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栏目《共同关注》的创新发展路径分析

2020-07-26薛惠中

新闻传播 2020年2期
关键词:新闻栏目创新

【摘要】作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一档新闻资讯类栏目,《共同关注》自2003年开办以来历经两次改版,形成“关注弱势群体,搭建互助平台,讲述新闻故事,彰显和谐关怀”的栏目定位,实现了以公益慈善行动、手语翻译、新闻新语态为品牌特色的创新发展,为国内新闻资讯类栏目的创新提供了成功范例。

【关键词】新闻;栏目;创新;发展;路径

2017年开始,《共同关注》主持人朱广权诙谐押韵、金句频出的新闻播报引起广泛关注迅速成为热搜话题。“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宇宙不重启,我们不休息……没有四季,只有两季,你看就是旺季,你换台就是淡季”“你若军训,便是晴天;你若放假,便是雨天;你若发奋作业,便是开学前一天;你若不发奋写作业,便会遇到铁面无私包青天。”[1]朱广权新闻播报视频被年轻人自发传播,诸多网友称为“守着新闻频道追星”每日定时观看《共同关注》。《共同关注》为新闻栏目创新发展提供了成功范例。

一、《共同关注》创新发展背景分析

(一)央视新闻栏目发展方向

以《新闻联播》为例,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国家新闻传播主流阵地,《新闻联播》栏目在政令传播、政策宣传基本定位不动摇基础上,加大了民意表达功能。在传播模式上也从灌输式、主导式、教科书式的新闻发布、政令传达转变为符合观众需求、贴近民生的有温度的新闻传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闻工作,提出主流新闻媒体要深度开展多媒体融合发展,要正视很多年轻人不看主流媒体,从网络获取信息这一事实。新形势下,主流新闻媒体要尽快掌握舆论战场主动权,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以《新闻联播》为典型,央视新闻紧紧跟随时代发展需求进行了数字化、网络化、服务化改革,逐渐贴近民生百态,加大对民意的表达与关注,增强新闻栏目人文关怀。新闻播报语言简洁、客观,主播端庄、严肃、庄重的《新闻联播》,2013年除夕第一次在结尾时由主播行拱手礼微笑祝福新年,这也成为《新闻联播》之后除夕播报的惯例。央视新闻栏目在播出形式上不断创新,有演播室直播、新闻现场直播与演播室连线、现场直播、网络直播等形式。进入新时期,央视新闻栏目先后进驻抖音、B站等年轻人喜好的网络平台。不断建构起全媒体传播矩阵。央视新闻栏目不断通过改革创新更好地开展政治传播与民意表达,通过新媒体融合进一步巩固了新闻舆论中心位置。

(二)地方台新闻栏目的自由发展

北京电视台《第七日》以地方特色、口语化与通俗化语言进行新闻播报,以平民化视角与新闻观众平等交流。通过百姓视角观察新闻事件,分析事件原因,探寻背后根源,探索解决渠道,引导观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念、伦理观念。湖南卫视《晚间新闻》主持人采用幽默、风趣、诙谐的新闻播报形式,一改主流新闻栏目主播西装革履、周正严肃、不苟言笑的形象,以更加生动、丰富的表情与肢体语言打破荧屏内外距离感,给观众带来亲和力与认同感。但这类个性化、风格化新闻栏目属个案,国内多数新闻栏目沿袭传统新闻播报形式,趋于严肃正统。

(三)《共同关注》创新发展的三个时期

1.探索时期:2003年至2009年

2003年《共同关注》开播,创立初期栏目定位为:打造央视公益品牌。新闻播报内容多关注孤寡老人、失学儿童、贫困学生、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播报形式也是以讲故事方式展开,多为系列专题报道。《共同关注》与社会公益组织联合开展《心愿之旅》《圆梦行动》《寻人启事》等公益行动。在2006年至2007年,《共同关注》通过公益行动筹集了超5亿元慈善资金,援助近10万名大学生圆梦大学,获得中国公益慈善领域最高政府奖——中华慈善奖。

2.发展时期:2009年至2011年

2009年《共同关注》改版,不再以公益类新闻专题作为栏目定位。新版《共同关注》以新闻资讯为主附带新闻评论,主持人也改换为形象更为亲民、清新的欧阳夏丹。栏目逐渐呈现出亲民性、人文性与服务性特点,新闻播报内容较探索时期更为丰富与完善。

3.成熟时期:2011年至2019年

为落实“更多传播,更少障碍”服务理念,《共同关注》2011年开始增设手语翻译,这是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节目第一次出现手语翻译。2017年《共同关注》新闻主播朱广权诙谐幽默的段子体播报被网友剪辑转发至各大网络平台,频繁占据微博热搜话题榜。《共同关注》与朱广权个人微博频繁与栏目观众互动,《共同关注》二次传播量逐渐提升,大量年轻观众自主转发传播与热评,使该栏目社会影响力与关注度逐渐攀升。《新闻联播》竖屏短视频节目《主播说联播》仅2019年8月19日介绍《新闻联播》主播手稿的短视频,就获超600万点赞,10万网友留言互动,被转发2万多次。2019年12月8日,央视新闻正式进驻B站,《共同关注》主播朱广权作为第一位官方主持进行入站新闻播报。

二、《共同关注》创新发展路径分析

(一)公益传播与公益行動

在探索阶段,《共同关注》作为以公益慈善为品牌特色的新闻栏目,将关注点聚焦在弱势群体。在弘扬社会关爱、援助正能量同时,通过援助活动将新闻传播与媒介行动融合发展,将新闻栏目的人文关怀延伸到观众实际生活。《共同关注》不仅实现了倡导和谐社会的传播影响功能,同时还为弱势群体提供实质性资助,将新闻栏目打造成为解决百姓疾苦的服务平台。

(二)手语翻译与个性化主播

2009年《共同关注》通过改版回归新闻资讯类栏目主题,语速轻快、极具亲和力的主持人欧阳夏丹成为《共同关注》主播。欧阳夏丹将其富有感染力、亲和力、知性美的个人风格带入并形成《共同关注》品牌风格,欧阳夏丹个人形象也符合观众对女性新闻主播审美标准。在栏目形式方面,《共同关注》寻求创新,不断增强新闻传播的范围与力度,增设手语翻译,提高栏目的服务性、贴近性与亲和力,满足更广泛观众获取新闻资讯的需求。

(三)新闻新语态与新媒体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孙玉胜将电视语态概括为:电视叙述方式,电视媒体的语言表达形式。“不仅仅是指电视节目解说词的写作文风,更重要的是如何用其特有的语言吸引观众,而这些改变首先必须从转变态度开始。”[2]新闻语态也就是新闻的表达形式,包含有新闻视听语言和节目形态两个层面。视听语言也就是镜头画面、光影、播报词、播报语气等,节目形态是新闻栏目定位、主持人个人风格、内容结构编排等。

新时期,《共同关注》新闻新语态逐渐趋于年轻化、个性化、口语化发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被誉为央视新闻段子手的朱广权为《共同关注》带来的个性化新语态。在2020年疫情新闻播报中,朱广权用押韻段子句式“春光灿烂,病毒退散”“确认过眼神,你们就是我们最想致敬的人”等占据热搜榜。朱广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的这些尝试不是说要去迎合观众,去搞笑、娱乐,新闻不可能是这样的,我们就是想让新闻有点儿温度,让观众看上去觉得‘哦!这是个人在说话。”[3]凭借对新闻语态的创新,《共同关注》在年轻人中的传播力、影响力与引导力不断提升。

三、《共同关注》创新发展的启示

“媒介传播什么,往往不仅会影响到我们对于世界、社会、他人的体验,也会影响到我们自己的行动选择和价值选择。”[4]《共同关注》始终以打造中国百姓精神家园为核心理念,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发展,同时也为新闻栏目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一)做有温度的新闻

有温度的新闻就是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贴近观众生活,能够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又能够坚持新闻栏目传播新闻、弘扬正能量的根本原则,不盲目迎合观众喜好。要对新闻栏目的主题、报道方式以及叙述视角进行个性化设计与技术革新,满足观众日益提升的视听审美需求。新闻栏目要时刻秉承专业的态度,实现政治传播与民意表达双重功能,不断为国家、为人民提高服务质量。

(二)发挥新闻主播个性优势

成熟完善的新闻栏目能够为新闻主播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与提升空间,而极富个性化的新闻主播能够使新闻栏目激发崭新活力形成品牌特色。新闻主播与新闻栏目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新闻栏目需要给予极具个人风格的新闻主播更广阔发展空间与自由,形成栏目自身独特品牌风格,不断提升栏目关注度与影响力。

(三)构建全媒体新矩阵

新时期,信息技术广泛普及带来新闻栏目观众分流。观众更多从移动客户端网络平台获取新闻资讯,对栏目互动性、评价性需求增强。年轻人多从快手、抖音、B站等娱乐平台,以短视频形式浏览新闻资讯,通过点赞、分享、弹幕等方式互动。新闻栏目需要融合新媒体,丰富传播手段与形式,同时应谨慎考虑选择“能以互动性使其价值最大化”[5]的新闻栏目增强与观众互动,不能为迎合观众而盲目增强互动性。作为引导社会舆论、传播新闻资讯、弘扬社会正能量的新闻栏目,要能够构建起全媒体新矩阵,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与影响力,把握社会舆论的主导权。

参考文献:

[1][3]朱广权.那不是段子,是新闻的温度.[EB/OL]https:/zhuanlan.zhihu.com/p/97014077.

[2]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M].北京:三联书店,2003:48.

[4]尹鸿.媒介行动——《共同关注》的文化价值[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09):13-14.

[5]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49.

【作者简介】薛惠中,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

猜你喜欢

新闻栏目创新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Baa, Baa, Black Sheep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征 稿
品牌栏目策划新方法——栏目品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