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分组合作教学的运用探研
2020-07-23张效杰
摘 要:数学教学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水平快速提高。为了解决合作式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要规划学习目标,合理分配学习任务;合理安排组内成员,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注重教学实践,提高合作学习效能。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分组合作;学习任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9-0089-02
數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算术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架构能力。但是,现阶段的数学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一点是教师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学生没有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低下。鉴于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分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学生数学学习的不断进步。
一、规划学习目标,合理分配学习任务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将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出来,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是一种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要让学生不再被动式学习,而是主动地吸收知识。但是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合作式学习仍旧有许多问题要解决。第一,合作式学习的目标不够明确。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只是参考了合作式学习的模式,没有对合作式学习的目标进行合理的规划,造成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第二,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却没有对小组内部成员进行合理化的任务分配,使得学生不能更好地合作,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失去了合作式小组学习的意义。第三,教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活泼好动是天性,大部分学生没有自我约束能力,也没有合作意识,聚在一起讨论,更多时候是讨论与课堂无关的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教师需要有目的有方法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理分配好学生在小组学习内部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例如,在教学“看图识规律”时,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可以先在学习小组内分工,做到人人有任务,让学生有责任感。这样,学生在责任感的驱使下就会主动地进行有目的有意义的讨论。另外,教师对课程环节的设计质量,也是影响学生合作式学习效果的因素之一。教师如果不能将教材理解透彻,就会很容易造成知识点的呈现不合理,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课程设计环节,要进行充分的准备。首先,教师需要明确本节课的整体教学目标,深挖教材,找到本节课的重点,根据重点内容进行课程设计,把握好时间,设置好任务目标,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学“一百以内数的认识”中,教师要明确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数“十”,通过数十,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一百。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给学生明确的引导,让学生利用计数棒,一个一个地数,十个是一组,数出十组,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数数,再由学生进行计算。学生通过合作和实践自主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规律。其次,教师需要在小组合作中分配学习任务,还要随时把握学生讨论的方向,尽量在学生讨论时给予指点,防止学生的思维过于发散,影响教学效果。
二、合理安排组内成员,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应该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如果合作学习出现学生之间不能友好交流、无法倾听他人的想法、不愿意分享自己的观点等问题,就会严重影响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式学习的效果。
通常而言,教师在进行小组人员分配时会采用以下两种方法。第一种,按学习成绩分配。教师把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分在一组学习,中等的学生分在一组,学习稍差一些的学生分在一组,这样的分组效果会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变得越来越好,中等的学生有一定的进步,但是对于学习成绩不是那么理想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不如中等生和优等生。所以单独将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分配在一组,会导致其有挫败感,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动力。第二种,就近分配的方法。教师按照班级座位将学生进行分组,例如,可以选择前后四人为一组,或者六人为一组。其优点是学生之间较为熟悉,交流起来更方便,缺点是太过熟悉容易跑题,导致问题没有解决,就聊起其他内容,这样的合作式学习就没有任何意义可言。因此,教师在进行小组人员分配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小组人员选择上,一定要按照成绩交叉的原则分配。让学习较好的学生带动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发挥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优等生的带动作用,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整个学习小组的积极性,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将学生按照各自的性格特点进行组合,要做到同一组学生中大家可以互相激发互相促进。例如,在一组学生中要有性格开朗的,让性格开朗的学生带动整个小组的学习氛围。同样,在小组中也要有性格沉稳的学生,时刻提醒组员保持良好的自我约束力,在学习气氛热烈之余,确保小组内讨论的问题与学习相关。最后,教师要处理好组员之间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教师需要深刻认识到学生与成年人的不同,学生没办法在无人引导的情况下提升合作能力。因此,在进行小组学习之前,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合作带来的益处,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进行随时的指导和帮助。
三、注重教学实践,提高合作学习效能
在数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式学习,教师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要反复实践,在教学中增强合作学习的效能。首先,教师应该对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动态管理。教师要平衡好组内成员的关系,使组内成员之间差距不要过大,并且给每个成员设定职位,让学生具有责任感,并且根据小组的表现和个人的表现,对小组成员进行动态管理,适当调整成员,优化小组结构。其次,在课程设计上,教师应该把握好教学尺度,利用好教学资源,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学生在小组学习时人人都能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最后,教师在课后要进行教学反思,寻找本节课小组合作式学习出现的问题,列出不足之处,并使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完善教学,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合作式学习是适应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率,还可以树立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为此,教师要合理分配学习任务,合理安排组内成员,提高合作学习效能,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林献华.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分组合作学习的实施[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04).
[2]张兴.利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合作实效——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分组学习应用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3(22).
[3]张旭明.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教学参考,2008(24).
作者简介:张效杰(1981-),男,甘肃临洮人,中小学一级教师,从事数学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