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感受魅力
2020-07-23梁志
摘 要: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难点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消化、理解知识。除此之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还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数学相关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程;数学学习;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4-0042-02
引 言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熟练地掌握教学内容,还要深入挖掘教材内涵,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合理展现教学内容。除此之外,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自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数学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一、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的要求
(1)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每位学生。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业进步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这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1]。
(2)教师应转变在传统教学中充当的角色,不应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领导者,而应做学生学习上的助手和生活中的朋友。教师应充分扮演学生学习上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思考和行动[2]。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让位放权”,为学生预留足够的思考空间,尊重学生,为学生提供成长的助力。
(3)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也体现在教学能力方面。现代社会是信息发达的社会,教师除了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在教育领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师需要具备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在现代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被应用得越来越广泛。教师应紧跟时代潮流,借助信息技术更好地开展课程教学[3]。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熟练运用教材的能力,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灵活运用教材,将教材内容和现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教学艺术
1.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进行课程导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导学环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导学能够大致了解每节课的知识,在听课过程中就会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开展导学工作,使学生在课前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积极性。
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位置”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上课前让学生预习本课知识,清楚地认识到上、下、左、右表示的含义。学生可以在预习过程中标注出本课的重难点内容,并圈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这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这节课的内容。同时,在讲课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听讲,从而提高自学能力和学习效率。教师在讲解这节课的知识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关于位置的游戏,营造更加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程中,导学工作十分重要。学生通过导学,能够逐渐培养自学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开展导学工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
2.采用新型教学手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師可以借助新型教学手段来开展教学,如构建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这种教学手段主要是指给学生布置一些略高于其能力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锻炼交流合作能力,还能够树立学习自信心。小学阶段是奠定数学学习基础的阶段,教师在这一阶段应着重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例如,教师应让学生在班级内成立共同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助。在每次数学考试后,教师在讲解试题前,可以先由学习小组讨论分析试卷,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之后遇到的共同难题再由教师来讲解。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途径不是通过考试,而是在为其他人讲解的过程中,将知识内化到自己知识体系中。这种教学手段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制订班级内学习共同体的考核制度,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成员的共同数学成绩相加后得分最高的小组能够得到奖励,可以评为先进小组;得分最低的小组会被评为后进小组,小组内的成员要进行重新分配。这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发挥自身作用。构建学习共同体能够使班级内学习数学氛围更加浓厚。对于学生而言,帮助小组内其他成员学习,能够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3.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当前,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能够更好地展现抽象的知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在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内容的同时,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数学价值和数学理念。为了提高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艺术性,教师必须选择正确的教学手段来讲解知识内容。
以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教学为例,在这一章节的学习中,学生会遇到一些困难,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足,很难完成对正方体的旋转。由于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很难通过口述的形式完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制作一个立体图形,通过来回滑动进行旋转,让学生以最直观的形式来理解该知识,从而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学生通过观看立体图形的运动轨迹,久而久之就能逐渐在脑中建立相关立体模型,培养了空间想象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解题技巧,提高了学习效率。
4.加强师生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师生关系良好,学生自然愿意和教师多进行交流,教师也能尽快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除此之外,在良好的师生关系背景下,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会更加有效,教学质量也会有所提升。师生关系恶劣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仅不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学习也会受到影响,降低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和学生的互动,得到学生的认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和学生交流互动时,要注意与学生平等相处,不能用命令的语气和学生交流,这样不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做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参与者、促进者,而不是领导者。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几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当学生回答正确后,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这样简单的方式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询问学生意见的方式来向学生提问,如“我认为……你们觉得对吗?”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判断对错,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让学生在潜意识中知道教师也会出现错误,从而增强学生和教师交流的信心。
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成为朋友,在督促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结 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教师应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对此引起重视,在教学中将课堂交还给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高延福.浅谈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创新教学艺术的策略[J].学周刊,2019(30):92.
石丽颖.论小学高效数学课堂的建设[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09):111.
冯春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生成”行动策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成的研究”课题的行动案例[J].数学大世界(下旬版),2018(07):86.
作者简介:梁志(1975.1—),男,广西容县人,本科学历,校长,中小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