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情前测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预设

2020-07-26顾梦娜

求知导刊 2020年16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顾梦娜

摘 要:合理有效的学情前测能为教师开展高效而精准的课堂教学指明方向。本文以小学数学六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为研究范本,开展有针对性的学情前测研究,分析当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预设的现状,从而优化以学情前测为踏板的数学课堂教学,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提高教学预设的有效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学情前测;小学数学;教学预设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6-0073-02

引 言

刘加霞教授曾言:“把握数学的本质是一切教学法的根。”教师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思维发展理论,经过各种生活经验以及学习生活的渗透,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状态已经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有自己的认知能力、基础知识储备以及经验等。所以,教师先进行学情前测,再开展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一、何谓学情前测

学情前测是指在正式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利用谈话讨论、问卷调查、习题检测等方法,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认知能力、基本活动经验等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找准学生的学习难点,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修正教学预设,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1]。本文通过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的学情前测,就如何基于学情前测进行数学教学预设展开论述。

二、紧扣教材内容,合理设计学情前测

教材内容是课程内容的核心。教师必须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深度挖掘教材,剖析编者意图,从而厘清知识结构体系,设计合理的学情前测环节,为教学预设提供保障。

苏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在编排上重视以实物示意图为直观教学的载体,促进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丰富学生的直观体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形促思,以形明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要求在已经基本完成小学阶段有关平面图形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索和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展开图。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起点不是0,那么学生的起点在哪儿呢?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状的物体,对于这类立体图形应该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对其棱长等具体的概念、特征不是很清楚。特别是两者的侧面展开图,学生基本没有接触过。所以,在挖掘教材内容后,笔者进行教学预设,综合考虑学生的现实起点以及知识的逻辑起点,设计如下学情前测试题。

问题1:请举例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

问题2: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几个面,几个顶点,几条棱?

问题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和棱有什么特点?

问题4:请你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问题5:请判断图1、图2能否拼成长方体或正方体(适当写出判断方法)。

三、分析前测情况,找准学生学习起点

笔者在正式上课前让学生独立填写学情前测试题,回收前测单后,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1.问题1前测分析

正如笔者所想,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很多长方体和立方体等几何体。所以,笔者统计45名学生的第一题答案,39名学生回答正确,6名学生出现概念混淆,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混淆。出现这种问题是因为学生粗心、审题不仔细,也反映出学生因先前学习平面图形多,而学习立体图形少,形成了思维定式。在教学中,教师应强调本单元教学内容为长方体和正方体,引导学生正确审题和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2.问题2前测分析

学生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最直观的感受是有6个面和4个顶点。所以在回答第二个前测问题中,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出面和顶点的个数,但是对于棱的数量仅有23位学生回答正确。在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教材学习中,学生第一次接触“棱的概念”。在以往的平面图形教学中,棱多是以“边”的概念为学生所了解。通过与学生谈话可以了解,部分学生在数棱的条数时杂乱无章,数得很随意,完全无规律可言,所以即使知道棱指什么,未能正确数出棱的条数。这也为学生之后学习“长方体中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叫作长、宽、高”这一知识点做了铺垫。

3.问题3前测分析

对长方体、正方体的面和棱的特点这道前测题,学生回答得较为零散,回答多趋向于以下方向。

长方体、正方体的面的特点: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长方体的6个面不完全相同;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正方体的6个面完全相同。

长方体、正方体的棱的特点:长方体的棱有12条,长方体的棱不完全相同;正方体的棱有12条,正方体的棱完全相同。

其中只有8位学生回答出长方体的面可能是正方形,也可能是长方形。由于思维不够灵活,绝大部分学生会认为所有长方体的面都是长方形,且只有3位学生回答出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但对于棱的描述不到位,用“相同”这个词来形容棱的长度是不恰当的。面和棱的概念对学生之后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等数学知识影响深远。所以在后续的教学预设中,笔者将这部分内容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4.问题4前测分析

在平面圖形中,学生已经学习过“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这一概念,通过上面三个问题的回答,已经察觉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存在特殊的联系。有15位学生回答出了“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这个答案,并画出了关系图,如图3所示。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优化例题呈现方式夯实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