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课的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策略探究

2020-07-26黄雯

考试周刊 2020年62期
关键词:课堂导入策略探究微课

摘 要: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始,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课堂导入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时可以利用微课设计课堂导入。文章就创设趣味情境、创设问题情境、连接新旧知识、营造相关氛围、应用教材插图进行探讨,旨在通过利用微课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微课;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策略探究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逐渐渗入教学领域,微课就是信息技术下的产物。微课是一种精悍短小的教学视频,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创设趣味情境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可以利用微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可以利用微课做好新旧知识的连接,促进学生及时进入学习状态;可以利用微课营造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可以将教材插图融入微课中,点明课堂主题;最终使学生在精彩的微课导入中,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

一、 创设趣味情境,吸引学生注意

教师在设计语文课堂导入时,可以利用微课创设趣味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及时进入学习状态。在创设趣味情境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熟悉的动漫人物融入设计,可以将幽默的故事设计成卡通视频,可以截取部分影视片段融入设计,也可以设计具有游戏性质的情境。另外在设计趣味情境时,教师需要将教材内容融入情境中,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为例。这篇文章是一篇文言文,讲述的是庄子与惠子围绕“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进行的逻辑推理。教师在设计这一课的课堂导入时可以将文章内容融入微课情境中。比如教师在微课视频中制作了庄子与惠子的卡通人物,设计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情景,并将文章的内容翻译成白话文,出现在庄子与惠子的对话中。为了增添情境的趣味性,教师设计的微课情境具有夸张性,像庄子在与惠子对话的过程中,表露出得意扬扬的表情,在两个人辩论之后增添了惠子甩袖而走的情景。这种设计不仅使整个情境具有趣味性,还为学生的文章学习进行了一定的铺垫,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揣摩文章的内涵。在学生观看完情境之后,教师再引入本课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文言文具有语言简练,逻辑复杂的特点,因此许多学生不喜欢学习文言文,甚至恐惧文言文的学习。教师创设趣味性情境,可以消除学生的恐惧,使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教师利用微课设计课堂导入,丰富课堂导入的形式;创设趣味性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升。

二、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教师在设计语文课堂导入时,可以利用微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许多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强,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导致学生语文学习水平难以提升。教师以问题情境作为课堂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提升能力,最终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

以《被压扁的沙子》为例。这是一篇说明文,通过对斯石英性质和形成的研究讨论论证了恐龙灭绝是“撞击”而非“火山”造成的这一观点。由于说明文学术性比较强,学生在阅读时感到枯燥。因此对说明文不会深入阅读,导致在说明文部分的阅读能力差。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一课时,可以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深入阅读说明文。比如教师在利用微课设计课堂导入时截取了《侏罗纪公园》和《冰河世纪》中的片段,然后提出问题:恐龙究竟是如何灭亡的?恐龙灭亡和沙子有什么关系?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为学生展示课堂导入,并引导学生思考微课中的问题。有的学生回答恐龙是因为冰川世纪的降临灭绝的,有的学生回答是因为火山爆发导致的恐龙灭绝,也有的学生回答是因为外来陨石的撞击导致恐龙灭绝。在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让学生思考第二个问题,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此时教师导入课堂教学的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结合教材内容创设具有趣味性、争议性或学生生活中发生的问题,降低了文章的枯燥感,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课堂导入中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热情,最终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

三、 连接新旧知识,建立课程联系

教师在设计语文课堂导入时,可以利用微课连接新旧知识,建立课程之间的联系。这种方式既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还可以起到温故知新的效果。教师在设计衔接式课堂导入时,可以利用之前的微课直接点明主题,也可以将新旧知识融合在一起,导入课堂教学。

以《苏州园林》为例。这一课主要讲述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并利用总分式的结构展开详细说明。教师在第一课的时候可以利用微课视频给学生展示拙政园、狮子林、怡园等园林的整体布局,或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在第二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上一课的微课视频作为课堂导入。比如第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读文章,并梳理文章总分结构脉络,即在围绕图画美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远景近景、角落、门窗、色调的美丽;在第二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文章脉络设计为思维导图并利用微课展示出来,在引导学生结合思维导图回顾之前的内容之后继续开展新的教学。像第一课的时候已经讲述了亭台轩榭、假山池沼,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思维导图回忆这两部分的特点,然后连接之前的思路继续学习花草树木、远景近景等内容的特点。微课具有重复使用的特点,教师在设计微课时创设微课之间的关联性,在之后的课堂可以直接用微课作为课堂导入,这种方式可以使學生在学习新知识时继续沿用原本的思路,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温习之前学习的知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四、 营造相关氛围,引起学生共鸣

教师在设计语文课堂导入时,可以利用微课营造与文章相符合的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利用微课营造氛围时,教师可以播放背景音乐,也可以播放相关影视频段。教师营造相关氛围,可以使学生提前将进入学习环境中,带着同样的心情阅读文章,感受文章中人物的情感表达,进而加强情感感知能力。

以《背影》为例。这篇文章通过描述父亲的背影,表现了父亲深沉的爱。教师在设计这一课的课堂导入时,可以利用音乐与画面的形式渲染气氛。比如教师从生活中取材,搜集了父母两鬓斑白盼望游子归家、年轻父母意气风发出门、父母送孩子离家等图片,并应用于微课设计;与此同时,教师在图片转换中插入音乐《父亲》。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播放微课视频,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和画面。受到画面与音乐的感染,学生很容易融入文章的氛围中。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在课下搜集自己父母年轻时与现在的照片。在欣赏完微课视频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观察自己父母的眼睛、外貌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注意到父母的眼睛已经没有年轻时的轻松和光彩,有的学生注意到父母的眼睛周围布满了皱纹;有的学生注意到父母的笑容已经收敛。在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感受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印象中父母的背影是什么样的,然后导入本课主题。教师利用微课营造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沉浸在文章情绪中,并运用这种情绪感知作者的情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促进學生语文水平的提升。

五、 应用教材插图,导入课堂主题

教师在设计语文课堂导入时,可以将教材中的插图融入微课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导入课堂主题。在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进行联想,同时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以《桃花源记》为例。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沿河而走,误入桃花源的故事。教师在设计这一课的课堂导入时,可以将教材中的插图融入微课中,同时配以悠闲的音乐。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并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和猜想到的内容。有的学生在观察时自上而下,首先看到的是几户人家,根据图画中烟雾缭绕的景象认为这是深山之中的村子,并由此展开想象;也有的学生注意到插图下面的河流与小船,并因此争论这是进入村子还是从村子出去;还有的学生根据河流旁边船头的方向等细节进行判断,根据自己的游戏经验猜测插图的内容。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根据插图编造故事,提高了学习的热情。在学生有了大致猜测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插图内容进行仔细分析,然后引入课堂主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将文章内容与插图对应。教书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设计课堂导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资源;另外教材中的插图与文章内容相符合,作为辅助工具可以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插图中的内容还可以为学生学习文章做好铺垫,使学生充分理解文章内涵,最终促进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六、 总结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设计优秀的课堂导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设计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视频形式丰富设计策略,提高课堂导入质量,像从画面、声音、内容、气氛等各个方面设计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利用微课设计导入,教师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眼、耳、口、脑,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加强情感感知,提升探究能力,最终促进语文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薛玉清.巧用导入,让初中语文课堂无限精彩[J].甘肃教育,2018(17):107.

[2]潘广文.巧用微视频助力初中政治课堂导入[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2):39-40.

[3]高汉梅.浅谈初中语文课的导入[J].甘肃教育,2019(11):104.

[4]张文永.试析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技巧[J].名师在线,2019(26):70-71.

[5]郭天虎.探讨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J].学周刊,2019(31):104.

[6]朱荣荣,李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几种方法[J].中国教师,2018(2):103-105.

作者简介:黄雯,福建省石狮市,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

猜你喜欢

课堂导入策略探究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对英语课堂实效性的反思与探究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