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学生历史批判意识及批判思维的培养策略
2020-07-26肖文娣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优化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创新历史课程教学方法已经成为每一位历史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同时核心素养的提出也为我们历史教师指引方向。注重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成为我们历史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历史思维中又以发展学生历史批判意识和批判思维为重。因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辩证看待历史现象、敢于批判历史错误的思维才能更全面客观地解读历史。文章从高中历史切入,分析高中学生历史批判意识和批判思维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批判意识;批判思维;课堂教学
一、 前言
历史教学就是带着学生追溯过去的过程,是引领学生回顾历史,在解读历史现象、分析历史问题过程中学会辨证、批判地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高中历史学科可以说是培养学生批判意识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作为新时代历史教师,我们应该依托好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设多样化教学活动,以此增强学生历史课堂体验,丰富学生历史知识,引导学生客观解读历史。
二、 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批判意识其实就是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既定的理论、观点提出自己的质疑,能够突破常规思维,超越传统理论框架,将思路指向另一个新的维度、领域。
牛顿在对亚里士多德力学理论批判的基础上创立了三大定律,爱因斯坦又在对牛顿经典力学批判基础上创立了相对论。这一过程就是伟大科学家们批判意识的体现,如果没有批判就没有进步,更没有创造。可以说,批判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一把“钥匙”,既激活学生求知欲望的“一把火”。具体而言,笔者以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意识和批判思维具有如下价值。
第一,培育学生创新思维的需要。批判意识强调反向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反向思考、不断质疑,辨证看待事物的两面性甚至多面性,以一分为二或者一分为多的眼光看待问题。就如同如何看待《愚公移山》中主人公愚公的形象一样,如果没有批判思维,那么学生只会跟随教师的脚步,教学目标认为愚公就是具有坚韧不拔毅力的人,但如果从批判的角度来看待这一人物,不免觉得这一人物有些“愚蠢”,解决问题的方法过于单一和执拗。所以,加强学生批判思维的培养其实也有利于学生突破和创新,提出不同的看法和建议。
第二,培养完善人格的需要。不难发现,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往往更注重合作、顺从、随大流等思维品质的培养。尽管这些思维品质对于学生发展也很重要,但如果所有学生都是同一种思维,那么我们将看不到具有创造力的时代人才了。相反,只有尊重学生,给予学生做真实自己的机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独立人格、自由精神以及批判意识,循规蹈矩的人是会少一些,但具有独立相想法和个性的人也会更多。所以,学生的批判意识既是学习中主人翁精神的体现,也是个性协调发展的标志。
三、 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的基础和前提
首先,历史教师当革新教学理念。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要求课堂教学要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要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从这一要求来看,与培养学生批判意识和批判思维的要求一致,都需要我们历史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化教育教学理念,要学会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懂得及时调整自身教学状态,切换教师角色,扮演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启发者,帮助学生整理分析思路,从而提升其批判思维能力。
其次,教师重视学生批判思维能力培养。传统的历史教学以“应试”为主,尽管课程改革让不少教师逐渐走出这种教学模式,但对于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以往更多历史教师认为我们能读到的历史,学生学习的历史一定是能经得起推敲的,却忽略了人的思维的差异性和个性化,每一个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解读都应该是不同的,只有我们教师尊重了学生的个性解读,才能促使学生辨证思考和分析历史,才能促进学生批判思维发展。所以我们要明确培养学生这种思维的重要性,要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冲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把提升学生成绩与培养批判思维能力都当作是重要的教学目标。
四、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批判意识和批判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注重激发学生反思质疑意识
反思质疑是学生反向思考的体现,要想培养学生批判意识和批判思维,首先应该教会学生反思和质疑。正如上文提及一样,只有懂得质疑的人,才敢于做真实的自己,才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从而站在客观的角度辨证地看到问题。因此,作为新时代高中历史教师,我们必须重视学生反思质疑意识的培养,以反思和质疑促进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以《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这一节内容为例,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就设计了如下活动:
首先,引导学生从“工业革命的条件”反思18世纪中国为什么没能发生工业革命?从政治前提、资本、劳动力、技术、市场、政策等多方面对比分析英国和中国的差异。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并完善下列表格内容。以此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地、深刻地、多方位地了解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从而反思人类发展与科技进步的关系。其次,引导学生结合材料反思工业革命的影响,重点对比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最后请学生谈自己对工业革命的认识。
通过引入正反对比,引导学生从英国、中国发生工业革命和未发生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进行深度反思,以此培養学生理性思考问题的意识,让学生辨证客观地评价工业革命,在反思和质疑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批判思维。
(二)在科学论证中培养学生批判思维
培养学生批判意识和批判思维不是让学生做“抬杠的人”,对所有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都提出自己不同看法,而是有历史依据、有科学证据地提出自己的质疑,并且自己提出的观点能够经得起推敲和论证,能够有足够的材料支持。所以,严谨的逻辑与分析、可靠的史料支撑也是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的重要原则。
例如,教学《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这一节知识时,笔者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体验活动,要求学生角色体验:假如你是生活在中国古代的地主、农民、或皇帝(封建政府),你如何看待土地兼并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一组最后派代表阐述自己小组的观点,要求学生结合课件和教材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要能够找出支撑自己观点的材料。通过角色扮演、换位思考,使学生体会到土地兼并的巨大危害,同时借助角色体验活动,鼓励学生交流探讨,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论证自己的想法,这一实践活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同时也是学生批判思维发展过程。
(三)引导学生突破单一思维模式
初中历史教材受篇幅限制,往往不能给学生展示更全面的历史材料,涉及的历史事实也比较分散。但历史本身是具有过程性和时序性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乃至历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改变的。要想客观全面地解读这些問题,学生只有设身处地,将这些历史现象、事件搁置到时间链条上。所以,要想培养学生批判思维,我们还必须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发展进程,在变迁的历史事件中找到纵向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批判性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宋明理学”这一节内容时,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了一个小型辩论赛活动。出示材料: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死于理,其谁怜之。(《孟子字义疏证》)有的学生在课堂上高呼:这样看来,理学一无是处啦,也有学生持不同看法。在学生议论纷纷、争执不下之际,笔者趁势引导学生小组辩论,请学生对理学的利弊问题进行探讨——《宋明理学的利弊》,正方观点:宋理明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利大于弊的;反方观点:宋理明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弊大于利。接着请学生就自己的观点提出论据,小组合作完成下表。
鼓励学生从当时历史背景解读宋明理学的发展和影响,一分为二地看待宋明理学的利弊问题。最后笔者再结合正反方观点总结和完善,教会学生以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态度看待宋明理学。
整个教学活动中,注重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时期)——内容——原因——影响等方面归纳总结相关知识点,既锻炼了学生信息抓取和梳理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辨证批判的思维。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批判意识、批判思维是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本质要求,更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作为新时代高中历史教师,我们必须要研读教材、研读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思维发展现状,不断优化教学活动,创新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本位,始终以发展学生历史思维为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反思质疑、论证推理、辨证分析,以此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香梅.浅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7(16):36-37.
[2]林亲刚.论历史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J].教师,2008(5):27-28.
[3]韩芹.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8):82.
[4]黄宏磊.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10):5.
[5]唐存占.审辨思维培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56-57.
作者简介:肖文娣,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季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