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2020-07-23万桂远

锦绣·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预设高效课堂

万桂远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高效课堂已经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长期目标。这就要求教师们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本文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就两者的关系进行探讨,并尝试通过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探索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动态平衡,希望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预设;生成;高效课堂

预设,即预先的设计,是指课堂教学前的准备过程和进程中的调整过程。它不仅包括对教材的解读、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结构的设计,还包括对课堂上可能产生的走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在交流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课堂上可能产生的影响教学进度的变数的预先思考以及相关应变策略的调整。

所谓生成,具有动态性、建构性、多元性的特点。按照来源可分两种:预设性生成,即生成的效果已被预想到;另一种是非预设生成。在课堂上,预设性生成为动态生成的课堂提供了适宜的生成的环境,非预设生成为学生的思维的发散提供了极大的空间,赋予了课堂生命的活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课堂教学预设的重要性;布鲁姆又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所以说预设与生成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它们好比课堂教学的双翼,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没有生成的预设又往往是低效的。预设与生成是相互依存的,只有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它们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

那么,该怎样关注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呢?下面我将结合小學数学课堂教学案例,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在预设中给生成留足空间,促进预设性生成

每一堂高效的课都离不开课前预设。预设时,我们要直面学生的数学现实,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在哪里?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对什么感到困难?需要给学生什么程度的暗示?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作出怎样的回答?......这一系列的预设就像一张“大网”,网的空间越大,与学习目标相近的预设性生成就越多,高效课堂就有了赖以生存的沃土。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时,我预想到学生虽然年龄不大,但是人民币天天见,所以我一开始设计课程时就直接将它变成了一节综合实践课,让学生在跳蚤市场的形式中认识元、角、分,通过精心策划交易细则,学生们沉浸在喜悦中就把元、角、分简单的换算掌握了,同时我还趁机给学生播下了整理、理财、感恩几方面的种子。整堂课虽然是开放的,但预设很充分,留足了生成的空间,一堂课就显得很饱满。

二、及时调整预设,为非预设性生成腾出空间

课堂是千变万化的,无论教师做了多么充分的预设,那张“网”织得再大,也会出现“漏网之鱼”,甚至还会有“破网之鱼”。因此如果教师灵活调整预设,就能促进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动态生成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时,我就预想到学生对角的概念应该是有的,只是有些模糊。于是,我充分收集了生活中建筑物上、日用品上,往身边看,校园里,教室里......让学生在充分感知后,再从角的结构开始学习。

可是没想到自认为设计满满的课程,却被开课后一个开放性问题给“炸”了:你都知道哪些角呢?一下子学生说羊角、牛角、三角尺的尖尖角、甚至人民币中的角......这正是一种非预设性生成,此时教师要耐心等待,多加鼓励,巧妙引导。我告诉他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角与刚才说的生活中的角有所不同,请你画出一个你认为的角。学生很积极,充分显露思维水平,互相启发,逐步完善。然后我再从中选了几个画得比较接近学习的角来进行角的结构学习,学习也很深刻。虽然打乱了我的预设,但及时调整,给学生腾出了空间,鼓励学生生成。

三、在生成中机智整合预设,相辅相成

在对教学方案的预设中,教师的思维方式是分析式的。但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有时教师应根据师生交往的具体行程对学生在上课生成的各种信息作出快速分析,并恰当地整合到课前的各种预设中,这时教师的思维更多表现为整合性。

例如:在一节巩固练习课中,我通常会预设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简单应用巩固认识;第二层是灵活运用,形成策略;第三层是综合运用,总结技巧。而结果班上有五六个学生直接跳出了第一层和第二层而直接进入了第三层。这时我果断觉得把前两层内容做一个简单分配,让这几个学生担当“小老师”,而我则退居二线,和其他学生一起听课,通过质疑与交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学习,获得成长。

预设与生成是课堂上的两张“网”,学生正像渴求食物的“鱼”,教师可用预设的网先逮住“大鱼”,再用生成的网逮住“小鱼”。对于一些不往两张网里钻的鱼,教师要善于观察、呵护、引导、点拨,从而催生新的精彩生成。

因此,预设与生成是高效课堂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预设精彩且能按期实施的课,算是有效的;预设精彩且能不断生成的课,才算得上是高效的。教师应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灵活调试,追求动态生长,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朱红星.合理调控生成精彩数学课堂[J].教育科研论坛,Forum on Education Research,2008,(02):72~73

[2]沈宏。生成,让数学课堂活起来[J]。专题研究,2008,(02):75~76

[3]于国海.生成性教学的实践困境与应对方略--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9):46-49.

[4]丁叶志.构建和谐课堂,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J].小学教学参考,2014(11):43-44.

[5]李琳.寻找预设与生成的平衡支点,成就精彩课堂[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8(5):51.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预设高效课堂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利用电子白板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应用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