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演讲与口才教学策略研究

2020-07-23李丹

商情 2020年32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高职院校

【摘要】演讲与口才教学是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自我表现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走出校门所面临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求职,求职需要的不仅仅是学习成绩与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自我表现能力与自我推销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演讲与口才能力,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崭露头角,才能获得社会的支持和认同,因此必须加强对高职学生的演讲与口才教育,让学生掌握口语表达的技能,以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演讲与口才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演讲与口才教学水平的一些策略建议,希望能对加强我国高职院校口才类课程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职院校  演讲与口才  教学研究

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理念加剧了市场主体的竞争,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良好的自我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会助力你在浩瀚的人才市场中脱颖而出。只有通过恰当的措辞,得体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及随和的交流态度,才能同其他人建立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被大的社会环境所容纳,高职院校开展演讲与口才教学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应变能力,为学生未来走向社会打好坚实基础。本文将针对高职演讲与口才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一、高职院校演讲与口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偏重于理论教学。部分院校在课程教学上过于流水式,一味地照课本上的内容来进行讲解。课堂上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消耗的时间太长,大多用在基础知识上的学习。花费过多的时间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必然占据学生课堂语言实践的时间,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2)课堂互动环节薄弱。传统的课程讲解存在的问题就是忽视学生参与互动。没有足够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互动中,使得学生心理素质差,没有信心在课堂上进行互动。许多腼腆、缺乏自信心的学生遇到问题也不愿意提出来,久而久之,能参与教师互动教学的学生寥寥无几,造成课堂教学的两极分化。

(3)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演讲与口才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有强烈的实践参与需求。过去演讲与口才课程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程度不高,导致现在该课程教学基本上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造成一些能增加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教学方法不能得到很好地应用。

(4)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一般要加强视频演示,运用多媒体的手段来教学。但老师对于多媒体的使用方式较为单一,只是单纯地在课堂上播放课件,学生则是将课件复制下来,在课后进行复习,单一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不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高职院校演讲与口才教学策略

(1)优化课程内容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为目的,遵循适应不同岗位的需要,以学生就业需要为主,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为根本,进行教学内容上的调整。课程在保留原有的训练为目的的同时,还要加入更多适合职场需求的知识。教学内容上,要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素质能力以及求职训练为目标,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

(2)合理分配教学中的讲和练。只有教师讲没有学生练的课堂是教师的个人秀,反之,教师极少讲只让学生练,这样的课堂就沦为学生低水平的重复训练场。一般来讲,教师所占用的课堂时间以不超过学生的训练时间为宜。足够的训练时间是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的基础,也是保障。教师在课堂上充当的是教练角色,主要负责完成要点讲解、要领示范、任务安排、训练指导、结果考核。

(3)力求教学方法多样化。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不断地变换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长久地保持学生学习的新鲜感和兴趣点,才能使学生精神和情绪始终保持在亢奋的状态。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法、激情教学法、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等多种方法实现教学效果。激情教学法,即在讲课中,教师一定要用心、用情去讲,要声情并茂,让课堂激情洋溢、妙语连珠。把演讲与口才课特有的艺术魅力充分地展现出来,就会达到“观山则情满于山,看海则情溢于海”的境界,学生自然会产生“善歌者使人随其声,善讲者使人随其言”的效果。

(4)建立过程考核机制。传统的终结性考核方式多以闭卷考试为主,考核大多是采用期末笔试考试的办法,或是最后让学生演讲、朗诵就进行评分的办法。这种只注重终结的评价方法虽然也能反映学生的一些学习情况,但它忽视了学习过程的价值评判,不利于激励学生重视过程的学习,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在评价学生学习演讲与口才的成绩上,我们应该要体现激励性和导向性的原则,要进行全程评价、全面评价,要坚持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课内考核与课外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认知考核与实际表现考核相结合的原则,从而达到知行统一、学用结合的目的。

总之,高职学校演讲与口才教学策略研究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当下演讲与口才教学尚存一些问题,需要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措施,彻底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最终确立高职院校演讲与口才课程科学有效的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才能向社会输出更全面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海燕,刘柏奎.口才训练十五讲(第三版)[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徐鸿,杨谨瑜.新时期高职《演讲与口才》课程实训的实践与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29(9):78-79.

[3]赵瑜 .高职院校“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J].新课程研究,2018(03).

[4]刘淑一.以能力為本的《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时空,2017(16).

[5]张锦田.浅谈高职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设计[J].广西教育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2,(10):98,138.

作者简介:李丹(1980-),女,黑龙江省大庆市人,讲师,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和高职教学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高职院校
智慧课堂下如何实现高中英语互动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基于“重点·难点·关键点”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学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