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三峡地区中医药资源的价值挖掘与开发利用路径探析

2020-07-23李文辉

商情 2020年32期
关键词:资源优势中医药

【摘要】深入挖掘与开发利用长江三峡地区中草药资源,加快推进传承创新,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构建产业优化、药材道地、独具特色的中医药大農业新业态集群, 是助推本区域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路径选择。

【关键词】长江三峡地区  中医药  资源优势  产业优化

人杰地灵、药草飘香四溢的长江三峡地区,人类文明源远流长,龙骨坡古猿人遗址在这一带的发现,揭开了人类的发现之谜。区域资源丰富、风景优美、人文璀璨,孕育着丰富宝贵的中医药资源和人文景观。新时代,加强长江三峡地区中医药资源的价值挖掘与开发利用,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加快形成以中医药为特征集中药生产加工、养生保健、观光旅游等于一体的独具区域特色的中医药大农业产业链和新业态集群,是护佑三峡人民健康、实现乡村振兴和产业融合重要战略选择和出路。

一、长江三峡地区中药资源与产业优势

(一)资源优势

从地理位置上看,长江三峡地区位于中国的内腹地,包括重庆、湖北部分省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这一带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相当丰富,人类医药文明源远流长。区内中草药资源分布广泛、门类齐全、储存量大,是众多天然药材生长的生长地、交汇地,这里,是世界公认的物种发源地和古老天然的自然资源库,素有“天然药物资源库”之美誉,区域内中草药资源质优量丰,在全国的中药材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产业优势

就重庆市而言,一些全国重要的中药材生产栽培基地已建成,如奉节贝母、川党参、独活、云木香、西洋参、黄连。一些中药材 GAP 规范种植基地如黄连、白术、半夏、葛根、丹皮、青蒿素等也在此安家落户。全国唯一的青蒿 GAP 种植基地已在重庆酉阳县建成,城口县建成全国最大川贝母基地、西南首个成规模的紫菀种植基地、西南最大南苍术中药材种植基地。整体来看,长江三峡地区不仅有多种野生中药材,还有人工种植中药材的传统,目前,该区域中药材种植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具备产业发展的优良条件。

二、长江三峡地区中药资源与产业发展困境

(一)企业规模小,粗放型生产严重,技术水平普遍落后

三峡地区中药产业主要集中在种植领域,但大多以提供原生态中药材资源和粗放型初级加工为主,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呈现工艺落后、销售渠道单一、经济效益低、实力较弱、品牌影响力不够、示范性不强、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等弱势。受低水平加工技术的制约影响,地区中药加工存在着高消耗、低效能的粗放型生产经营模式,对中药材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闲置。如地区优势中药材葛,葛浑身上下都是宝贵药材,但目前利用开发的主要是葛根,而对葛叶葛花的药用开发还是一片空白;

(二)人才流失严重,文化传承断代中断,典籍药方流失失传

人才方面,人才流失严重。由于生存环境变迁、地域变迁、重视程度不够等多种原因,在长江三峡地区曾一度出现 “老中医在逐渐消亡、中年中医在迷茫彷徨、青年中医在转行换行”的人才流失现状。伴随着人才的流失,创新驱动力不强,在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时,产业发展后继无力,萎缩不振,一些企业甚至陷入艰难维持生存的境地。

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出现文化传承断代。由于生存环境变迁、文化变迁,受外来文化冲击以及传承人隔代断代等因素影响, 一批传统能工巧匠制药人、炮制人、中药人正逐渐减少或转行,本土中医药文化传承和传统工艺正面临着失传、断代、中断等前所未有的重大危机;

典籍药方方面,损坏流失严重。相当部分的本土医药名家的医药典籍正面临损毁、流失、丢失或失传的状况,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经典药方、名方、古方、秘方、偏方濒临失传。

三、长江三峡地区中药资源与产业困境突围

(一)产业创新,形成产业链,解决产业“空虚化”

“道地无地、标准失准、名方不名、炮规难规”,是当前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困境。在三峡库区移民搬迁后新建的县城中,出现了“城中无业”“有业不强”的现象,产业“亏空化”特别严重的现象。面临产业困境,如何突围呢?

结合地区资源优势,以“天然药库”为资源基础,深入挖掘本区域中药特色资源与优秀传统文化,在市场、资源和创新的三驾马车驱动下,致力于药材种植、加工生产、市场贸易、中医康复、休闲养生、生态旅游等多功能融合的经典特色产业,形成完整的中医药 “种植生产—加工流通—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产业链。在中药产业链带动下,创新一体化综合体系建设。围绕土壤气候、优种良种、种植与加工、运输物流、贮藏质管、检测监测等产业链关键环节,构建一体化综合服务体系,形成技术链、资金链、服务链、产业链的一体化产业“链条”,为中药产业发展提供一体化创新性服务。科技创新方面,推进研发开发工作,打造由三峡地区医药院校、中医药研究所(院)等共同筹建的中药研发平台、科普科研基地和产业发展平台,加快中药研发步伐。

(二)道地药材,以质取胜,解决产业“无标准”

一是种植基地标准化建设。结合气候土壤特征,筹备规划本区域道地中药材GAP种植基地规范化建设。建立完善中药种植、研发、加工、销售、物流的标准与规范,制定中药材资源的种植规范标准,引导地区名贵中药材生产基地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提高产业优势与竞争力。

二是生产企业的标准化建设。加快中药生产企业 GMP 的标准化建设,加强中药药物提取、分离纯化等关键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大中药饮片、新型复方药剂和中药保健品研发,创新生产工艺和质量体系;

三是建立面向中药材种植的综合分析大数据库。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有效的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判断机制,利用“互联网+”对中药生产工艺和技术进行管理革新,加速中药生产的信息化水平;

(三)挖掘保护,大力传承创新,振兴中医药文化

坚持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并举,守正与创新齐头并进,守住根脉。在一批批中华老字号、非遗传承人、固定流派薪火相传的接力传承中,围绕中医药核心价值理念,牢牢拴住中医药发展的源头、脉络和纽带,进一步传承创新中医药文化;

针对颇具有地方特色的重要中医药资源失传损毁的危险,启动珍贵典籍专项的整理抢救工作。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全面的抢救整理,既保存原貌,又推进进展;打造一批非遗传承基地、非遗传承工作室、中医药展览博物馆、特色街区,保护与创新并举,让中医药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挖掘本土中医药文化的内涵价值,挖掘提炼其核心价值,实现本地区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与健康产业结合起来,开展中草药资源普查,整合地区优势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满足人们对中医药医疗资源与服务的多样化需求,提高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实现三峡地区的特色中医药文化与中药产业高度融合,建立博物馆、植物园、观光园、科普园等,推进中医药在健康养老、健康旅游中的作用,加大健康旅游、健康养老示范区开发与建设,将中药文化、中药产品深深扎根于百姓心中,实施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承创新。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苏绪林.陈代斌.李勇华.罗红柳等.中医药古籍呈现的地方文化特色研究—以三峡清代医著 《云峰医案》 为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4):1-4.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16年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6SKGH235),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级课题(2018xryb01)、(2018xdz01)。

作者简介:李文辉,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硕士,讲师。

猜你喜欢

资源优势中医药
长江沿线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竞争力要素研究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湖南花卉旅游的发展探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十三五”重点中心镇产业发展研究
吉林省花卉旅游的资源优势与发展策略研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
中医药国际化提速
新常态视域中的资源优势整合论及现实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