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2020-07-23行甜甜张利荣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0年7期
关键词:路径研究红色文化

行甜甜 张利荣 

[摘 要]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不仅在民族独立和国家建设的历史蓝图上彰显了不可磨灭的时代价值,而且在新时期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征程中仍然具有良好的政治教育价值、经济发展价值、文化传承价值和历史印证价值。红色文化是记录着无数革命英雄先烈的壮烈史诗,传递着革命先贤不朽的爱国主义情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思想工作重要的教育载体。因此,研究红色文化在当代的育人价值及其实现路径,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红色文化;高校思政工作;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07-0043-03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好坏关系到社会主义人才的培养质量,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发展。红色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形式多样,内容广泛,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还有利于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焕发思政课堂活力。

一 红色文化的内涵及德育价值

1 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兴起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有学者开始研究,直到2004年刘寿礼提出“红色文化”的概念,并对其内涵做了深刻的探讨,学术界才开始使用这个概念。红色文化虽形成于战争年代,但其中蕴含的精神却一直鼓舞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不断前进。21世纪以来,红色文化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有关红色文化的论文书籍层出不穷,其中关于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研究居多。但是对于红色文化的内涵概念,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定论。从产生和形成的角度来看,红色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文化内容构成角度来看,红色文化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结合体。例如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遵义会议旧址、井冈山精神、红船精神、延安精神、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路线、统一战线理论、新民族主义革命理论等。从文化性质角度来看,红色文化是一种红色资源、一种革命文化、一种先进文化。总的来说,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伟大思想的有机结合,体现了我们老一辈革命烈士热爱祖国、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加焕发出勃勃生机。

2 红色文化的德育价值

红色文化本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育人价值,其中红色文化的德育价值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红色文化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今的大学生身处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接受了多元价值的熏陶,他们好奇心强、爱好广泛,接触到的新鲜事物多,有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但也正因为此,身处高校的大学生涉世未深,思想单纯,容易受到不同思想的影响,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自由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思潮不断涌现,大学生在进行价值判断时容易受其影响。甚至一些西方不法分子,歪曲历史真相,鼓吹资本主义,对大学生思想造成混乱,企图利用大学生来搞民族分裂。而红色文化体现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怕牺牲、勤劳勇敢、热爱祖国、团结友爱的民族精神,可有效抵制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和腐朽没落思想文化的渗透,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因此,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的思政工作能够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深刻影响,同时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三观”教育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次,红色文化有助于德育内容的丰富与完善,增加理论说服力。高校是教书育人,向学生传播主流价值观念的主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载体,也承担着高校育人的主要职责。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宝贵的财富,让红色文化进入思政课堂,使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学资源,用真实的历史故事向学生讲授其中蕴含的理论知识,不仅使德育理论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而且使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化,更加生动形象。最后,红色文化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高校的思政工作必须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进行,校园文化、教学素养、规章制度、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等都是高校开展思政工作的载体,但德育的核心载体永远是文化。“红色文化具有独特的德育功能,是一种新型的德育载体。”红色文化为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物质和精神双重载体,既可以达到育人的目的,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工作的其他载体结合起来举办各种各样的文化娱乐活动,让德育工作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的内容不够

在我国现阶段,各大高校为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都集中力量搞科研创新,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多流于形式。中学阶段由于考学压力大,学生、老师、家长都普遍只关注考生的学习成绩,“唯分数论”“分分计较”的思想相当严重,只看重学生的成绩,忽视学生的个人理想信念的培育。红色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在多元文化冲击的今天,高校对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校园文化活动中红色文化氛围不够浓厚,活动创新性不足,偏于表面和形式化。再加上很多老师自身对红色文化就不够了解,对红色文化的专业性解读能力不强,没有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知識,在给学生上课时,任课教师讲解红色文化方面的知识偏少、偏空洞。在这样的理念和困境下,红色文化难以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难以得到有效的利用。

2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的形式单一

思政课程是所有在校大学生的必修课,但对学生的吸引力却不高。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追求“立德树人”,党和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提出要加强思政工作改革创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思想性和针对性。同时对思政课改革提出了“八个统一”的要求。红色文化具有显著的丰富多样性、历史传承性、革命先进性、开放永恒性的特征,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中有利于创新思政课程改革,教师应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将其引入教学实践中,便于学生接受和消化。但目前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利用存在挖掘不深、重视不足和提升不够的现状,“一些学校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往往采取理论灌输的方式完成德育教育。即便组织了实践活动,也只是观看红色视频、听红色讲座,很少让青年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活动中去。填鸭式的理论灌输过程难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性,而流于形式的实践活动更是无法增加学生的体验感。”如今的大学生多为90后和00后,他们身处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对信息的接受不再单纯依赖课程和书本,只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来宣传红色文化和开展融入工作,难以提高学生的兴趣,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工作大多以课堂教学单一的形式来开展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普遍对其兴趣不高,其空洞、无聊的内容不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没有解决学生真正关心的问题。这将会让红色文化难以实现“外在于行”和“内在于心”的有效融合。

3 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不够清晰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整体性的工作,不是单一的、片面的、浅显的,需要社会各界力量联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作为受教育者的大学生,也应对红色文化的内涵、特点、基本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使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工作达到理想的效果。但当前绝大多数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却并不十分了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十分具有局限性,在时间跨度上仅停留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忽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发展阶段的成果;在内容层面上过于重视物质文化遺产而轻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空间层面上,对于红色革命根据地还只知道韶山、延安、井冈山、西柏坡等地。从整体来看,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认识、研究、传播创新都不够深入,这就会使融入工作开展的比较困难。据相关调查显示,对红色文化表示“了解一点”和“不了解”的同学分别占到了60.94%和7.67%,对红船精神表示“不了解”的同学高达40.68%,占较高比例。也正是因为对其不了解,所以大学生虽认同红色文化的社会价值却对其并不感兴趣。因此,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工作,不仅要解决重视度、方式方法的问题,更要着力加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认同,这样才能使融入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现路径

1 坚持党委领导,增强对红色文化的重视

中国是一个文明大国,有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明。红色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是我国珍贵的精神财富。党和中央十分重视红色文化的宣传和红色资源的利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更需要各部门加强重视,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更加扎实。首先,政府要加强对红色文化和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视,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加强经费支持力度,同时组织专家团队研究两者融合的契机,充分挖掘红色文化中的思政元素。其次,高校在制定人才发展规划时,要把红色文化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将红色文化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学校应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宣传工作,完善顶层设计,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做好制度保障。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明晰发展框架,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加强实地调研,保证制度和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最后,高校教师也要转变教育观念,重视红色文化,加强对红色文化的了解。高校教师虽然自身专业本领过硬,但对红色文化可能并不了解。高校教师身为高校红色文化的传播者,对学生有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理应加强对红色文化的学习,提高自身红色文化素养,这样才能给予学生更多知识性的引导,使理论更加的具有说服力。

2 创新实践教学,增强对红色文化的体验

课堂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载体。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工作应充分利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但只利用课堂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不能充分体现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因此,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工作形式应多种多样,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的方方面面。首先,创办红色实践基地。课堂教学比较具有局限性,学生不能真切地体会到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高校应利用本地现有的红色资源,借助政府等相关单位的力量建设红色实践基地,开发利用红色资源来研究红色文化,以红色文化实践基地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使学生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历史。譬如组织学生参观本地革命人物旧址、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地,感受当年的抗战氛围,体会和平年代的珍贵,在实践活动中深化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其次,加强校园红色文化活动建设。对于高校本身而言,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就意味着红色文化要与校园文化相融合。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应在校园文化环境和校园文化活动中融入红色文化,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例如张贴红色标语、打造红色人物雕像、创办红色文化社团、组织红色文化活动等等。最后,搭建红色文化网络教学平台。互联网和多媒体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无论是传统媒介还是新媒介,都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的特点。高校应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和慕课等平台,搭建红色文化网络教学平台,定时定期推送红色文化相关知识,及时更新大学生关心的时事热点,开展线上征集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 丰富学习形式,提高对红色文化的认知

大学生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态度和认同十分重要,只有提高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和了解,才能实现两者结合的最优化。首先,要培养大学生主动学习红色文化的意识,通过主动学习红色文化历史,了解红色基因的形成和发展,增强对红色基因传承的洞察力和领悟力,从而为学生红色基因主体性模式增添新的活力。其次,利用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个课堂,增加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最后,高校应定期邀请红色文化方面的专家组织学习讲座,开展红色经典著作读书会活动,同时面向学生举办红色文化宣讲团、爱国主义演讲比赛、红色征文比赛、红色电影展演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学习、感受红色文化。

参考文献:

[1]王炳林.打造红色文化研究的学术精品[J].红色文化学刊,2017(1):12-14.

[2]辛锐.浅析红色文化的内涵及开发[J].人民论坛,2013(4):33.

[3]刘茜.茶文化在高职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可行性研究与实践[J].农业考古,2017(5):118-120.

[4]周海燕.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論课教育教学作用研究[J].民营科技,2017(9):211.

[5]宋庆彬.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J].闽江学院学报,2019(4):95.

[6]杨玉冰.新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现状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6):34.

[7]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与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3).

[8]刘寿礼.苏区“红色文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研究[J].求实,2004(7):33-34.

[9]李文管、吴茜.探析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9):95-98.

[10]张仁枫.高校红色文化的互动式教学方法研究——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7(5):32-37.

[11]邓显超,邓海霞.十年来国内红色文化概念研究述评[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7(01):29-39.

[12]沈成飞,连文妹.论红色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其当代价值[J].教学与研究,2018(01):97-104.

[13]康海轩.红色文化融入青年学生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究[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9(04):70-74.

[14]温树峰,吴瑾菁.2000年以来的红色文化研究综述[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0(06):641-647.

[15]王新红,黄彦,马宁.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路径[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21(02):131-134.

[16]黄蜺,吉皓月.红色基因传承: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实践之维[J].老区建设,2019(14):43-48.

[17]陈启迪.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渤海大学,2019.

[18]徐远博.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8.

[19]李佳欣.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

[20]曾杰.论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时代价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5):48-50.

(责任编辑: 张宏玉)

猜你喜欢

路径研究红色文化
哈尔滨新区对外开放路径研究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
高校校企合作中构建第三方平台的路径研究
临泽镇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整理开发和利用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保定市基于PPP模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红色文化书籍的历史及装帧的特色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