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项目化混龄游戏的三方评价模式

2020-07-24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中河街道华泰剑桥幼儿园严利琴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0年7期
关键词:游戏家长幼儿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中河街道华泰剑桥幼儿园 严利琴

项目化混龄游戏是我园自2016年创设的“混龄式”社会性区域联动游戏,是“以教师环境创设为隐性主导,以‘游戏项目’贯穿其中,遵循‘计划—工作—回顾’模式展开的一系列独特的、相互关联的活动”。我们希望通过游戏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从而建立一种“儿童就是目的”的幼儿园项目化混龄游戏模式。

游戏评价环节对游戏质量的提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可以改进游戏过程,还可以通过评价结果的反馈来促进幼儿参与游戏。因此我们在构建项目化混龄游戏的同时,注重评价方法的创新,并在实践中进行了探索运用。

★ 多元主体参与,构建三方评价模式

在项目化混龄游戏的开展中,我们借助多方资源的合理参与,通过教师、家长、幼儿三位一体的循环互动参与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反思、研讨、实践跟进评价;幼儿以乐玩、记录、讲说、展演等形式形成对游戏的思考与表达;家长则以融入游戏、助教参与、倾听记录、评议鼓励的角色参与,支持幼儿的可持续发展(见图1)。通过循环的螺旋式改进,逐步形成项目化混龄游戏三方评价模式。

图1.三方评价参与

(一)幼儿——说说我的游戏故事

项目化混龄游戏中,幼儿的游戏充分自主,通过“玩—记—说—展”的递进循环模式,促使幼儿形成属于自己的游戏故事。

1.玩:直接感知 游戏体验

在游戏中,幼儿通过“固定结伴”“临时结伴”“穿插结伴”的三种形式参与。室内的“集市日”活动,以“童工”与“玩工”开展游戏。他们可以扮演“童工”在各个区域以“店长”“店员”的角色招揽“生意”;而“玩工”可以在大街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店铺畅玩。户外的“集游日”活动,以菜单式自主选择,通过创设不同的游戏场景,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由结伴游戏。

2.记:符号表征 宝典记录

图2.板块状游戏路线图

图3.标记式游戏路线图

我们设计了孩子们游戏中使用的《游戏宝典》,引导幼儿在游戏前后将他们的计划或者故事记录下来。活动前幼儿以“大带小”的方式共同商议,由哥哥姐姐专门记录,作为完成游戏的评价依据。幼儿设计的路线图主要有两种方式,分为“板块状路线图”和“标记式路线图”(见图2、3)。游戏结束后,幼儿用自己的图画符号记录游戏中的趣事,生成自己的游戏故事。故事的记录既保留了游戏的精彩瞬间,也为后期的评价留下了宝贵的表征记录。

3.说:游戏互动 故事分享

(1)同伴分享:游戏结束后,幼儿会三三两两地围坐在一起,共同分享刚才发生的故事,互相了解各个区域的趣事及不同玩法,激发起下次游戏的欲望。

(2)师幼分享:师幼的分享是多角度的,游戏过程中的偶遇,自己的情绪变化,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幼儿对课程内容、游戏材料等反馈,这些反馈也是最直接的评价。

(3)亲子分享:活动结束后,幼儿可以将自己的《游戏宝典》带回家中,向父母分享在幼儿园的点滴。家长边倾听边将这些故事帮助幼儿记录下来,既增进亲子情感,也留下了幼儿对课程理解的情况(见图4)。

图4.在家中分享故事

4.展:自主展演 故事欣赏

游戏故事展是孩子们自己设计、自己收集、自己展示的一次“盛会”,这是一学期中他们共同积累起来的故事,幼儿故事一般可分为以下四个类型(见表1):

(二)教师——说说我的观察故事

教师在指导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更多地是以观察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以“观—思—研—行”的阶梯循环式进行评价。

1.观:游戏中观察

把观察放在首位,游戏过程中携带便利贴,随时将自己的发现以线路图、关键字、图标等不同的形式进行过程性记录,作为自己后期评价的资源。

2.思:整理中思考

通过观察记录,老师们会将自己的摘记进行整理。细心地去回味思考当时的场景,形成自己的观察记录分析、随笔反思等。

3.研:专题中深研

围绕课程中的观察、记录等,把问题及幼儿的表现作为课程评价重要依据,运用视频回放、故事讲述表演、片段分析等多样化的方式定期开展研讨与交流。

表1.游戏故事四大类型

4.行:实践中行进

研讨后进行针对性分析,对下一步的材料提供、互动方式等进行调整,与幼儿一起讨论并顺应他们的需求,及时提供必要的支持,努力达到他们参与过程中的预期目标,让课程走向共建共生。

(三)家长——说说我的助教故事

家长是我们项目化混龄游戏中的重要资源,我们通过“融—助—听—议”等手段,形成属于家长独有的融合评价方式。

1.融:参与融入

在游戏中,我们以家长开放日、大型活动参与日等形式,定期邀请爸爸妈妈进园,以游戏者的身份参与其中,站在儿童的视角体验我们的课程。

2.助:义工助教

根据游戏开展的需要,有目的地邀请家长以义工、助教等不同的身份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例如宝贝美食中心的美食志愿者,警察局中的警花姐姐等,义工助教既给我们的课程增添了风景,也助推了另一层面的评价。

3.听:倾听记录

家长是幼儿游戏中的忠实听众,我们广泛发动家长认真倾听幼儿讲述游戏中发生的趣事,帮助幼儿梳理过程,最后共同绘制并记录,形成幼儿自己的游戏故事。

4.议:评议鼓励

通过不同形式的参与,吸引家长们成为我们游戏的忠实粉丝,不但倾听、记录自己孩子的故事,而且逐步参与到游戏中。鼓励家长从评议自己的孩子开始,对游戏创设等发表自己的建议和想法,促使家长融合评价的形成。

★ 多元路径融合,搭建创新评价平台

在项目化混龄游戏中,我们注重在“开放中融合、融合中创生”,探析多元的融合方式,搭建创新评价平台,总结特点与规律。

(一)基础版——板块展

板块展是我们评价中的“基础版”,我们以廊道平面展板、操场立体会展等不同形式的板块展示,让孩子们的故事有所呈现,在展示与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

(二)升级版——分享会

幼儿、家长与老师以个体分享、圆桌分享、展演分享和网络分享等形式,及时发现游戏过程中的问题和精彩之处,也让我们看到了不同角度的评价内容。

1.个体分享

结合作品,幼儿把自己的创作过程进行简单的重现,或者在游戏现场及时呈现。“个体分享”可以在混龄游戏结束后的分享会上进行,也可以在游戏过程中进行。

2.圆桌分享

“圆桌分享”多是在班级个别化游戏的时候进行,幼儿以圆桌形式围坐一起,就今天的游戏情况进行讨论分享,如:“今天你选择了什么材料来游戏啊?”“你喜欢这份材料吗?是怎么玩的?”等,通过对重要问题的讨论引导孩子对个别化游戏中的材料、形式、规则等进行多方位的评价。

3.展演分享

“展演式分享”一学期开展1~2次,老师们会进行专题式的“游戏故事微论坛”,幼儿会将自己的“游戏故事”或进行讲述,或进行表演,分享游戏中有趣难忘的故事。

4.网络分享

“网络分享”是以网络为载体进行推广。将游戏中的片段或者故事以微信公众号、掌通家园、抖音、网络直播等方式进行广泛传播。如在“华幼电视台”游戏中,我们会进行幼儿直播、实时播报等,家长们可以在家收看到孩子的表现,孩子们可以直接收听到游戏信息。

(三)精装版——绘本集

把项目化混龄游戏中的精彩瞬间、故事片断制作成册的形式展现,通过师幼互动、生生互动、家园互动,共同制作一本图文结合、相对精致的绘本,谓之游戏“精装版”。在项目化游戏中,我们利用绘画、视频、文字等形式对幼儿在真实情景中的精彩瞬间进行连续的观察与评价,用叙事的方式描述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分析幼儿在游戏中所出现的关键经验与学习品质,从而形成我们的“游戏故事”绘本集。

★ 多元方式并进,推动游戏评价落地

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及时收集相关信息,用多元方式并进,从幼儿、教师、家长三方的角度,因人而异地设计、使用评价工具,推动游戏评价有效落地。

(一)幼儿主体评价模式

1.情境讲述式评价

幼儿在游戏回顾时,提供具有现场情境感的活动照片,帮助幼儿根据照片提示的线索,进行有目的、有条理地讲述,教师和同伴可以随机评价,也可以对幼儿游戏行为进行分析,帮助幼儿理清想法与愿望。

2.勋章积分式评价

我们精心设计“优雅小天使、才艺小天使、探究小天使”等八枚天使勋章,经过讨论形成“天使勋章评选标准”,在游戏过程中集赞积分,鼓励幼儿在不同阶段自主完成不同的游戏任务,收集到不同的勋章,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和目的性。

3.角色代入式

幼儿以角色代入的方式参与游戏,引导幼儿想象自己是其中的一个角色,针对所扮角色进行评议。如在警局游戏中,幼儿作为警官既可以对自己在游戏中的情况做出回顾,又可以对其他幼儿扮演的实习警察的工作进行评价,给予意见和建议。

(二)教师主体评价模式

1.审议识别式评价

游戏的开展离不开教师有效的引导,审议识别式评价以“议题呈现—情景经历—自主探究—议题讨论—展示分享—评估交流”的步骤进行。对游戏设计、实施、管理等环节进行必要的审视讨论,引导教师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进行讨论和表达表现,有助于教师厘清思路,提升理念,使游戏开展更具有效性。

2.作品分析式评价

作品分析式评价是指分析幼儿游戏过程中的作品,如主题绘画、美工作品、自我装扮的个性造型照片等,了解幼儿的能力、倾向、技能熟练程度,以及情感心理状态等。结合幼儿不同作品呈现,给予合理的分析判断,促进技能提升,获得心理满足。

3.量表观察式

在游戏行进中,根据不同的观察方式,采用不同的量表,对幼儿的游戏轨迹、课程痕迹等做出及时的记录,量表上的数据统计、文字分析是老师在游戏结束后进行分析的有效资源。

(三)家长主体评价模式

1.项目统计式评价

图5.多元评价方式

充分利用《游戏手册》的“三叶树”设计,开展项目统计式评价。“三叶树”既是幼儿游戏支架,也是量化评价工具。学期末,我们会下发一张“‘小人国’游戏项目统计表”,请幼儿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统计,数一数每棵树上有多少大拇指,有多少是空白的,从中不但可以了解每一个孩子这学期玩过哪些区域,而且最终可以统计出哪些游戏项目受欢迎,哪些比较冷门需要改进,为课程的实施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

2.音频记录式评价

利用便捷的媒体网络,鼓励家长通过音频(视频)的方式进行记录,把孩子们讲述给爸爸妈妈的有趣故事、绘画作品等及时记录下来分享到班级群。教师通过收集与分析,丰富幼儿成长档案,并对课程行进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完善。

3.倾听询问式评价

家长在倾听幼儿讲述的过程中,进行有目的的询问,如:“今天和谁一起玩?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鼓励幼儿把幼儿园里发生的故事大胆地讲述出来,家长及时记录,并进行合理的评估,更深入地了解幼儿行为动机,然后与教师及时沟通跟进,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

基于幼儿、教师、家长的三方评价模式,可以是主观的评价方式,也可以是客观的评价方式,注重的是通过不同的独特视角对项目化混龄游戏进行叙述、记录和评价,逐渐形成多元的评价体系,在共建的过程中,不断推动项目化混龄游戏的发展与丰满。

猜你喜欢

游戏家长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家长请吃药Ⅱ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