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造影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0-07-24王宪涛

医药前沿 2020年11期
关键词:达峰造影剂颈动脉

王宪涛

(济南医院 山东 济南 250013)

目前来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联,是导致脑梗死的重要原因,对其正确诊断有助于预防脑梗死的发生,而且大多数的急性脑血管意外几乎都是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继发血栓所致,而新生血管是造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重要因素之一[1-2]。在超声造影下能够很好的观察其新生微血管,能够检测和评估出斑块的易损性,为预防脑血管意外提供早期诊治的科学依据[3]。本文选取了120例患者进行研究。旨在分析超声造影诊断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临床价值,详情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影像科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实施超造影诊断的1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此次研究资料来源,将其分为有症状组58例和无症状组各62例,所有患者的年龄皆分布在38~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58±9.16)岁,有症状组的男37例,女21例,无症状组的男40例,女22例。经CT或MRI检查,所有入选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皆符合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标准,无心肾功能不全者,无造影禁忌者,无精神疾病史,皆是在神志清晰的状态下知悉此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研究资料比较中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皆实施超声造影诊断检查,选取百胜公司的超声设备MyLab ClassC作为本次造影检查的工具,超声造影剂则选择声诺维厂家的造影剂。在使用前先注入5mL0.9%的氯化钠溶液,在震荡均匀后取2.5mL团注入肘静脉。使患者保持平卧位,将颈部充分暴露出来,对颈动脉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全方位扫查,选择颈动脉分叉处以及颈内动脉起始段≥1.5mm厚度的斑块进行超声造影诊断,若在扫查中发现存在多斑块的情况下选择最大者,排除钙化斑块。注入造影剂的时候要同时启动内置计时器,实时观察造影剂显像变化,在注入完成后继续观察5min,并将其全过程实时记录储存于超生诊断仪的硬盘中。使用CAP软件系统对显影图像进行定量分析,观察斑块的峰值强度、达峰时间、平均度越时间等。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对比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内的造影剂显影率。

(2)观察记录软斑组、硬斑组和混合斑组三组的造影增强情况,计算其造影增强率,将其造影增强按照程度划分为I(未见增强回声)、Ⅱ(只有小范围或星点状的增强回声)、Ⅲ(有斑点状或短条状的增强回声)、IV级(有网状或条索状的增强回声)[4]。

(3)定量分析软斑组、硬斑组和混合斑组三组斑块的峰值强度、达峰时间、平均渡越时间等。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内的造影剂显影率对比

有症状组的患者颈动脉斑块内的造影剂显影率高于无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内的造影剂显影率对比[n(%)]

2.2 三组超声造影增强情况对比

在97例斑块回声显影的病例中,有37例呈软斑显影,有33例呈硬斑显影,有27例呈混合斑显影,依据研究结果数据显示,软斑组造影增强率(91.9%)>混合斑组造影增强率(77.8%)>硬斑组造影增强率(57.6%),其造影增强率和造影强度分级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2.3 三组斑块的峰值强度、达峰时间、平均度越时间定量对比

表2 三组超声造影增强情况对比分析[n(%)]

在三组的斑块峰值强度对比中,软斑组>混合斑组>硬斑组;在达峰时间的对比中,软斑组<混合斑组<硬斑组;在度越时间的对比中,软斑组<混合斑组<硬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3。

表3 三组斑块的峰值强度、达峰时间、平均度越时间定量分析情况对比(±s)

表3 三组斑块的峰值强度、达峰时间、平均度越时间定量分析情况对比(±s)

组别 例数 斑块峰值强度(%)达峰时间(s)平均度越时间(s)软斑组 37 -85.95±10.47 7.97±2.66 19.77±4.12硬斑组 33 -118.53±10.16 11.02±3.02 32.05±4.75混合斑组 27 -105.24±11.13 9.58±2.89 25.79±5.63 F-84.46 10.02 57.33 P-0.001 0.001 0.001

3.讨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在颈动脉的表现,多发于青少年时期,随着年龄增长病情会不断加重。该病早期表现为内膜—中模增厚,然后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在此基础上,会逐渐出现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脱落,继发血栓以及血管狭窄等,进而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引发脑血管意外。据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大多数的急性脑血管意外几乎都是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继发血栓所致,因此,研究出有效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方式对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在临床中用以检测评估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常用磁共振检查,不仅费用较高,且对患者也有较高检查要求,例如在检查中患者需保持静止不动,否则易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但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外的专家成功通过造影技术显示出斑块内的新生血管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有症状组的患者通过超声造影的诊断,在造影剂的作用下,58例患者实现了100%的显影率,而无症状组的患者通过超声造影的诊断,在造影剂的作用下,实现了63%的显影率;在97例斑块回声显影的病例中,有37例呈软斑显影,有33例呈硬斑显影,有27例呈混合斑显影,在造影增强率的对比中,软斑组(91.9%)>混合斑组(77.8%)>硬斑组(57.6%),其造影增强率和造影强度分级数据比较差异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三组的斑块峰值强度对比中,软斑组>混合斑组>硬斑组;在达峰时间的对比中,软斑组<混合斑组<硬斑组;在渡越时间的对比中,软斑组<混合斑组<硬斑组,且数据比较差异大(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数据证明了应用颈动脉的超声造影技术可以直接观察到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形成情况,并且与临床症状体现出了一致性,弥补了当下二维彩超在斑块内血管的诊断缺陷,能够对斑块的稳定性进行准确评估。

综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实施超声造影诊断,能够详细观察并显示其斑块内的微循环情况,可实现无创性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值得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达峰造影剂颈动脉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迎接人口“达峰”
实现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的协同治理路径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基于统计学的中国典型大城市CO2排放达峰研究
肺功能检查在小儿大叶性肺炎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