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中差异化教学的思考

2020-07-23李昌辉

成才之路 2020年19期
关键词:个性化培养差异化教学因材施教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尊重和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参与度,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文章对初中体育教学中差异化教学的重要意义以及具体策略进行探讨分析,指出个性化培养路径。

关键词:初中体育;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培养;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獻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9-0090-02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差异化教学严格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差异化教学,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实施差异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准确了解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开展分层教学。在新课改全面推行的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学已经成为重要的素质教育内容。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创设差异化的教学环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激发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兴趣,提升身心素质。

一、 体育教学中采取差异化教学的意义

1.有助于培养个性化的体育人才,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

基于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已成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才培养应重视个性化成长。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学应该将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作为重要的教学依据,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差异化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个性化的体育人才,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加强对学生个性化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2.有助于全面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提升、充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对于初中生而言,其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全面地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素质和状态,采取科学的合理的差异化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可以充分展现自身的运动爱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青少年学生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其在成长的不同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采取差异化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全面把握学生的优点和缺点,进而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巧妙地将学生的缺点克服或转化为优点,促进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强化教学效果。

二、 体育教学中实施差异化教学的策略

1.立足于全体学生,设置差异化的教学目标

青少年学生学习体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达到体育课程的相关要求和标准,更为重要的是充分、全面地掌握体育运动的方式,加强锻炼,强身健体。因此,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式将这一体育理念传达给学生,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作为体育教师,自身要充分发挥模范引导作用,积极参与到各项体育运动中去,引导学生真正热爱体育运动,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全面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包括男生与女生身体素质之间的差异、不同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等。例如,大部分男生的力量要明显优于女生,女生的肢体平衡协调能力要优于男生。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好,但是部分学生则可能较弱。因此,教师在开展体育运动之前,必须全面把握班级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状况等,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将班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通过这种方式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从而达到预期的体育教学目标。

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身体素质存在的差异,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性差异,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转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例如,对于部分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而言,他们的爆发力、耐力等均要高于普通学生,此时,如果教师为他们安排常规的体育任务,他们完成起来并不会有多少成就感。长此以往,有的学生可能会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因此,对于这部分身体素质良好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体育任务,有效激发他们的挑战欲望。而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适当降低教学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鼓励支持为主,帮助他们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积极参与意识,让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更好地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得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在实施差异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综合考虑整体情况,统筹全局,保持教学进度。针对部分消极懈怠的学生,教师应该在课后加强沟通交流,加强对他们的鼓励和指导,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通过因材施教,促使体育教学质量逐步提升。

3.有效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关注学生的实际诉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有效克服畏难情绪,保持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应不断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例如,可以组织开展各类竞赛活动或体育游戏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竞赛过程中获得成就感,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师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对于学生的诉求要给予足够的关注。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初中体育教学也应该加大改革力度,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差异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建议。要设立差异化的教学目标,采取因材施教的策略,关注学生的实际诉求,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体育教学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福成,雷瑛.体育个性化教学策略之窥探——基于体育学习风格理论的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5).

[2]张华江.体育教学中的个性化教学摭谈[J].教学与管理,2009(12).

[3]陈坚华,欧海燕.个性化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体育科技,2006(04).

作者简介:李昌辉(1976-),女,甘肃民勤人,高级教师,从事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研究。

猜你喜欢

个性化培养差异化教学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浅析分层次教学模式在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开展
刍议幼儿语言的差异化教学
解析小学低年级数学的差异化教学策略
基于分层教学,促进高中生个性化培养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