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教育”对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探究

2020-07-23金宝来

锦绣·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课堂改革互联网+教育思想政治

金宝来

摘 要: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与成熟的关键时期,在中学阶段,必须给予中学生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才能树立良好的三观,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互联网+教育”的观念逐步深入到各级教学部门,互联网+的背景对于教学来说不仅是机遇,更是巨大的挑战,在互联网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中学思想政治课堂必须加快改革的步伐,促进教育教学水平及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思想政治;课堂改革;中学生

一、前言

现如今传统的思政教学是通过教师简单依赖书本进行讲解知识点,使学生无法从内心深处理解思想教育真正含义,面对这种问题,“互联网+教育”的模式能够成为重要的发展基础。网络所拥有众多的数据库,在数据库中有许多各种各样的思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方法的结合,教师可以根据数据库中的资料传授给学生,运用当今流行的思维模式和教学理念,不断地给学生灌输思想教育,让学生从中领悟到知识的真谛。数据库给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带来许多方便之处。通过这些数据库,教师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向和规划,重新定位思想教育带给学生的宗旨,更加贴近学生的思维,维护传统的教学理念,让新型的教学理念与传统的相结合,彻底的改变了原始的思想教育模式。

二、"互联网+教育"和实时热点教学结合

互联网的存在与发展革新了人们接受信息的速度与效率,人们能够在网络上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在网络上的热点问题影响也越来越大。对于中学生来说,互联网的快速的信息流动方式带来了更为广阔的视野以及更加畅通的意见沟通渠道。对于思政课而言,互联网+的形式能够使得课堂与现实生活更好地接轨,能够联系具体的社会实际进行思政课堂的组织与开展。传统的思政课堂基本上都是教师来提供具体的事实案例,学生在教师上课提供材料的基础上,从单一且并不算特别全面的事件上进行思想政治的分析,这导致的结果就是:由于信息的不充分不全面,导致学生对于事件的观点存在偏颇,影响学生三观的塑造。由于提供事件材料的滞后性,导致学生学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脱轨,不仅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更加难以体现思政课堂的价值。

“互联网+教育”与实时热点相结合,首要的一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中接收到生活中的热点信息,往往会快速反应,并且对事件的分析投以极高的关注度。其次,与实时热点相结合的思政课堂能够反映当下社会上最为普遍或者最为常见的问题,具备明显的时代特色,具备最高的教育与意义。

例如前段时间发生的“肖战饭圈事件——教师在课堂中传播饭圈文化,辱骂不爱肖战的学生”,这个事件在课堂中的教育意义就十分重大。一个是当下存在的“饭圈”问题,中学生中很多都是肖战的粉丝,在追星过程中如何把握好度?这是课堂上需要展开讨论的问题。另外一个,针对教师的不合理行为,如何进行评价?教师的问题是否称得上我们所弘扬的“敬业爱岗”的价值观?

三、"互聯网+教育"和小组讨论结合

互联网+教育的模式革新了传统的教学课堂模式。传统的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理论的学习以及思想的挖掘与培养,这种“教师一手包办”、“填鸭式”的教育形式导致学生没有独立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于思政理论的观点了解的也并不深入,对于思政的学习仅仅停留在知道-记牢的层面上,而无法上升到认识-把握的高度上去,思政课堂的开展失去了其原本具备的价值和意义,其对于学生三观的培养效果也就无法体现。

基于这种传统的中学思政课堂教育模式,互联网+教育的理念给出了一个全新的解决措施——将互联网+教育与小组讨论相结合,让学生来成为课堂活动中的主体,以小组合作的模式推动学生思想的深度与广度的拓展。学生在接触到某一热点问题时,首先对于话题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思考,互联网无疑是学生手中最为有力的学习工具。其次将自己的意见与想法和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换交流,增加认识的全面性,提高思想的广度。最后小组的同学基于这一问题展开全面的总结,得出具体而全面的认识结论。

四、"互联网+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

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思政课堂教育中直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只能让学生对于字面的内容牢记,没有办法让学生对其真正的了解,并在具体的行动中贯彻落实,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还是要与互联网相结合,结合实际的案例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举例来说,在国家层面上,“民主”的内容就可以从最近正在召开的两会中得以体现。两会的召开中,各人大代表提出了一系列涉及到国计民生的议题,在会议上进行投票且公开表决,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性。诸如《民法典》的推行、性侵草案的提出,这些都是直接与人民的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在思政课上以这些内容作为实际的案例,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民主”的含义。在社会层面上,疫情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干部冲在一线,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位新冠患者,这些内容都是核心价值观最有力的佐证。在个人层面上,香港问题中就很能体现“爱国”的观念,其中有很多废青,但有的更多的是爱国的人士!

结语

“互联网+”是当前中学思政课堂的大的总体趋向,互联网+的势头已经不可抵挡,只有顺应这股网络的趋势,做出顺应时代趋势的教育改革,中学思政课堂才能重新焕发活力,在教育中寓入更多积极的思想成果。互联网+要与网络上的各种有益因素相结合,通过紧随当下热点的讨论,加入学生的自主讨论与思考,最终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贯彻与落实,才能最终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率与影响。

参考文献

[1]张蓉.优化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改革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48):77-78.

[2]吴德强.关于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6):51.

[3]何文吉.情境教学策略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2(11):51-53.

[4]殷爱云.优化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改革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策略[J].文教资料,2006(09):53-54.

猜你喜欢

课堂改革互联网+教育思想政治
浅议培养小学生在语文课堂的想象力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