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电台编辑记者专业素质的培养
2020-07-26于潞
【摘要】在当今多媒体竞争的环境下,电台独具特色,应紧跟时代的潮流,发挥出电台的特征优势,吸引更多的受众群体,提高电台的收听收视率。在电台工作中,编辑记者取材用材,为电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元素,更新电台的播放信息,是维系电台活动的主要劳动力。他们应具有相应的职业素养,掌握多学科的知识,且应灵活应变,结合电台的节目要求、我国的法律规定、群众的喜好等,展开编辑与采访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为电台注入新鲜的活力。
【关键词】电台编辑记者;专业素质;培养
电台编辑记者应在时代的大潮下,把握时机掌握最新的资讯,缓冲新媒体带来的行业冲击力,构建属于电台节目的专业编辑体系,为电台节目的整改,创新提供意见,电台应考虑到时代流行更替较快的情况,对编辑记者进行专业素质培养,改变对编辑记者的要求,鼓励编辑记者在信息真实,可靠的基础上,通过精炼的语言,特别的采访角度等获取其他的周边资料,让群众的“胃口”被调动起来,对电台充满期待,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节目互动,使得电台节目质量得以保障。
一、现阶段电台编辑记者的不足之处
(一)缺乏多学科知识应用能力
电台编辑记者需要了解新闻的特性,编辑和记者的工作是一体的,记者外出采访,寻找到有价值的新闻,而后利用编辑软件进行汇总,通过审稿最终评定其播放价值,填充电台节目,要保障并反复地确认信息的真实性,保障电台的新闻、节目编辑资料均有一定的证据证实其真实性,应保障电台始终具有公信力,同时还应搜集一些群众较为喜爱的节目,将一些看似比较无聊的新闻中具有价值的信息抽取出来,寻找不同的新闻角度,并组织语言,精准的定位新闻关键。同时更要了解我国的相应规定进行分析,为避免产生错误的舆论导向,还需要编辑记者有一定的中立意识,避免引发群众的混淆感。编辑记者不仅要会采编,还应具有高度责任意识,考虑到多重问题,分析节目播放后的群众效应等,因此应具备多学科的专业能力,且结合工作经验灵活地进行问题处理。而当前能够达到这样高标准的编辑记者人员还很少。同时,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电台工作举步维艰,为了赶超新媒体的流量,又要进行创新突破,这给编辑记者带来了很多的难题。
(二)缺乏创新思维
电台的工作比较严谨,相对于新媒体来说,新闻审核力度较大,审稿定稿有比较专业的流程,新媒体中的新闻好赖不一,新闻引起的网络浪潮也比较大,电台应有一个长远的眼光和计划,保障电台的官方信息完整、合理性,因此就建立了很多的采编条框,导致编辑记者人员缺乏创新思维,或者有了创新的点子,也不敢贸然地提出来,还需要在传统电台节目意义上考虑契合性,我国的整体广播电台等节目均有这个问题,难以突破自我,没有新鲜感,采编工作量较大,最后经常无功而返,工作计划性不强。电台的新闻早已经在新媒体中传播,落后于其他的平台,出现重复新闻等问题,导致电台新闻总是在相似的路上越走越远,而不能有特色感。
二、加强电台编辑记者专业素质的培养策略
(一)增强电台编辑记者的责任意识
电台工作中应对编辑记者提出一定的要求,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为此要求编辑记者可以将新闻报道工作与经营活动区分开,减少在采编中的广告引导,比较严谨的新闻报道中更是不穿插任何盈利广告信息,避开创收经营活动,应要求编辑记者学习《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九届全国理事会第五次常务理事会2019年11月7日修订))采编应以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拓展人们的社会视野,关切群众并增强群众精神力量为基本点,采编中应有人民情怀,能够正确的,不添油加醋的,不随意篡改的收集群众的意见,传播党的思想,弘扬社会正能量。电台的编辑记者工作主旋律应具有积极性,不能在新闻中捏造事实,更不能为了吸引群众的眼球,而提出舆论引导意见,应让群众结合电台的播出信息,自行消化,群众有不同的三观与认识,编辑记者不能简单的从一种三观和想法,狭窄地替群众去剖析问题,还应广泛地看到群众的需求,了解百姓的需求,结合我国相应法律建议等,通过自己的职能为百姓发声,有维护社会人心稳定的责任感。
(二)激发编辑记者创新潜能
电台节目应积极进行创新,结合当代青年人、老年人等不同年龄段的受众群体喜欢的、所能够感同身受的、能够引起情感互动的话题。进行节目的创新,最好能够“老少通吃”,让不同年龄段的人喜欢,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如节目有一定的知识科普性、有娱乐性、有时事新闻性等。应丰富节目的种类,选择在不同的时间里进行节目编排,如晚上人们容易感性,应多安排感性节目,白天人们想要了解路况、民生、社会新闻、听歌放松,都应结合相应的作息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同时应打破这个时间规律,分析当代人在不同时间里的活动变化,与传统节目进行对应,找出可创新的突破口,如北京城市广播《城市文化范》、云南经济广播《月色书香》、中央台三套《文艺名家讲故事》这些节目既动人,又传播了健康的价值观念,还引起了群众的互动,无形中提升了人们的审美素养。另外可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创新节目,如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燕赵传奇》就结合燕赵大地的文化传承、地域特点展开了诸多的节目延展,其中包含了“根脉文化”、“皇家文化”、“民俗文化”、“诚义文化”、“长城文化”系列,让当地人深感慰藉,在电台节目下有浓浓的民族自豪感、家乡荣辱感。电台应鼓励编辑记者去创新,通过互聯网扩大格局,对于有创新意识,有节目新思想的编辑记者应予以奖励,并给予其主持节目的机会,让编辑记者的竞争更为激烈。要打破内部“倚老卖老、只看学历”的传统思想,注重年轻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并鼓励更多的才子佳人加入其中,展现自己的文化魅力。
(三)拓展编辑记者的工作空间
电台不能局限于自身平台中,而是要整合电台的优秀资源,推动多终端联合模式的节目建设,如拓展微信公众号、微博官博、抖音小视频官方账号等平台,增加观众的粘性;如当前一些电台编辑记者,在抖音账号上,解密工作背后的生活真实场景,吸引了一大批的粉丝,通过编辑记者的个人魅力,让电台的收视率猛增,部分编辑记者走向台后,表现出与节目中不同的形象魅力,让群众认为编辑记者更为接地气,与群众的距离拉近了。同时还可以展现出编辑记者平时的艰苦劳作环境,让群众更为感动,感叹其敬业精神,对节目也更为看重,当节目播出后,群众中以讹传讹,或者出现了不良言论,也可以通过官方微博进行辟谣,在微信公众号上结合当前的社会时事,人们的反应等进行评判,引导大众走向正确的价值空间中,构建民族凝聚力。应将优质资源跨屏发展,在不同的终端上结合群众的喜好,进行不同的传播服务,让电台的工作不再神秘、陌生,而是走进千家万户,真正地听取百姓的意见,对电台节目内容进行整改,同时加大传播力度,要求编辑记者应掌握这些多平台应用能力,审时度势,有多维立体服务能力,多平台参与与转移习性。
(四)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
法制素养是编辑记者专业素养的要求之一,部分编辑记者的法制观念欠缺,在遇到比较好的新闻资源时,不能结合法制政策进行分析,考虑问题还比较感性,难以更为理智、科学、现代化的进行问题剖析。编辑记者应本着社会安定团结的思想,在工作中有法律观念,电台应鼓励编辑记者了解我国的时事政治,无论是何种类型节目的编辑记者,都应对我国党建会议等重大新闻,有充分的了解,明确并总结各个新闻要点,如对2019一整年我党会议召开时间、次数、内容等有明确的了解,有历史底蕴,对于我国新闻播报的历史发展有一定的认知,同时要对于新出台的法律内容有及时的脑容量更新、补充意识,在法律要求下,去探索新闻的根本价值。当前一些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参与到编辑记者行业中来,很多编辑记者都是其他行业转型而来,他们急需要提高自身的法制修养,在培养的必修课中,应格外强调遵法守法,一些编辑记者为了博眼球,不顾群众的声音,不能从法律的层面谨言慎行,他们本质上就是缺乏了法律意识,培养教育中,应贯彻依法、合法、守法的基本要求,对于背离法规独辟蹊径的人,应予以斥责,或者不予录用,净化编辑记者的工作环境。
结语
总而言之,电台编辑记者的专业素养培养,需要依托电台平台而行,同时也要拓展编辑记者的眼界,在现代环境下,分析编辑记者的不足,帮助编辑记者提升社会道德素养、文化素养、法制素养,为电台工作提供精良预备军。
参考文献:
[1]马麟.融媒体时代记者新闻采访创新模式探讨[J].传媒论坛,2019,2(01):89.
[2]吴敏东.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形式的创新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19(01):150-151.
[3]刘一飞.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记者采访形式的创新策略[J].传播力研究,2018,2(18):118.
[4]李智国.浅谈新媒体时代广播电台记者采访形式的创新策略[J].传播力研究,2018,2(14):132.
[5]傅博.新媒体时代广播电台记者采访形式的创新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17(23):127+129.
【作者简介】于潞,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