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探究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2020-07-26连君利
摘 要:数学在小学教育中是重要学科之一,其知识体系和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否学好数学影响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未来生活。但过去以往的实践教学中发现,学生之间差异性明显,对数学知识掌握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这就导致了学习进度不统一,有的学生学习效率高,有的效率差,如果教师不及时弥补这种差异性,就会导致部分学生对数学产生厌恶心理,最终成为学困生。在日常教学中学困生所占比例并不低,极大地影响到班级整体教学水平以及教学的进度,因此教师有责任发挥自己的使命,结合教学经验和具体的策略,促进学困生的转化。文章从以往的教学案例和实践中积累一些经验和方法,来探讨如何实现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一、 引言
“学困生”是一个敏感的词语,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不愿意自己的学生或孩子成为学困生,学困生意味着成绩差、学习困难有障碍,难以提高。我国的“数学课程標准”提出:要面向所有学生,保证每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即数学教育应平等对待,无论是优秀学生,还是学困生应享受同等的教育资源,教师的关注不应区别对待,尤其特别重视学困生的转化,这项工作应作为教师平时重要工作来抓。
二、 从根源避免学困,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学困生是指的学习困难,成绩较差并且难以提高的学生,在小学数学中学困生的特点是计算能力缺乏,解题速度较慢,记忆力不强,题目正确率很低等,随着这种状况持续学困生都会表现出明显的厌学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心理会越来越严重,给转化造成极大的困难。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实践经验来分析导致学困生的具体原因,便于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有效进行。
(一)数学学科的抽象特点导致学困
数学这门学科不同于其他的科目,知识体系较为抽象,尤其是对思维能力发育还不完全的小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小学生自身年龄决定了其兴趣很难在数学中找到共鸣,在学习数学时难以集中,遇到一些抽象的知识甚至是加深厌学的心理,给数学教学带来了障碍。很多学生其他学科成绩很好,唯独数学成绩较差,这就证明了数学本身特点是导致学困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教师教学方法和理念导致学困
任何学科都会存在学困生,学困生影响到班级的教学效果,甚至影响到其他学生,但学困生的出现并非偶然,同教师有脱不开的关系,如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关心程度等等都会导致学生成绩越来越差。
1. 教学方法不合理,限制了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性
很多教师的方法依然采用“填鸭式”的死板手段,不适合现代教学体系,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完全没有做到现代教育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兴趣,以学生为主体的目的。久而久之,学困生跟不上教学进度,造成成绩的两极分化。
2. 缺乏师生沟通,对学生关注不够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时间关注优秀的学生,而忽视学困生,即使偶尔会关注,也未考虑到学困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提出难度较高的问题,反而会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厌学心理。在课后也缺乏和学困生的沟通,没有深入了解学困生在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对学困生的作业更多的是听之任之的策略,这种宽容和忽视的做法不利于成绩的提高,导致学困更加严重。
(三)学生和家庭问题导致学困
1. 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在学校总有一些教师口中的“坏学生”,从特点上来看最大的问题是对学习不感兴趣,更喜欢玩乐,即学习态度不端正,长期不重视数学学习,课堂上不认真听课,课下作业不及时完成,遇到问题也不提问,时间一长就成了学困生,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
还有部分学困生学习积极性差,认为学习没有用,学习是为了父母和老师,把学习当作繁重的任务,以应付的心态去学习。而数学本身是体系学科,知识环环相扣,一节课知识点没掌握,下一个知识点就更难掌握,导致恶性循环,越学习越不懂。
简单地说,如果学生不从心理上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即使是任何先进的教学方法都是无用的,教师应做的就是消除学生消极的学习行为,端正学习态度。
2. 家长缺少督促
学困生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家长缺少督促和监管。由于学生学习成绩差,长期难以有起色,部分家长就放弃督促,听之任之消极处理。还有部分家长对学生课后学习监管不力,如写作业并没有参与到学生学习中,从不进行检查,作业质量得不到保证,仅仅是说几句“写完了没?写好了吗?”,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把作业当作课后的任务,流于形式。还有学困生家长较为繁忙,没有时间照顾和关心学生,导致学生课后基本是放任,逐渐就养成了坏习惯,对学习不上心,自然就成了学困生。
三、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和方法
当前小学教育目的要保证每个学生公平对待,实现学生共同进步,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学生,既要重视优等生,更要注意学困生,只有从整体上去看待每一个学生,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针对小学数学的教学特点和现状,再加上数学自身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应是重中之重。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来逐步转化学困生,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解决。
(一)转变学困生离不开教师和学校、家长相配合
转化学困生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教师作为主导,但也离不开学校的配合,学困生的转化应纳入学校教学系统工作中,学校应统一教学的价值观念,加强教师不能放弃任何一名学生的信念。在管理方面,在注重教学质量的同时,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组织各种活动和培训来加强教师教学能力,从而为学生的教育提供有利条件。
学困生的转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不仅需要学校配合,更需要家长配合。平时教师应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帮助家长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针对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家长要及时劝解,如很多家长对学困生的教育以批评和打骂为主,给学生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对学习成绩的提高非常不利。
(二)充分了解学生情况
学困生的转化应建立在对学生充分了解基础上,应了解每个学生的现状,包括学困生的学习状态,思维能力,性格和心理变化以及家庭教育等等,以此来分析导致学困生的具体原因,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从而针对新的选择教学方法,快速帮助学困生实现转化。
在了解学生情况上教师可采取几种有效方法。首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基础调查,包括学习习惯,平时的兴趣爱好等,常见的措施有问卷调查、私下交流等,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观察记录,基本上能得出学习成绩的原因,要注意的是个人谈话应保持在平等对待的前提下,不轻视、不忽视,尊重学生的个性,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下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其次,教師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很多时候教师不了解学生课后学习情况,家长也不清楚学生课堂的情况,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三)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
学困生的形成有很多是心理上的原因,学生缺少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应注意对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从心理上解决学生的自信心。由于数学学习抽象,长期的学习成绩不见起色,就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尤其是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遇到挫折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甚至是对数学有绝望的心理特征。因此,只要教师能改变学生的心理状态,就能为提高成绩奠定基础。为此,教师要掌握必要的心理技巧,帮助学生认清楚失败的原因以及教会学生正确处理失败的技巧,并且要注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四)优化教学方法,改变课堂氛围
首先,改变课堂氛围,建立融洽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在不断发生变化,现代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也就是说教师应逐步改变自身的角色,融入学生中去,不仅要沟通,更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样也是学困生转化的必要基础。在很多学困生眼里,教师是高高在上的,有些教师教学风格较为严厉,导致学困生不敢对老师提出质疑,有问题也没有勇气问,学习成绩能提高的概率很小。而且还有部分老师只关注讲课,忽视了学生状态,只重视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的疑问,都会影响教学质量。教师如果要改变学困生的限制,就需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把自己当做是学生中的一员,尤其是小学生更容易沟通,要放下姿态消除师生间的距离,而过于严肃的教学风格会在学生心里竖起一道墙,很难促进学生的转变。
其次,优化数学教学方法。数学自身有着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特点,在进行教学时应运用丰富的手段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如对于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多以视频动画的方式进行演示,减少文字讲解,深化知识的实践,强化记忆,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制定教学计划,例如某个学困生对积木较为感兴趣,那么在课后的复习和习题中,教师可提供一些立体的工具,如长方体、三角锥等等道具,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并且要鼓励学困生提出疑问,加强师生间沟通,这些措施都有助于学困生的转化。
另外,教师对学困生的转化不要局限于自身,还应借助其他的手段,如小组学习、一帮一等形式。大多数学困生缺乏竞争意识,通过小组形式能激发这种好胜心,提升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进行小组学习,分配任务以及每个学生的职责,让学生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如利用自己的特长来绘制图形或制作表格等,对学困生的转化有积极的作用。
四、 结束语
学困生在小学教学中是很难避免的,尤其是小学数学学习难度比其他学科更大,造成了数学学困生出现概率增大。一方面,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概况,从心理和学习能力上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从源头上避免学困生的形成;另一方面,针对学困生的转化,应创新方法,灵活教学,通过改变教学氛围、提高学生自信心、建立互助小组等方式来提高学困生成绩,从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素萍.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策略分析[J].学周刊,2020(14):37-38.
[2]陈晨.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J].甘肃教育,2020(7):49.
[3]吴玉.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三个切入点[J].新课程研究,2020(10):109-111.
[4]张娟.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J].甘肃教育,2020(6):55.
作者简介:连君利,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北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