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的积极心理学延续护理干预研究

2020-07-24周春红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40期
关键词:永久性肠造口造口

周春红,史 琼*

(淮安市涟水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 淮安 223400)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上升趋势,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3和4位[1]。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我国肠癌患者人数近年来在不断上涨,并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我国直肠癌发病率约占大肠癌的50%~60%,其中低位直肠癌约1/3~2/3[2]。目前,根治永久性肠造口是低位直肠癌患者必须面对的真实体验,而对于造口术后患者这一特殊群体的身心护理质量,也是临床护理工作者必须高度关注和面对的研究重点。本文着重于探讨和分析针对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术后心理特征及适应水平,实施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护理干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接受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手术患者48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24)和观察组(n=24)。纳入本研究者均为我院行永久性肠造口手术的直肠癌患者,术前诊断均经肠镜及病理证实且无其他脏器转移的腺癌;排除存在造口相关并发症,以及合并严重心、肝、肾、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患者知情同意且具有正常沟通及理解能力,患者或照顾者均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对照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46~81岁,平均年龄(62.32±7.12)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例,高中6例,初中10例,小学6例;手术类别:行Miles手术16例,行Hartmann手术8例。观察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63.86±7.78)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3例,高中5例,初中11例,小学5例;手术类别:行Miles手术17例,行Hartmann手术7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直肠癌永久性造口常规护理,做好术前准备、充分沟通和心理疏导,术后病情观察、护理指导和心理护理,出院前指导患者造口自我护理知识和技能相关健康教育,包括要注意造瘘口的护理,预防感染,每次便后要进行局部的清洗,并在造口周围皮肤外涂氧化锌软膏,熟练掌握造口袋的更换。合理搭配营养饮食,增加营养。发放书面指导资料,做好出院后的跟踪随访指导,根据病情需要,定期造口门诊复诊,按时接受静脉化疗或者放疗,控制肿瘤生长[3]。

1.2.2 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积极心理学干预:(1)围术期:术前由病区造口专科护士和责任护士共同对患者进行包括生理状况家庭情况、经济支持和生活习惯的全面评估,评价患者心理状况及造口适应水平,协助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和个体注意事项,使患者术前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术后由专科造口护士和责任护士利用床旁指导、观摩和小组学习的方式,指导和培训患者肠造口自我护理技能,使患者尽快掌握肠造口护理方法。出院前1周,再次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再次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和造口适应水平,对存在明显焦虑和抑郁不良心理状况及低适应水平患者,积极疏导并鼓励其发泄不良情绪,帮助调适并积极构建正确认知,保持积极和乐观的心态,正确认识并勇敢面对肠造口,尽快适应造口自我护理角色,加速身心康复进程[4]。(2)针对患者心理特征及适应水平,给予基于积极心理学基础上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建立病区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出院微信群,超过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同时加入其照顾者。在患者出院1~3个月时间内,群管理者每天通过微信群平台定时发送肠造口术后居家护理知识,指导患者和照顾者合理调配营养饮食,指导患者术后身心调适知识,鼓励患者互相交流和分享护理经验,鼓励患者积极反馈并给予肯定和表扬。对自护执行差、心理状态不佳及适应不良患者给予单独指导,加强沟通,与患者和照顾者共同探讨积极的应对方法,激发患者积极心理品质,开启专科人员-家庭-社会全方位的心理支持系统,以促进其更好地适应造口术后生活[5]。(3)术后定期通知患者来院进行造口门诊复诊,不断提高其适应水平,组织患者参加造口小组《永久性肠造口联谊会》。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及干预3个月后的适应水平及生活质量:(1)运用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SAS/SDS)[6]对患者进行心理状况评价,两量表分别由20个条目组成,得分越高表示焦虑和抑郁程度越严重。(2)运用造口适应量表(OAS)[7]评价患者造口适应水平,包括生理适应、心理适应和社会适应3个维度,总分34~204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造口适应水平越好。(3)采用癌症患者专用量表(CQLQ-C30)[8]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选取该量表中6项领域计分进行比较,其中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排便功能4个领域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恶心呕吐和疲惫疼痛领域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低。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S A S、S D S 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况比较

组别 n SAS评分 SDS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观察组 24 49.79±6.14 33.82±3.23 11.2769 <0.001 51.04±5.82 35.21±4.64 10.4255 <0.001对照组 24 49.56±6.45 40.66±4.22 -5.6567 <0.001 51.16±5.28 41.48±4.32 -6.9513 <0.001 t值 - 0.1265 6.3055 -0.0748 4.8528 P值 - 0.8999 <0.001 0.9407 <0.001

2.2 两组干预后造口适应水平比较

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OAS各维度得分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后造口适应水平比较

表2 两组干预后造口适应水平比较

组别 n 心理功能 心理适应 社会适应 总分观察组 24 59.86±8.12 48.56±6.17 35.82±4.12 145.48±11.32对照组 24 40.21±7.64 39.07±6.31 26.44±5.21 116.54±10.21 t值 - 8.6343 5.2680 6.9183 9.3003 P值 - <0.001 <0.001 <0.001 <0.001

2.3 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CQLQ-C30各领域计分前4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后2项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 论

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患者积极品质研究的学科,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通过延续性护理干预以充分挖掘患者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和激发其积极心理品质[9]。

表3 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比较

表3 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比较

?

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手术由于对人体盆腔植物神经、血管及淋巴结损伤,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殖和性功能。另外,造口术后患者由于粪便改道对外形所产生的影响,往往会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和病耻感,影响其自我角色定位[10]。患者术后早期心理适应不佳,自我护理能力较差,会严重影响患者社会适应和社会功能,限制其生理功能的远期康复[11]。本研究结果证明,此期实施积极心理干预,可激发患者的内在心理潜能,催发积极人性,克制消极认知,使患者不良情绪和认知均发生正向改变,从而改变个体在躯体、心理、社会功能诸方面的主观感觉和满意程度。我们要重视此期患者心理感受,充分运用基于积极心理学角度的正性体验,促进患者疾病过程中角色的自我认同,帮助患者体会采取积极行动所带来的愉快和成功体验,从而增强患者的自身价值感[12]。

综上所述,针对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心理特征及适应水平,术后早期实施基于积极心理学基础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适应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永久性肠造口造口
普外科护士肠造口护理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多功能肠造口栓的设计及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患者应用个性化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
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及观察
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体会
微信授权式教育在尿路造口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乐观的解释风格让孩子远离悲观
70年期满自动续期后的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
肠造口护理中奥瑞姆护理模式应用效果研究
浅析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划定与保护——以慈溪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