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效视角的语文名师课堂共性探析
2020-07-23袁春琴
袁春琴
摘 要:长期以来,以应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的突出问题。高中新课程标准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已是大势所趋。因此,本文将致力于李镇西和黄厚江两位语文名师的高效课堂,研究他们精彩的教学实录,分析他们高超的教学艺术,归纳总结他们在高效课堂中的共性,拟定“四大法宝”,以期更好地改善课堂教学,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高效课堂;语文名师;共性探析
在课堂教学追求高效率的今天,我们不妨对课堂低效现象溯本求源,我们不可否认的一大事实便是,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回归教学的初衷,我们无比歆羡语文名师的课堂教学。纵观名师课例,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在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之外,还存有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三大法宝:重学生学情、重文本细读和重课堂生成。下面,本文将以李镇西和黄厚江两位名师的课堂教学为例,对这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三大法宝”进行一一探析。
一、注重学生学情,提高课堂效率
把握学情较好的做法便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课前备课中来。这一法宝,在黄厚江老师执教的《阿房宫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黄老师将学生们预习中提出的问题,以小纸条的形式收集整理,筛选出有代表性的问题于课堂教学中呈现出来,并和生一起研究探讨。这样做至少有两大好处,一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节约了课堂时间。二是学生参与到老师的课前备课中,问题来自学生,体现着“学情”。对问题的提出者而言,他们感觉到了来自教师的重视,感觉到自己问题的分量,将会以更加积极认真的态度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对话中,久而久之,便提升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如此以往,课堂教学的效果便会得到很好的呈现。
二、注重文本细读,提高课堂效率
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材文本应该是课堂教学最主要的凭借,教者应具备紧紧围绕教学文本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应该包括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者开展的教学活动与文本紧密联系;二是当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有偏离文本时,师者应适时将之“拉回”。这种能力,在李镇西和黄厚江两位名师的教学中都有极好的体现。李镇西老师一直反对学生架空分析,在《荷花淀》教学中,师组织学生开展“谈谈阅读的第一印象”活动,当李文思(学生)发言说:“我觉得这篇课文许多地方写得很形象、很入骨。比如后面写女人‘藕断丝连,把女人的心理描写出来了。”李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回归到具体的文本对话之中,深入文本的语言描写,透彻分析出了隐含其中的“心里明明很想,但不好意思说出来”的矛盾心理。对教材文本的重视,在主张“本色语文”的黄厚江老师的课堂上,更是俯拾皆是。有了师者对课堂文本的关照,生才有可能在预习中细读文本,在课堂上深入思考文本,在课后更好地感悟经典文本的魅力。因此,关注文本细读的能力,于生的长远发展有利;于生长远发展有利的课堂,方可称为高效的课堂。
三、注重课堂生成,提高课堂效率
如果我们把前文提及的关注学生学情看成是课堂预设的一部分,那么这课堂生成则是超越原有预设的一种鲜活与灵动。在关注教案的课堂上,一线教师绞尽脑汁精心于课堂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如何开展,每一环节占用多少时间,甚至课堂上每提及的一个词语、一段话都是精心预设过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有很强的计划性和目的性,一门心思传递课本知识,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拉到自己的教学思路中,对学生求知过程中的美丽风景视而不见或是轻轻带过。然而,再精心的教学设计,也不能保证每个学生的思维都不会超越老师预设的思维轨道。在预设教案的影子下开展“以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其结果往往是课堂沉闷无比,学生昏昏欲睡。果真如此,课堂效率从何而来?
总之,正如“条条大路通罗马”,达成课堂高效的方法也不是单一的,每位名师的教学风格也都各富教育個性,只是在这种个性当中,名师间又拥有着共同关注的达成高效课堂的法宝:重学生学情、重文本细读和重课堂生成。这“三重”,于我们普通教师而言,不一定都适用,都能用成功,但却是我们改善日常教学可学习借鉴的有力法宝。
参考文献
[1] 陈玲娟.浅议语文名师独特之处的共性[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4.7
[2] 方 玲.教师和学生都要做文本的知音——开展“对话式”教学的一点感悟[C],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2006.6
[3] 黄厚江.享受语文课堂——黄厚江本色语文教学典型案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7(2016.6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