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台在企业信息化战略中的应用

2020-07-23张晓波

中文信息 2020年6期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

张晓波

摘 要:中台是解决企业复杂生态协作问题的架构理念和方法论,符合企业统一数据、统一技术、统一业务流程的主要思想。中台要以企业信息化战略为基石,需要有完善的系统架构和基于企业实际情况的业务模型,将两者很好地结合,使得企业业务得到很好的支撑。中台建设应始终以业务为核心,充分考虑技术平台与企业的实际贴合性,而不只是追求技术的先进性。

关键词:中台架构 信息化战略 数字化转型

中图分类号:TN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6-00-01

当前,国民经济主要领域、政务管理和社会治理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处于深度融合的阶段,面临着综合性、专业化、协同力的挑战,需要引领方向、规避风险和降低成本。

2015年,阿里提出了 “大中台,小前台”战略。为使各业务团队专注创新,不需要担心基础却有重要的技术支撑问题,需要构建一个资源整合和能力沉淀的平台,对不同的部门进行总协调和支持,“中台”也就应运而生。

中台是一套结合互联网技术和行业特性,将企业核心能力以共享服务形式沉淀,形成“大中台、小前台“的组织和业务机制,供企业快速低成本的进行业务创新的企业架构。中台又可以进一步细分,比如业务中台,数据中台,技术中台等,本质上都是对企业通用能力在不同层面的沉淀,并对外开放共享服务。在企业中,中台是为了更好地整合后端的计算、业务、数据资源,更敏捷、高效地为前台服务而生,在政府、高校等公共服务领域同样如此。可见,介于前台和后台之间的中台,相当于公共服务平台。

在中台概念出现以前,国内在企业信息化中较多架构于产品化ERP系统,较少有关于企业级架构的原创的思路和研究。而自从中台兴起,围绕中台架构进行概念澄清、实践剖析、案例分享的文章越来越多,各从不同的维度阐释了中台的建设方法论和实战路线。对于中台的理论体系研究可以说是中国企业信息化领域理论总结的一个丰碑,它将对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持续且强大的推动作用。

信息化战略-推动企业发展的引擎

2020年是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大热之年,“中台战略”“企业上云”等热门概念在企业日常管理中经常被提及。在数字化转型大潮中,企业容易忽视信息化战略是进行中台战略、数字化转型、智能化转型等的基石。在探索数字化转型技术路径之前,企业如果连信息化的本质和业务支撑都无法实现,那么“中台战略”“企业上云”等技术路径对企业来说更多地体现为智商税。

信息化战略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引擎,并保障企业战略落地。企业不论是处在信息技术支撑业务阶段,还是在信息技术引领业务阶段,信息技术的本质还是要回归到服务上。信息化战略,需要与实际业务、管理方式和能力资源紧密结合,处理好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的关系,处理好软件套件与定制开发的关系,处理好数据与应用的关系。信息化规划工作需要对集中与分散、业务和应用、数据与计算、理论与实践、自研和外包、资源和收益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设计机制、业务、应用、支撑、数据、技术、安全、环境、人员、资金等体系,在上与下、左与右、前和后间达成共识,建章立制,指引未来。理解信息化战略、逐步实现信息化赋能是完成企业管理逐步迭代和实现先进管理理念的必经

之路。

如何建设中台?

企业中台的出现一方面是前台业务需要快速应对的需求,一方面是大数据资源整合的要求。那么企业如何判断是否需要建设中台呢?以业务中台为例,有些人认为业务中台是业务复杂、人员较多的大公司才要考虑的,而不适合业务相对简单、人员相对较少的中小公司。其实,无论业务复杂与否、人员多寡,只要你的业务需要快速应对各类不确定性需求,需要打通相互独立的烟囱系统,需要实现业务在线来提高企业创新和协同,都应该考虑建设业务中台。同时,业务中台也不一定彻底推到所有业务板块,首先需要改变意识,分步实施、小步快跑,探索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切忌生搬硬套。

一、组织机构柔化能力-中台落地的保障

很多人认为中台战略落地难,其实难的并非技术的实现,而是难在具体规划和实施上。中台是一个跨团队、跨业务的问题,这是一个企业级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说它是一个企业级治理的问题,互联网公司做中台,每一家企业都有不同的背景和原因,如果把这些推到传统企业,有各种条件需要解决,比较突出的是组织架构问题,组织架构往往代表了利益的固化,为了技术的实施去调整固化的利益,这就碰到组织先行,还是技术先行的抉择。而互联网公司往往没有这方面的桎梏,反而表现出组织架构的松散,需要信息系统去固化的特性,这就为中台的落地创造了很好的外部条件。

中台作为一种有业务属性的共性能力,原来的信息人员通常不懂业务,懂业务的人各自分散在前台业务部门,所以需要建立一个懂业务的中台组织来负责,建立中台组织往往涉及人员、组织架构和部门职责的调整。建设中台,首先要看领导有没有魄力去整合建立一个中台组织,其次在中台战略的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适合企业自身的理念和规范,优化组织架构以提升中台效率。

二、“外松内紧”-现有系统改造思路

中台的建设,不应只追求技术的先进性,要考虑技术平台与企事业单位的贴合性。行业里普遍比较认同中台的构建就是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也就是围绕微服务架构的过程。

中间建设讲究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面对现有系统,并不一定都要进行中台改造,可采用“外松内紧”的建设改造思路。

面向市场和客户的业务,如客户管理、营销管理、创新业务等,需要以精细化运营为驱动,这些系统更适合建设业务中台,可以选用微服务的架构,快速开发的技术平台,敏捷创新的开发思路。微服务架构相比传统面向服务的架构有着复杂度可控、独立部署、技术选型灵活、容错高、扩展快速等優势。

面向内部管理和员工的业务,如人事、OA、财务等,以标准化流程为驱动,业务需求清晰、业务标准规范,这些系统更适合保持不变,通过开放接口的能力与中台进行对接。

三、共享中心建设-中台建设的核心

共享中心是核心业务通用能力沉淀,需要综合考虑能力地图,产品整体规划,业务需求构建标准等。共享中心的建设要以集成复用为核心理念,通过流程配置、构件开发等技术手段,实现应用的低代码化搭建,快速应对业务需求的变化。考虑连接开放能力,如集成丰富的技术适配器和接口,统一的连接能力对于对外提供服务、集成现有系统、集成社会化的服务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台的价值

中台是面向业务的能力集成和复用,为共性能力的提供集成化解决

方案,中台的目的是提高研发效率、降低创新的成本。中台不止是一套信息化架构,而是人和系统的一整套体系和战略,包括人,组织,平台,数据,标准,规范等。中台是平台的自然演进,平台是单一团队、部门、系统的效率提升,而中台是多领域、多BU、多系统的负责协同,这种演进带来“去中心化“的组织模式,突出复用、协调、业务创新差异化构建。中台不是系统,中台是一种体系、生态、方法论,中台有标准和机制,解决顶层领域下各业务子域的高效协同和资源复用问题。各部门、业务域共同建设,是中台能力的使用方也是提供方,同时,中台提供整个业务快速响应的一种理念和方法,对上层业务支撑。

高效协同,数据共享。中台侧重的是跨部门跨团队的深入合作,激活了组织创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部署很多管理和业务系统,系统间存在数据无法共享和跨业务调用的情况。通过数据中台可以在分散的底层数据库和上层应用中间建立起一套数据架构,用于屏蔽掉底层的差异化,并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推动数据自由流动,以支撑上层业务的创新迭代。

激发创新,快速响应业务。让企业通过核心能力的沉淀,给予快速创新机会,拉通业务整体的点线,降低了试错成本。中台的架构都是为前台的业务而生,基于业务需求可快速实现业务应用的构建,可以大大提供了业务的响应能力。

人员能力提升。中台模式下的IT工程师和传统相比,不仅是他们使用的开发工具、技术平台的变化,而是技术工作者本身的个性特质和工作方式的转型。业务沉淀中台提升了IT人员能力,提高业务运营以及全局意识,成为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核心战略人才。

总结和展望

回到中台方法论本身,中台是一种架构理念和方法。任何一种架构的方法,其本质不外乎,利用分、合、打散、重组等技术手段,对系统进行有序化重构,以达到减少系统“熵”的过程,使系统得以不断进化。中台的出现,是在数字化经济的形势下,适用于企业发展的一种新型IT治理方法论,通过将企业信息系统进行前、中、后台的分层,将前端的轻量化场景应用、以及后端专业的独立业务领域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连接、整合和重组,并以完善的平台协同机制,很好地适配了数字化时代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和生态环境。隨着公司业务不断扩大,未来企业的发展都是朝着全渠道、多业态、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模式发展,中台需要打通这所有的系统,打破板块间互相独立的状态。

参考文献

[1]陈新宇,罗家鹰,邓通,等.中台战略:中台建设与数字商业[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2]张旭,戴丽,訚赛华.数据中台架构:企业数据化最佳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0.

[3]赵捷.企业信息化总体架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4]席丹.制造业信息化战略、管理与实施[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数字化转型
美国期刊业数字化转型的渠道分布态势及启示
教材编辑的数字出版转型与实践
近年来我国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研究综述
传统杂志的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发展
传统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思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