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学科与语文学科整合方法的探讨

2020-07-26李庆华

考试周刊 2020年62期
关键词:学科整合道德与法治语文

摘 要:文章探讨了道德与法治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在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必要性,并以二、三年级为例子,说明道德与法治学科与语文学科以单元整合形式拓展课堂教学的方式,尝试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融入语文学科中,从而挖掘语文学习灵感,提高语文学习有效性。通过对两个学科相关的实践活动形式的整合,丰富课程资源,同时提升学生语文及德育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语文;学科整合;整合方法

乌家培教授认为:“交叉学科是与单一科学相对应的综合性科学。两门以上的科学相互结合、彼此渗透的交叉,不仅分别存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自的内部,而且还大量发生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孙小礼教授认为:“我们把凡是突破一个专门学科的原有界限、研究内容或研究方法涉及两门学科以上的这种研究领域都归到交叉科学名下。”这些观点其实都认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脑思维实际上是可以看作是一个普遍联系的连续体,而对此進行的科学认知,也应该是连续。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大交叉的综合性学科,而培养具备大交叉的综合性学科人才,需要我们在课程上进行学科整合。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这一要求让课程改革加强学科整合上迈出了积极的一步。其后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而《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则指出“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一级儿童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在新课程标准的推行下,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生需要学会对校内外的所见、所闻、所感进行正确地判断,对自身的道德行为进行一定的反思。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辨能力、表达能力提出了要求,但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并没有指导学生学习掌握这些能力的时间和空间,在活动中常有学生难以在大量的信息中提取,整合,归纳信息导致课堂无法到达既定目标。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多是在教师的主导、带领下对课本进行细嚼慢咽,无多余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课堂刻板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因此,在语文课程改革中,教学重点从理解课文变成语言文字知识的学习,课题形式也从教师讲课变成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但在实际教学中,虽然一线教师开始注重教学的阅读量,但是学生在阅读中获取的信息没有机会或不懂得如何运用,缺乏语言实践的机会。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实际教学中语文及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有不少契合点,两科的内容和目标等多有重复交叉,但是又分属两科不同的教学,在教学任务和进度上欠缺有意识的重组和统一。因此,通过整合两个科目的课程资源,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开阔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整”就是整理,“合”是组合,道德与法治课与语文课的“整合”就是根据两个课程的完整性、系统性以有序协调的原则进行整理,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效果。那如何对两个学科进行整合,以下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想法。

一、 教学目标的整合

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要整合道德与法治与语文两个学科首要就是要尝试整合两个学科的教学目标。要整合两个学科的教学目标,前提是要整体解读两个学科的教学文本,确定两个学科每一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并从中找到两者的契合点。这个契合点既可以是相辅相成的,例如掌握针对某一与现实生活主题的收集及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语言能力。也可以是互相统一的,例如培养学生“其他生命是人类的朋友”“关爱生命”“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人文精神或正确的价值观等。例如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我和我的同伴”,其中的一个教学目标是“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发现‘不同所带来的精彩之处,理解‘不同的重要性,从而学会正视‘不同,接纳‘不同,与‘不同的人和谐相处。”而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的教学目标则有“要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年生活的眷,感受到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切地感受和珍惜自己正在经历的童年生活。”两个学科的教学目标明显具有一致性,可生成及融合成一个教学目标。

二、 教学内容的整合

教学内容整合是与学科整合密切联系的,学科的综合必然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而教学目标的整合后则为教学内容的整合奠定了基础。课程内容的整合不是知识和教学内容的简单堆砌,而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设置,为全面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服务。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引入道德与法治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横向联系,扩大学生知识的空间范围,加强语文学科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协作与融合,从而丰富语文学习内容,拓宽语文学习渠道。而语文能力的提升则有助于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需要培养的人文价值观。同样以部编版的三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及《语文》第六单元的整合为例,在进行教学内容整合后,可以通过以道德与法治课“不一样的你我他”为主题交流中心,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主题实践任务的完成中进行语文学习,并在学习中完成跨学科整合。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国内外教材、网站、课外读物等资源,补充与教材单元主题相关的多篇文本,使学生更深入地对相关主题进行整合性的学习,在丰富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文化素养的同时,也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三、 教学资源的整合

为了更好地对道德与法治与语文学科进行跨学科整合,笔者认为还需要在整合为一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教学资源进行开发与整合。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科书不应该也不可能是课程的唯一资源。目前与两个学科相关,且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主要有三部分:第一,校内的教学资源,包括但不限于教科书、校内图书、学校小记者站、少先队广播站、红领巾电视台等;第二,校外的教学资源,包括但不限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级地方图书馆,纪念馆、各政府部门中的宣传机构、社区资源及学生家庭本身等;第三,信息化课程资源,包括各种搜索引擎、网络电子博物馆、各种专题网站等。如二年级《道德与法治》四单元主题“我们生活的地方”与语文四单元主题“家乡”就可进行整合,并按照整合后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组织学生通过对社区资源进行访谈调查、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进行查询等,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以家乡的风景名胜、风土人文为主题进行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家乡。对两个学科的教学资源整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地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把原来直线式的“知识链条”改造成为立体的“知识模块”。

四、 学生素质评价的整合

建立行之有效的学生素质评价机制是课堂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教育评价应贯穿于整个课堂教育的全过程。因此,在对道德与法治学科及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的时候,还需要对两科的学生素质评价进行整合。笔者对此粗略界定为以下三个方面:道德价值观及公民素质、学习态度与学习素质、实践与创新素质。在以上三个方面的基础上辅以相关评价要素为评价点(评价要素仍需细化),形成评价标准,如下表:

鉴于两个学科的各评价维度都有不同的评价方法,因此两个科目整合后不宜采用单一的评价方法,而应在采用笔纸考核的基础上加上采用观察、口试、小论文、小调查、自我报告等方式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定。

五、 总结

道德与法治与语文学科相整合,并不是简单地在语文教学中加入德育内容,也不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添加语文知识,而是通过两者深层次地融合,利用具体形象、丰富多样的形式达到使学生同时受到思想教育及语言教育的效果,提升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龚.基于课程标准的等第制评价有效标准的构建[J].上海教育科研,2017(8).

[2]张书文.不同课程本质观下的学生评价价值取向及其影响分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5).

[3]陆雪莲.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内涵及标准建构[J].教学与管理,2013(36).

[4]杜翠萍.谈城市特殊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3).

[5]魏忠凤.后现代课程语境下我国体育院校课程建设的构想[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5).

[6]林绍赋,李佳孝.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评价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文史博览:理论,2011(10).

[7]王学兵.浅谈我国当代的教育评价机制改革的必要性[J].出国与就业,2011(15).

[8]陈新玉.“评价”标准改革迫在眉睫[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1).

作者简介:李庆华,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市海珠区鹤鸣五巷小学。

猜你喜欢

学科整合道德与法治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广挖资源深度整合巧用技术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物理教学
深化课改的五个着力点
中职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