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拆除暖棚让教育回归闩然

2020-07-23赵芳

求知导刊 2020年14期
关键词:教育

摘 要:生活本身就是教育,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生活教育应以社會为学校,生产力与教育具有一致性,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亲身实践极其重要。因此,教师应杜绝拔苗助长的做法,摒弃“暖棚式”教育,为学生打造自然成长的教育环境,使学生拥有丰富的实践体验。作为教师,我们应做滋润花苞的春风,而不是催熟花苞的暖气。

关键词:陶行知教学理念;自然成长;“暖棚式”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4-0008-02

引 言

如今,“暖棚技术”的运用也出现在教育领域。学校各项配套设施完善,学生学习条件舒适。于是,学生只顾埋头苦读,像极了温室大棚里的作物;教师把早已嚼烂的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像极了温室大棚里的暖气,更有甚者拔苗助长,使用“催熟剂”,追在学生身后逼其成长。学生无精打采地学,教师一味地教,教室里昏沉一片,如暖棚般,踏进去一片暖洋洋,待久了却胸闷口燥,只想昏睡。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更别提长远发展的潜力了。

陶行知先生推崇的是将“暖棚”拆除,奉自然为师的教育理念,大力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呼吁教育走向“知行合一”。“我们没有教室,没有礼堂,但是,我们的学校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我们要以宇宙为学校,奉万物为宗师,蓝色的天空是我们的屋顶,灿烂的大地是我们的屋基。”[1]一些教育史学家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人类在创造、使用工具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生存和延续,必须把年长一代所得的经验和技能传给新生的一代,教育由此产生[2]。陶行知先生的三大主张与教育学的劳动起源说不谋而合。“随手抓来都是活书”,提倡实际生活本身就是教育,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生活教育应以社会为学校。陶行知先生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与中国教育实际现状相结合,指出,成人应通过亲身实践总结出直接经验,让儿童通过接受已掌握的认识来习得间接经验,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他向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学习,结合乡村的生产力发展要求,把学校的教学与生产联系起来,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坚持生产力与教育发展的一致性。陶行知先生认为,人们做什么,就教什么,就学什么,“教学做”不分家。

笔者深深认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教育应是自然的、贴近生活的。教师应当做滋润花苞的春风,而不是催熟花苞的暖气。反观现在,生活和教育被界定得清清楚楚,社会和学校之间筑起了一道高高的壁垒“教学做”早已各成一家,一味地“暖棚式”教育禁锢了学生的身心,剥夺了学生进行“光合作用”的自由,“暖棚”拆除工作迫在眉睫。但在当今如此沉重的升学负担面前,学校和教师该何去何从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教师:活化课本教材,融入学生学习生活

教材内涉及较多理论知识点,较为枯燥,且其更新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但教育者是活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学生学情的变化,教师应把课本知识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让教材生活化,因为贴近生活的教育才是真实的、自然的、有效的。

(1)读陶行知先生作品,品文中之意。教师们不妨来读一读陶行知先生为普及教育、扫除文盲而写的课文《青菜豆腐汤》。这样一篇课文在当时扫盲阶段非常容易让广大农民百姓理解并接受,这样的教学内容值得后人借鉴与学习。其实,现在的教材中也有这样贴近生活的内容,如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游泳项目。游泳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更能缓解学生长期低头看书、写字的肩颈、腰椎等部位的疲劳,同时游泳也是一项求生技能,在突发状况中可以挽救生命。因此,笔者认为中小学应尽力配备游泳池等基础设施,应积极开设游泳课程,普及游泳技术的学习。

再如,高中体育课程的技巧动作——鱼跃前滚翻,很多人认为这一技能动作与生活无关,甚至认为其无关紧要。其实不然,学生学习鱼跃前滚翻动作,能够在锻炼肢体协调性的同时,有意识地提高应激反应能力。笔者任教二十多年来,就有毕业学生回校谈及学习前滚翻、鱼跃前滚翻等垫上运动的受益之处。学生说当年自己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自己骑摩托车被撞飞,在空中翻了两圈后肩背着地,没有伤及头部,可谓死里逃生。这名学生回忆说,事故发生时他脑子一片空白,只是下意识地把自己缩成一团着地后顺势滚了几圈才停下来,很好地保护了头部。也许,在别人看来这两件事根本没有因果关系,但当事人明白,正是这一项简单的体育技能保护了自己的关键部位。反观现在的高中体育教学,越来越“暖棚化”,如鱼跃前滚翻、单杠、双杠、跳箱等有难度的项目逐渐被淡化。大部分家长不赞成孩子练习技巧动作,担心练习过程中孩子会受伤从而影响文化课学习。学校也淡化了这些项目的教学,高中体育教学更多的是带领学生进行跑跳项目,缺乏突破与挑战。这种只求安稳的不和谐状态,值得教育者、管理者努力思考与改变。

(2)学陶行知先生理念,悟育之含义。陶行知先生的教学理念是教学相长,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笔者在日常教学中,非常注重对这方面的研究。譬如,笔者在上“排球:正面双手上手传球”这一教学单元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小伙伴,合作学练正面上手传球动作。在整个学练过程中,每组学生由一位小组长带领一起练习,相互交流、相互纠错,遇到有争议的问题再请教教师。在单元学习结束前,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一垫一传的展示,教师和学生评委一起评选出动作完成最出色的“黄金搭档”。整个学习过程不仅使每位学生参与了练习和评价,还使学生进行了合作性练习,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搭建了交流的空间和舞台。教师没有时刻紧盯学生,这无形中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更好地进行交流与互助,从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效率自然有所提高。

再如,如今非常流行的轮滑、高尔夫、越野跑等运动项目,既贴近自然又时尚前卫,深受高中生的喜爱。笔者认为,可以在体育课中引入这些新颖的项目,让学生走出“暖棚”,奉自然为师,去挑战和突破,从而提高学生自我成长的能力,让学生成长为一名综合型人才。

二、学校:建设校园文化,秉承行知办学理念

德国教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如何充分生成。”[3]我们常说的“灵感来源于生活”的道理亦是如此。笔者有幸到南京市浦口区的行知小学参观学习过一段时间。这所积淀着行知文化的乡村小学,秉承着陶行知先生的三大主张,且教学设备先进,教育环境良好。特别引起笔者关注的是:现代化教学区后大量的农田被划分成片,分配给各班级耕种管理,教育与生活融合,学习与实践并济,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破除学校与社会的壁垒,将学习延伸到自然中。从这所学校走出的每位学生都深受行知文化的浸润,懂得何为“知行合一”。普通的一所村办小学,因为追随着陶行知先生的脚步,正在逐步转变为众多学生茁壮成长的沃土、城市师生竞相体验的基地、祖国栋梁之材的摇篮。

行知小学校长杨瑞清秉承着陶行知先生的教学理念,学习其“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扎根乡村,始终将陶行知教育思想融入乡村教育之中,为乡村学生提供既现代化又亲近自然的学习环境,让祖国的花朵们步入春风,自由成长。行知小学的办学理念值得更多教育管理者借鉴与推广。毕竟,贴近生活的教育才是真教育。

三、社会:支持课程建设,关注孩子自然成长

每名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和整个社会的关注。所以,摒弃“暖棚式”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孩子能做的事家长决不插手,并合理安排孩子的课余时间。在培养孩子兴趣爱好方面,家长应听从孩子的内心想法,而不是一意孤行,强行为孩子报名各种培训班,应让孩子享受快乐的童年和充实的课余生活。

社会各界应努力营造适合的教育环境,严格规范各类校外培训班,为家长和学生指明教育的前进方向。经笔者了解,近几年报名参加暑假夏令营的学生越来越多,这类活动项目对学生的成长大有裨益,既能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又能让学生体验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真实生活。家长和社会只有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自然成长的教育环境,才能使他们拥有丰富的生活体验,从而健康成长。

结 语

生活本身就是教育,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教师应秉承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提倡家长与教师配合,让学校与社会接轨,为学生的自然成长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参考文献]

徐大文,劉大康.陶行知[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

安徽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陶行知一生[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德〕卡尔·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作者简介:赵芳(1973.7—),女,江苏吴江人,中学高级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

猜你喜欢

教育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区域教育大扫描
“探求·明理”生本教育的探索实践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节俭教育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