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2020-07-23李凤荣

中文信息 2020年6期
关键词:中学教育阅读能力语文教学

李凤荣

摘 要:本文对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并结合现代教学情况分析了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发展缓慢的主要影响因素,由此,提出了适应新时代信息传播模式的阅读兴趣培养与阅读能力提升手段,旨在完善我国中学生基础语文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学教育 语文教学 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6-0-01

引言

新课改对中学语文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规划,其中阅读能力被作为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核心。为适应教育部的要求,语文教师应将自身工作的重心转移,更多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促进新课改要求的落实。

一、中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意义

1.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基础

在我国教育环境中,汉字作为所有知识的主要载体,汉字描述是知识体系传输的主要方式[1]。因此,学生阅读能力不仅仅对于学生语文学习有重要影响,对于学生综合成绩同样有重大帮助。相关统计数据表明,中学时代语文经常不及格的同学,其总成绩同样会徘徊在60%的标准线以下。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保障。

2.教师制度的要求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学科素养这一词汇在教学研究中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而阅读能力作为语文学科素养最为基础,也是最为核心的内容,在教学进程中必须采取较高的重视程度。

3.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进步

阅读的过程从本质上分析,就是读者以书本为媒介,感知作者的人生经验与智慧。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其在日常阅读进程中更好的感知书本内容,更多的理解书籍中包含的深刻思想,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与进步。

二、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现状的思考

对现阶段中学生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学生不完全成熟的阅读能力主要影响因素为:第一,网络背景下多种信息传播方式对阅读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学生习惯于以更加快捷、直观的方式获取信息,甚至于网络上存在的诸如“得到”“樊登读书会”等,看似知识推广,正面意义较高,但其本质上是对学生放弃自主阅读习惯的认可;第二,现阶段网络文学作品以表述直观、语言通俗为主要特征,而尝试过该种阅读方式的学生难以再将精力投入在层层铺垫、含义深刻的严肃文学作品上;第三,现代教育背景中鼓励中学生阅读的书籍,选择视角过于成人化,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轨较为严重,难以激发中学生的阅读兴趣;第四,现代中学閱读教学方法,应试化导向过于鲜明,其培养的为学生答题能力而非阅读能力。因此,中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其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促使自主展开阅读,从课外角度对课内缺失进行弥补,教师再辅以正确的指导,最终实现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2]。

三、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升实践

1.阅读数量的提升

阅读能力提升是一个长时间段、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存在过多的捷径,学生只有在保证阅读数量的前提下,阅读能力的提升才具备广泛性、实效性。因此,阅读能力培养的第一步为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从现代环境中可以发现,学生对某篇文章或者某本书籍产生兴趣通常需要一定的辅助途径,如“你在此地站着不要动,我去给你买橘子”导致很多人对《背影》一篇文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从这种事件中充分吸取经验,在日常语文教学进程中,设计部分由经典作品中衍生出的“梗”,通过该类“梗”在教学课程中的高频使用,使学生对此产生兴趣,进而对背后的作品产生兴趣,在日常教学中创造学生的阅读需求,而非适应学生不尽科学的需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提升学生阅读数量的同时,保证学生阅读书籍选择的科学性,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2.做好家庭沟通工作

初中生教育中,尤其是习惯培养中,家庭的影响要远大于教师的作用。因此,在学生阅读习惯培养与阅读能力提升进程中,教师要做好学生家长沟通工作。如上文中描写的通过“梗”文化创造学生的阅读需求与阅读兴趣,这种创造行为有强烈的时效性,若不能在后续得到很好的衔接,学生的阅读兴趣将以较高的速度消失,难以支撑学生整本书籍阅读完成。所以,教师要与家长配合开展教育工作。首先,教师要提前告知家长自身“造梗”进程中使用的书籍,家长要在学生产生兴趣之前,提前将书籍放在家中书柜上,为学生将兴趣转变为阅读行为提供物质保障;其次,教师“造梗”的成果要同样与家长进行沟通,保证学生课后与家长沟通进程中,家长能够给予正面回应,延长“梗”的寿命,同时也延长学生的阅读兴趣;最后,家长在孩子面前要尽量减少屏幕时间,延长纸质书籍阅读时间,为学生做出良好表率,同时学生主动进行阅读时,家长要拿起书籍进行陪伴,尽量延长学生的自主阅读时间。

3.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力虽然与阅读数量呈正相关,但并非有阅读数量,阅读能力便会提升。阅读能力还应包括文章分析、归纳、总结、升华等能力,教师在教学进程中同样要注重该种能力的培养,而最佳培养方式就是读后感写作。在写作练习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写作要远滞后于阅读,否则学生将会产生强烈的畏难情绪,导致前期兴趣培养工作成果发生倒退;合理调配课后作业,当写作任务存在时,教师需要适当降低作业数量,避免学生逆反心理产生;基于阅读能力提升的写作任务不同于作文练习,不可以限制字数、不可以限制主题;留给学生充分创作时间,不可以今天布置、明天上交;不可以作为一项周期性的任务、使学生心理麻木;需要一定的奖励机制,保证学生用心创作。使读后感创作真正成为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有效辅助手段。

结论

新课改对中学生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进程中,需要充分考量现代学生信息接收的特点,创新性的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并通过家庭及课堂教育的辅助,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俞淑山.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

2020,(07):100-101.

[2]徐保国.新课改背景下提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83):144-145.

猜你喜欢

中学教育阅读能力语文教学
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