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任务驱动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0-07-26刘振锋

考试周刊 2020年62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物理教学初中

摘 要:在初中阶段,物理学科需要以实验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其在具备严谨逻辑与数字表述的同时,

还得有极为丰富的方法理论,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有着诸多裨益。但是由于一直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影响,物理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毫无兴趣可言。基于此,文章将针对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展开探讨,同时对其具体应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任务驱动;初中;物理教学

一、 引言

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方法主要以目标任务作为基础,展开对学生定量教学引导,使学生在完成课堂学习目标这一基础上能够形成优秀学科素养,在使用这一方法过程当中,教师应通过对多种教学与教学辅助方式为学生创建一个符合其学习情况的环境,帮助学生对学习任务目标加以明确,从而提升任务驱动教学效率。

二、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概念

目前,初中物理课的教学有一定的时间标准,并在结构主义认知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强调学生自我发现。显然,学生很难独立完成任务,并且不具备充足的上课时间,而且大部分教师过于详尽的指示会削弱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教学进度、时间等方面皆受到制约,而任务驱动则能够使教学进度和时间限制等冲突很好地解决。老师在对学生的特点、课程标准和概念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任务设计,能够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理解时间方面,教师可以使用灵活的方法来针对任务的性质。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找到彼此,并利用情境分析任务,掌握要点,鼓励学生及时进行任务分析,从而使独立学习的思想渗透到某些教学活动中,并培养学生以不同方式进行探索的能力。随着学习任务的逐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学习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和流畅性逐渐提高,这不仅解决了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同时也打破了课堂上有限时间的局限。除此之外,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物理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布局具体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够针对相应学习任务展开学习,在整体任务中,学生所有行为具有完成任务这一目的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物理学科具备较高复杂性与枯燥性,学生对于物理课程,学习兴趣会伴随课程不断深入而丧失,相对而言,学生在物理实验这一方面却始终能够保持极高热情。归根结底,造成这一情况主要原因便在于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物理知识学习积极性无法有效激发,而若想切实而有效改善这一现状,就需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其能够对学生积极性行之有效的激发。首先,这一教学方式具有逐层深入这一特征,能够使学生循序渐进开展物理知识学习;其次,这一教学方法具有极强目的性,能够将学生精力集中于某一问题之上,这便在无形当中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可将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方法视作为物理教学改革过程中一个极为有效的途径。另外,根据巴班斯基优化原则的教学过程,必须进行教学活动以实现优化目标、任务、学生、教师自我等全方位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分析最佳手段和完整程序的选择,完成从概念到转变的任务过程分析和分析以优化为目标的教学结果。基于任务的教学方法中的任务设计包括对上文几个方面的思考,因为教科书本身是通过文本或图像向学生传达信息的过程,而不是收集学生实际收到的信息并及时发表评论,因此,在学生的独立学习行为中不可能实现学习过程的表述和表达,因此教师的创新设计任务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时,基于上下文的任务的过程着重于深化概念生成过程中的相应查询过程或方法。任务完成后,师生会评估并总结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因素,以优化学习效果并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以鼓励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可以促进有形的发展并增进对整个物理世界的理解。

三、 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在物理课堂中有效应用方法

物理学是一门与客观现实、作用定律和自然存在形式相关的自然科学,其中运动定律在高中物理和力学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八年级的学生才刚刚接触到物理学习。尽管理论上认知水平已经达到正式的操作阶段,但是没有系统思考的训练,因此思考的组织性很差。因此,以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为例,牛顿第一定律基于丰富的天文观测结果,并且是通过理想推理间接得出的。是的,这意味着相关的概念:力、惯性、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等是学习和建立原理的许多物理概念的起点。牛顿第一定律包含对运动定律的抽象定义,但不能直接通过实验进行测试;而且,在学习科学概念之前,学生常常有以下错误的解释: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运动方向取决于力的方向;惯性的大小取决于速度,静态物体没有惯性等。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因逻辑性与抽象性是物理这一学科特征显著,因此,教师在开展情境创设时,需将实际教学内容作为设计问题、展示实验操作的基础,并以此对学生物理学习积极性加以充分激发。教师在启动任务驱動这一教学方法后,应将所设计的任务明确告知学生,令学生将此任务作为当前课堂中核心目标,并在开展与此任务相关知识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物理思维与自主学习意识,若教师此堂课程所设计任务为质疑任务,学生便能够将自身疑惑之处明确表达,对于提升学生物理学习品质有着极大帮助。例如,教师在开展《声音的特征》这一课程时,教师可通过将钢制尺子作为教学案例。首先,将尺子一端按压在桌面,对另一端实施弹动动作,此时尺子便会发出声,在这一过程当中,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声音特性的兴趣,随后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任务可为“运用身边物品,通过实验对声音响度、振动之间以及振动幅度三者之间关系展开探索”这一实验,学生在接受此教学任务后,便会由于好奇心以积极的心态开展实验探索。由此可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当中应深入其中,同时对学生形成正确引导,促进物理教学在热烈氛围中开展。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通过运用实验操作创建具有直观性的场景,使学生能够得到最为直观、有效的课堂体验感,而在此处需要着重注意的是,教师所设计学习任务应能够以使学生快速切入操作为出发点,并顺利步入实验操作阶段,促使学生在良好课堂体验感当中形成对于物理知识的深层次认知。另外,一个优质学习任务能够使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当中,学生在对学习任务形成明确了解后,便能够对整个物理知识学习拥有更为清晰明了的理解,在进行实验操作过程当中也会愈加顺利。

(二)联合教材,制定任务

若想使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方法作用能够充分且有效得以显现,首先,便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教材作为基础,为学生制定出优质且有效的学习任务。教师在进行设计任务前,需明确学生需求与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还应对教材潜精研思,学习任务对于学生所能够起到的作用与影响加以严格考虑,确保任务能够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相匹配,从而实现循序渐进、由简入难的教学。只有如此,教师才能够通过任务驅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将抽象复杂的物理知识转化成为具体且生动的知识。除此之外,在为学生制定学习任务过程中,教师应着重注意逻辑性与层次性的把控,将物理知识划分为若干易于理解的知识点,为学生学习做好铺垫,使学生新旧知识衔接能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帮助学生在构建物理知识结构时能够具备良好完整性与清晰性。例如,教师在进行《功率》这一课程教学时,由于传统教学方式无法令学生过多接触课堂以外世界,因此,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工具开展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方式,使用视频、动态图片等方式,为学生展示“功率”,使学生对这一知识形成一个初步了解,随后,教师将所制定学生任务颁布给学生,并使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实验操作。在开始任务前,教师可传授给学生一些测量功率的使用技巧,但是却不能将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告知学生,而是应让学生对实验突发状况以小组合作方式去解决,在课程结束时,教师需对每一组学生的实验成果加以考察、评价以及汇总。

(三)优化操作方式,提升驱动效率

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方法主要通过任务促进学生带有目的性展开学习,因此,教师在对任务进行设计过程当中,应具备良好优化意识,并对学生操作品质的提升尤为注意。例如在进行《升华和凝华、水循环》这一课程教学时,教师应在课程开始前预布置任务,任务内容可为“找出生活中升华与凝华现象,并研究形成原因”,在教学开始时,学生通过展示自己所收集资料会拥有极高参与热情,在学生展示后,教师需对学生加以评价,同时要求学生分析原理,此时,学生热情便会再度被激发。由此可见,通过预习任务布置,能够将学生拉入特点情境当中,使学生围绕教师所布置任务开展学习,使学生对于物理知识认知得到提升。除此之外,例如《浮力》这一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令学生对浮力概念的表述了解浮力,可通过浸入、竖直向上的托力等观念作为任务链,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明确任务后,必须逐步分解任务,迅速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时,定义三个浸没在水中的物体的示例:荷叶浮在水上,游动在水中的鱼,礁石沉入海床,鼓励学生理解“浸入”的含义,并理解浸入不仅指完全浸入水中,还指部分浸入液体中。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对浸入液体中的物体的直觉知识或感觉发起小组讨论,并积极探索物体为何漂浮以及为何更容易在水中移动物体。引导并鼓励学生尝试从对象执行力分析的角度解释这些问题,具体说明对象有垂直向上的力支撑。

四、 结语

综上所述,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开展初中物理教学,能够以学生心理特征为基础,设计出与之相匹配的学习任务,而这一方式对于学生而言,能够在使其学习兴趣提升的同时,大幅度增强其物理知识学习能力,以及培养其对于物理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与把控,而对于教师而言,则能够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有效促进自身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车守都.问题引领,任务驱动: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任务驱动”模式的运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6(12):65.

[2]王少鹃.任务驱动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高中数理化,2015(14):36-37.

[3]虞嘉.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J].中学物理,2015,33(4):18-19.

作者简介:刘振锋,福建省南平市,松溪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物理教学初中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