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互联网+”教育探索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2020-07-23洪志荣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相关工作者必须掌握 “互联网+”教育的特性和优势,构建集社会、学校、政府为一体的全新教育发展体系,全面利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挖掘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在现代化教育理念的引导下进行相关资源的整合与应用。同时,相关工作者还应以促进区域教育和传统教育发展为前提,全面共享共建优质教育资源,这样才能确保中学教育的整体效率和质量得到跨越式提升。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教学资源;教育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4-0010-02
引 言
“互联网+”教育是社会与经济发展衍生出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主要指在知识社会和信息时代的发展下,充分引入互联网络平台和先进信息技术,全面加快传统教育行业和互联网的融合,从而实现中学教育的优化发展和转型升级[1]。特别是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过程中,学校可以利用网络渠道搭建全新的教育平台,快速挖掘海量教学资源,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应用与共享。这样能最大限度地解决优质教学资源稀缺的问题,同时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创新发展。
一、影响“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因素
1.人的因素
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大部分教师认为,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只是简单的资源建设工程,共建只是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简单整合,而共享就是无条件开放资源或免费提供资源,并没有充分掌握这一举措蕴含的奉献精神和开放理念。这导致大部分教师或管理人员在资源管理工作上存在一定的消极心理和抵触情绪,会对相关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影响。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开放性教育资源与社会教育资源相比,其价值性和实用性较低。他们往往不会在这方面投入较多精力和时间,即便获取了开放性教育资源,也很少将其应用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2.技术因素
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目的是为更多人群提供免费的优质教育资源,但教育资源从共建到平台共享的整个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部分教育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较为有限,虽然能够完成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但在教育资源建设过程中往往存在较多技术性问题[2]。另外,部分教育资源权利人为了防止他人非法地窃取和盗用,往往会利用加密、水印、脚本控制、注册认证的方式来保护资源,但在利用该类开发性资源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来进行加工和处理,这样不仅会增加教育时间和资源整合成本,还会降低资源的实用性。
3.地域因素
大部分中学教育资源共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的中学教育资源仅仅对校内教师开放,即便区域内进行教育资源共享,也存在较多技术难题和管理问题。在审核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各学校的审核流程和标准各不相同,资源共享的手续和流程较为烦琐,且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教育教学资源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别,加之不同学校整合的教育资源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其普适性和适应性不足,这会使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效果大打折扣。
二、借助“互联网+”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1.全面加强教师技能培养
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园中的广播、宣传栏和报刊等方式和网络途径,科学地进行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宣传,使教师树立正确的观念和意识。另外,学校还需充分了解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总体规划和阶段性目标,为教师安排网络共享理论培训和技能培训。例如,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与信息技术有关的专业技能培训,将三年作为一个培训周期,在每星期为教师安排1~2堂课的研讨培训和集中培训;也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区域性信息技术培训或国培计划。学校应充分考虑教师年龄层次,科学地设置教学地点、时间、班次,对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进行优化,及时导入培训作业分析、动手操作练习、互动交流、讲解演示等环节,全面加强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和典型课例观摩研讨。
另外,学校也可以结合中学教育教学需求来进行信息技能的培训拓展和延伸。例如,在进行“球的体积公式”的教学时,为了使学生更加直观、全面地掌握推演过程,并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和技巧,教师需要利用Flash、3Dmax软件来实现动态教学。但大部分教师对该技术的掌握并不纯熟,无法很好地进行引入和应用。此时,学校就可以在“互联网+”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上收集一些与该教学技术应用有关的理论知识或教学案例,结合教师水平和实际教学需求进行整合,为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软件的专业培训,引导教师更好地掌握Photoshop、Flash、3Dmax、Dream ware等软件的操作技能。此外,学校还可聘请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领域具有较高知识的专家或学者到校内进行主题讲座或培训指导,并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全面考核。在绩效考评过程中,学校应增设与资源建设量有关的项目,设立相应的激励标准,对工作突出和表现良好的教師进行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确保更多教师能够自觉进行知识产权共享和教育资源的再加工和再上传,从而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更新与升级。
2.引入全新的资源建设模式
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主要指学校自有教育历史和教育活动开始,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教务计划过程中累积的教育技能、经验、知识,以及教育领域内外的人际关系、生源、师资、教育理念、教育资产等资源的总和。其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多,包含的领域相对较广,而传统的以教师力量为主的资源共建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下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资源共建共享要求。因此,学校必须在原有的教育资源建设过程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和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来采集各学科和各年级的教学资源,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筛选、整理、优化, 并将其存储在教育信息系统的信息数据库中。
学校可引入由专业机构或部门研发的信息质量高、种类繁多的教育资源,掌握其实践经验缺失的问题,结合教育实况和本校实情进行开发与整合,全面构建合理、优质的教育资源。例如,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参考教育资源库中的资料和案例,利用互联网络导入一些时政信息和生活事件,构建全新的在线课堂,利用直播教室的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教师也可以使用相关软件,实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自动化录制,生成具有参考性和研究性的教育资源,并按要求进行编辑和上传。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连接不同的研讨地点和教室,实现跨空间的网络互动和沟通,确保参与议题讨论主体的多样性。教师也可以在网络系统中科学地进行参数设置,对各学科教育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利用系统智能识别任课教师、学科、任教年级等基本信息,自動化地进行相关教育资源的升级和上传。某些错过研讨和课堂观摩的教师可自主登录系统或云平台,根据关键字检索或认证身份信息来获取相关课程教学资源和信息。
3.构建全新的资源共享平台
学校需掌握现有的信息技术设备配置,根据实际的资源共建共享需求和教学要求,科学地进行系统升级和运行管理,科学购置全新设备,设置专门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网站,对其中的功能和板块进行优化设计,引导每位教师积极上传资源,通过网络渠道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传播和共享。例如,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掌握各年级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实际教学需求来确定相关科研课题,要求年级主任组织语文教师进行探讨和研究,也可开展微课大赛、研讨课、评优课、观摩课堂等实践活动。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入教本资源,科学地利用“班班通”设备,不断整合海量网络资源和优质教育资源。在评优课上表现较好的教师可将教学视频和教学经验推送到跨校区网站平台或国家教育网中,在为其他教师提供更多参考和借鉴的同时,有效丰富优质教育资源库存量。
另外,学校还必须大力加强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技术研发和项目研发力度,以全面构建高速率、大容量、云存储的资源共享平台和网站共享平台为目标,打造学生网上学习,教师网上学习、网上评价和网上办公的良好环境。学校应及时更新信息终端设备,尽力实现5G网络的普及,对“人人通”“班班通”进行升级,更好地实现名师课堂、名校课堂、传递课堂的应用与共享,定期在网络平台上推送一些移动学习、电子书包、虚拟实验、网络教学、情境教学等先进理论和成果,巧妙利用直播功能来进行课堂视频和德育讲座的同步开展,进而全面提升优质教育资源的传播效能和速率。
结 语
综上所述,相关工作者必须充分掌握优质教育资源,控制共享或影响因素,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有效的方法来进行共建与共享。与此同时,学校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其资源利用水平和信息共享能力。另外,学校应充分考虑本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及时引入全新资源建设模式,大力加强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全面提升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价值。这样不仅能够为中学教育注入更多活力和原动力,也能为“互联网+”教育态势下的中学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叶文良.如何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4(11):1-2.
杨丽军.“互联网+”视域下学前教育区域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探析[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34(02):123-126.
作者简介:洪志荣(1965.2—),男,福建厦门人,本科学历,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研究方向:学校管理、中学物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