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指导策略探究

2020-07-26陈小珑

考试周刊 2020年62期
关键词:实现策略以生为本初中数学

摘 要:自进入初中之后,数学学科的学习任务和难度逐渐增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影响着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应试表现和解题行为,决定着学生是否能够自主迁移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为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坚持生本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围绕学情来确定具体的课程目标和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文章将从“关注课前预习,科学确定教学起点”“组织数学探究,促使学生生成知识”“重视课堂总结,完善课后作业练习”三个角度来分析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如何实现以学生为本的育人思想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以生为本;实现策略

很多时候,大多初中生以被动接受的方式来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他们并不会向教师表达个人诉求,甚至有的学生因为与教师心生隔阂,不愿意倾诉自己的真实想法,一方面,是因为学生不自信,缺乏自主学习意识而难以提出具体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部分初中数学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想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中考复习,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情反馈,组织了“灌输式”单向教学活动。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坚持实施生本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尝试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及时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学会学习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一、 关注课前预习,科学确定教学起点

课前预习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数学课上的学习行为,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经之路。在现实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往往不看重课前预习活动,随意确定预习任务,但是却不会及时主动去了解预习效果,导致学生也十分轻视预习活动。对此,作为数学教师要关注课前预习活动,引导学生实现有效预习,且要通过预习反馈出的情况来确定学情起点,由此设计符合学情需求的课时教学目标,优化数学教学策略。具体来说,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一)设计导学案,增加“学习困惑”栏目

导学案是一种引导学生如何学习知识,作用十分突出的一个辅助工具,对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有很大作用。这一工具的设计是由教师通过集体备课与宏观讨论设计的,需要教师综合把握学情信息,由此确定具体的导学方向。其中,在设计导学案结构时,教师可增加“学习困惑”栏目,让学生自主填写,使其及时反馈预习情况,由此则可确定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目标。

就如在“平行线的性质”一课备课阶段,笔者就设计了导学案,首先,呈现了本节课的预习目标,即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并能据此对性质2和性质3进行几何证明,接着是平行线三个性质的应用,同时对如何利用性质解题进行步骤归纳与方法总结,其次,是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进行辨析。故在设计导学案时,笔者就围绕如何用平行线性质求解角度、证明角与角之间的关系整理了基础性作业,将其作为导学案的第二板块,让学生在预习结束之后自主完成作业任务。最后,学生通过自主填写导学案的“学习困惑”项目,阐述自己的认知疑虑。据此,笔者可确定本节课的难点内容,即引导学生总结出利用平行线性质进行几何证明的具体步骤。

(二)制作微课,注重线上沟通

微课是一种智能化的教学资源,以短小精悍的数字化视频为依托,学生只要身处网络环境,或提前下载就可利用微课反复学习数学知识。因此,如果制作出适合学情的微课,那么有可能突破时空限制,并且及时培养学生的线上学习自觉性。因此,我们数学教师不妨全面整合微课资源,注重线上指导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数学新知,使其积极迁移已有认知经验。

就如在“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围绕直角坐标系的常见应用方法这一主要知识点制作了微课,在微课中展现了具体的数学课本例题,直观展现了坐标方法的解题应用过程与注意事项。然后,本班学生则可在课前自主观看微课内容,及时预习新知,初步更新知识结构。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微课资源来组织课前预习可以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思想,每个学生都可重复观看微课内容,直至内化本课重要概念。

(三)设计预习作业,重视习题反馈

课前预习作业是在预习阶段所设计的基础性习题,目的是要考查学生的预习成效,帮助学生检测预习得失。如此安排可较为准确地反映出学生预习能力水平的高低,促使学生自觉调整预习方案,使其形成更加优良的自主学习意识。对此,我们数学教师要科学设计预习作业,重视习题反馈,以便让学生真正实现学习的进步。

在上述“平行线的性质”一课案例中,笔者是通过导学案来展现预习作业的,而即便没有导学案的支持,笔者也会在課前布置预习作业。比如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课教学中,笔者就要求本班学生自主阅读数学教材,且要完成教材配套的部分习题来检测预习任务完成情况。这是因为本节课的教材习题整体难度较低,可考查学生对于角的平分线性质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够由此反映出学生的预习得失。由此,笔者通过做预习作业反馈的情况确定课时教学目标:学会用尺规作图绘制角的平分线;能够证明并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来解题。

二、 组织数学探究,促使学生生成知识

在数学课上,探究活动是突出学生主体学习行为的重要方式,包括丰富的资料整理与信息处理、问题分析与解决、知识质疑与辩论等思维活动。有效的探究活动可以很好地优化学生的主体学习行为,使其真正成为数学课堂上的主人公。因此,我们初中数学教师要通过探究式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实现主体探究,使其自主生成数学知识,经历数学知识发生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优化思维状态

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情境是最为基本的一个教学因素,设置合适的情境可以促使学生较快地全面进入数学思考状态,更易于促使学生生成数学知识。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及时激发出学生的情感共鸣与思维认知经验,使其自主整合已有认知去分析、思考数学问题。如此,则可为探究教学开个好头,达到切实优化学生的主体学习行为。

就如在“轴对称”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引导学生观察了教室内的轴对称图形,比如窗户、黑板、门框、桌子等等,借助生活实物调动学生的思维意识,使其自主思考轴对称概念,使其顺利进入数学思考状态,由此导入数学探究。

(二)完善合作,优化探究效果

对于大多数初中生来说,有时在课堂上难以独立完成数学探究任务,且会经常陷入思维误区无法找到正确的问题解决方法。因此,如果让初中生以单个人的姿态去探究数学知识,则有可能出现低效探究行为。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则要及时组织生生合作教学活动,构建学习共同体,让学生共享数学智慧,使其通过合作、交流与辩论活动实现有效探究,由此形成合作学习能力。

在“轴对称”一课,本班学生通过实物观察进入了直观情境,然后笔者就组织了5人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使其写自主讨论绘制轴对称图形的一般步骤,测一测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分析轴对称的性质,旨在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此,小组成员便要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对于轴对称知识的了解情况,总结轴对称图形的具体性质、绘制规律与轴对称性质,使其自主建构数学知识。

(三)鼓励质疑,深化探究程度

在组织数学探究活动时,学生因为认知悬念所产生的质疑意识十分关键,这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活跃思考,且提出的有效问题也可使其进一步内化、整合数学知识,应该成为引导学生展开数学探究的导火索。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质疑,由此组织问题探究活动,不断改善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其积累有效探究经验。

在“轴对称”一课课堂探究过程中,本班学生通过绘画活动发现一些特殊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不是只有一条,由此展开了小组讨论,但又担心出错,所以由此提问,即一个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对此,笔者就引导学生观察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等常规图形,使其按照轴对称性质来寻找具体的对称轴并合理分类,促使学生自主完成解惑任务。

三、 重视课堂总结,完善课后作业练习

课堂总结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可以让学生全面汇总数学学习经验,客观反思现有不足。同时,具体的总结结果也可作为设计课后作业的依据,可真正针对学生的认知盲区组织专项练习活动。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重视课堂总结,及时设计层次化、专项化的课后作业任务。

(一)重视课堂总结环节

课堂总结包括对知识汇总、课堂评价与解惑答疑等多种活动,目的是要让学生及时归纳数学学习经验,及时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对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反思总结,让学生自觉回顾课堂学习中的得失,引导学生回顾数学学习过程,进一步体会本节课所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可以提出与下一课时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预习。

就如在“勾股定理”一课课堂结束环节,笔者就引导学生全面梳理了证明勾股定理的过程,使其反思个人课堂学习成效,由此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此,笔者就发现,本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死记硬背了勾股定理,并未全面内化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存在机械学习行为。对此,笔者就在课堂结束环节重新引导学生分析了证明勾股定理的探究过程,还组织了“优带困”活动,让已经内化勾股定理知识的学生辅导认知能力较困难的学生,以便使其实现共同进步。最后介绍关于历史上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有许多种,你能否自己再想到与课堂上不同的方法。

(二)设计层次化课后作业

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师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实现减负提效,而最为重要的一个教学因素便是课后作业。对此,初中数学教师要通过课堂总结来分析学生的认知盲区,由此确定具体的数学作业结构,针对学生认知疑问去进行重点辅导,让学生积累有效的解题经验。

在设计“勾股定理”一课课后作业时,笔者就设计了层次化的数学作业,结合本班学情分为两层。第一层作业是针对数学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主要是针对勾股定理的概念、证明过程所设计的基础性作业,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数学概念;第二层作业是针对已经掌握勾股定理知识的学生,是围绕勾股定理的应用所設计的几何计算题,需要学生及时迁移所学知识进行几何证明。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更为科学,也是未来数学教育的基本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全面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数学探究与综合实践。为此,初中数学教师要通过丰富的课前沟通与观察去判断学情,由此确实课时目标,再以丰富的课堂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行为,通过课堂总结提升教学效果并结合学情设计课后分层作业,全面贯彻生本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戴军.初中数学生本教育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8(29):38-39.

[2]李敏贞.初中数学“以学定教、学案导学”生态高效课堂模式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8(47):133.

[3]刘琦.以学定教 因材施教: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0):27.

[4]姚卜尹.论“以学定教”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促进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7(45):150.

作者简介:陈小珑,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广西南宁沛鸿民族中学。

猜你喜欢

实现策略以生为本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实现学生合作学习的途径
电能替代管控一体化的实现
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策略探讨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