽益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及一些想谋求发展的贫困户来看,这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由于贫困户自行积累能力弱,对市场反应敏感度差,信贷来的资金对农业设施建设投入明显不可能足,导致对没有基础的贫困户发展产业帮助作用不大;而对于在村企业,基本上也是一个人投资的家族式私营企业,基本上还处于初创创业期,蓬勃初兴,亟待发展,各方面需要的资金投入量都比较大,因此常常出现资金不足问题。外来投入少,支持不足问题,仍是困扰和阻碍贫困户和企业发展产业的最大障碍。

5.2缺乏有力的后续服务

无论是贫困户发展产业,还是企业正常运行、扩大规模、升级发展,难免遇到诸多困难,这樣就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特别是需要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要主动提供支持和服务。但是,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包括周边乡镇的企业),基层干部中真正懂得农业产业发展、懂农业技术业务的不多,因此对如何精准选择带动性强、效益好、增收快的产业项目心存顾虑,对产业发展方向更是把握不准,导致企业被招进来以后,往往是只管找来,不管未来。因为干部能力问题或者人事变动,导致一些干部主动服务意识不强,还常常因为原来主管的干部调动走了,定好的产业支持政策不能再兑现,严重影响了产业项目的发展。

5.3缺乏高效的技术支持

无论是在村发展家族私企,还是农户个体发展产业,产业发展主体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思想观念不够新,科技意识不够强,生产经营能力较低,限制了产业发展的质和量;同时受到地域偏僻与交通不利的影响,本地区涉农专业技术人员极少,外来的技术人员留不住或者来去匆匆,这些使得在本地区发展的农业产业在科学技术上普及不到位,现有培训频次及技术支持力度与实际需要有很大差距,导致在产业发展中,缺乏发展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的知识技能和有效指导,严重困扰了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5.4缺乏长远的认知眼光

这主要是就一些个体自我发展的农户而言,相当一部分申请自我产业发展的贫困户文化程度很底,对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发展产业的重要性和其中的机遇认识不足,目光还仅仅局限于为了获得少量补贴而开展最低限度规模的养殖、种植,甚至还有少数贫困户把政策支持资金当成一种福利,纯粹就为了得到点补贴钱,才应付去抓小鸡、小鸭来养,养了也很少去卖了变成现钱,留着自己吃,在政策享受上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一旦政策有变化,这些人就被动等下一波“福利”。

5.5缺乏科学的管控系统

鉴于资金是限制企业发展的瓶颈,同时,每个企业都想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模、升级发展,达到最终做大做强的目标。因此,驻村扶贫工作队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通过各种途径为本村企业寻找合作伙伴,以期助推企业发展。但是,很多外地投资商都是因为本村企业缺乏科学完善的管理系统,包括没有完善的人事、行政、生产、销售特别是财务管理,而止步投资合作。通过多位客商反馈的情况来看,这已经是限制招商引资、扩大规模、升级发展、做大做强的硬伤,也是下一步必须迈过的门槛。

6.解决扶贫产业发展困境的对策和建议

扶贫产业的培育发展壮大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在干部、人才、资金、政策等方面综合施策,让其真正成为有吸引力的产业,贫困群众切实能在扶贫产业发展中增收致富。

6.1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使产业发展有力量

组织优势也是我们党领导各项工作的最大优势。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组织工作是脱贫攻坚工作的基础,发动群众、组织群众都得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一是要打造扎根乡村的“永久村干部”,一支不走的工作队。因为让贫困户如期脱贫,是必须要完成的既定目标,但不是终极目标。我们的党和国家,是要让农村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可持续发展确保不返贫。为此,我们就要发挥派驻的扶贫干部作用的同时,积极在本乡本土人才中,发现和培养有志于本乡村发展的年轻干部,为农村发展培养优秀领导人才;二是要积极吸引农业技术人才进村。要重视和加强县区、乡镇农技站建设,鼓励引导农业科研院所、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到农村去实践,把农业科研成果应用到田间,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切实解决扶贫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为农业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6.2加强产业发展规划,使产业发展有方向

在农村发展产业,一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立足本地区主导产业,结合本村镇地域特点、基础条件和当地人口个性化需求,加强地区产业脱贫开发总体规划编制,坚持长期产业与短期产业相结合、特色产业与普惠产业相结合,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殖、乡村特色旅游、特色加工业,一定要系统安排产业布局安排和发展规划。一方面,因地制宜实现差异化发展,防止盲目化和同质化;另一方面,更有利于实现主导产业规模化、集约化连片开发,通过产业集聚效应,提高规模效益和抗御风险能力。

6.3加强对农户的培训教育,使产业发展有基础

在扶贫开发过程中,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技术技能培训,推动贫困户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认识提升素质,破除“等靠要”思想,建立谋发展想发展的思路和信心,极大地调动其生产生活主动性积极性,以产业发展为契机,增强农户市场意识;同时加强技能技术培训,鼓励他们学习农业科学技术,提高产业发展生产能力。

6.4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使产业发展有条件

进一步改变贫困地区、贫困村的基础条件,使得其满足农业产业特别是规模化产业发展需要。如改善交通基础条件,使得农产品能迅速运出去进入市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加大力度改造中低产农田,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适应农业机械化研发和推广,提高农业产业机械化水平;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配套冷库等储存设施建设,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电子商务等新型市场建设,形成有形和无形市场相结合,产地和销地相匹配的市场体系,推进农业产业与市场紧密对接。

6.5培育产业大户和龙头企业,使产业发展有带动

榜样示范作用是无穷的,身边成功的产业发展实例,对农户的示范带动作用更大,这就要:一是发挥村里能人、大户的示范作用。鼓励乡村干部、农业技术人员、返乡农民工、农村能人,在村里发展产业,用他们实际成功案例,增强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信心,带动大家一起干。二是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引导生产,贫困户和其他农戶参股、入股或与龙头企业合作发展产业项目,能有效解决农户技术资金不足、市场意识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的问题。

6.6完善产业发展政策,使农业产业有吸引力

农业是弱势产业,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持续加大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使得农业成为有吸引力的产业,促进更多工商资本投入进来,实现城市与乡村、帮扶与被扶的良好互动。

6.7建立健全管控体系,推动企业规范运行

积极学习、探索和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构建科学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具体来说,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制定战略发展规划,明确未来发展思路,规避战略失误;加强内部人事、行政、生产、销售、培训、财务等规范制度建设,明确各个部门、岗位担负的权责、具体的工作流程;加强要素统筹分配,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全面监督等,确保严格按照规范程序进行预算执行和控制,减少不良风险的发生。

当前,脱贫攻坚收官之战正日渐吃紧,脱贫任务是政治任务,更是民心工程。各级政府要切实肩负起责任,着眼于当下,立足于长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启动乡村振兴的治本之策、长远之计、根本出路,实现贫困群众脱真贫、真脱贫,稳得住、能致富,确保按时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参考文献

[1]张翼. 2019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人[N].光明日报. 2020-01-24.

[2]田洪春.上林县农民脱贫对策研究.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 2017.

[3]陈杰.广西贫困户参与农民合作社意愿研究.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17.

[4]互联网资源.激发贫困户脱贫信心_谋发展[EB/OL].https://www.sohu.com/a/395095054_120112246.

[5] 韩万青.山东省章丘市曹范镇精准扶贫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16.

猜你喜欢

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中小水电站集控系统建设改造对策分析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