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策略探究

2020-07-26何斐

关键词:积极性深度学习实践

何斐

摘 要:深度学习指的是学生通过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将知识串联成链,当学生在生活中遇见数学相关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处理解决的一种学习模式。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课标要求改变旧有死记硬背的学习现状,使学生收获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密切关联的知识和技能。为此,笔者针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现状以及自身教学经验,探究如何采用深度学习方式,全面提升学生学习素养。

关键词:深度学习;积极性;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1-042-1

深度学习一词源自人工神经网络名词,当其被引入到教育环节中时,深度学习是指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够基于理解的学习,能够实现知识的生活化应用,进行批判性的学习,构建起符合自己的思维习惯的认知结构,确保自己能够实现再学习的新知识同旧知识点之间的融汇。因此,在小学教学阶段中,实现深度学习就是要能够培养学生养成问题解决能力、思维发展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知识构建能力的综合性能力。

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深度学习

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相较其他学科而言,更加难以理解,所以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就需要教师精心构筑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们意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例如在学习《认识比》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一包咖啡冲剂,然后通过冲咖啡的方式,引出咖啡冲剂与水之间占比的关系,进而导入教学内容。通过设置情境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这种情境可以偏向于日常生活,这样可以加深学生该部分教学内容的记忆,并且通过亲身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目的。

二、灵活使用辅助工具,提升教学效果

现如今的微课、电子白板等一系列网络资源及多媒体设备能够为学生创造出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为了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首先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理念,并积极的熟悉新的教学辅助设备。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灵活的使用这些辅助工具,从而构建出现代化的数学课堂。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备课时精心制作PPT演示文稿,在教学过程中,通过PPT这种立体的方式向学生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和结构。这种方式相较传统的黑板绘制透视图的方式,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构成,随后教师可以通过将长方体和正方体划分为多个1立方厘米的小块,进而引出长方体体积等于长乘宽乘高。这样的教学方式同样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演示的方式将公式传授给学生,使他们明确公式的原理。以防止学生并不理解公式的原理,死记硬背公式,反而导致记忆难度大增的情况。

三、有效设计实践练习,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实践中,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能力创设一些难度适中的练习,教会学生以理性数学的视角对生活进行分析,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学习《认识角》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在向学生教授测量开口向右角的角度后,绘制数个开口向左的角,交由学生进行测量。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学会使用量角器进行角的测量时,不仅可以从内圈的0°开始测量,还可以从外圈的0度进行测量。在学生能够熟练测量开口想做的角时,教师可以继续给出开口朝向其他方向的角,经过反复的实践练习,最终角的测量方式就能够牢牢地记载学生心中。

四、投学生所好,选择开展深度学习的课题

深度学习是我们最为需要的策略,只有深度学习才能够提升学习的动力和学习的效率,学生才愿意学习,也愿意付出自己的精力和时间。例如有一次课堂上,我在教授学生三角形的稳定性问题时,让学生自制三角形和四边形,在材质相同的情况下,试一试哪个图形的东西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学生做出不同材质的图形实物,通过给不同实物的外力,观察哪个图形的实物容易变形?有的同学还把圆形的东西进行了比较,最后在课堂交流中,学生排列出相同材质的不同实物,三角形是最为稳定的结论。

因此,我們应该根据所学内容,结合现实条件,做出最为切合实际的探索,这样能够保证学生思考问题的可行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总而言之,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课本上提供的知识,还要传授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的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为了确保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调动学习积极性是一项关键任务。另外,只有帮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中,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所以深度学习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唯有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才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满足社会提出的要求。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知识、应用知识、形成能力,变成学生自身发展的技能。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把知识变成可以看得到,想得出、用得上的知识技能。我们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开展知识应用的探索之旅,这样学生的学习动能就能被激发出来,兴趣也就能够保持下去,一切的困难也就变得轻松,变得自如,学生再也不会把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看作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了。

[参考文献]

[1]蔡丽春.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C].武汉市创读时代出版策划有限公司.2020年第一期华中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

[2]刘晓萍.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5(10).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南麻小学,江苏 苏州215000)

猜你喜欢

积极性深度学习实践
激发兴趣,走出误区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