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2020-07-23谢利娜

商情 2020年30期
关键词:图书馆员制度建设高校图书馆

谢利娜

【摘要】学科馆员制度是高校图书馆为加强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所做出的创新性举措,意图通过安排具有更加丰富的专业知识的馆员具体负责相关专业学生与教师的对接工作来推进图书馆工作的深入发展,一方面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性能使得师生具有更加良好的阅读体验,另一方面也是间接为学校的科研工作做出贡献。但是在高校图书馆落实科学馆员制度建设的工作推进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简要分校高校图书馆科学馆员制度建设中存在的误区以及针对存在误区的应对方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图书馆员  制度建设

高校图书馆较其他地方的图书馆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主要体现在高校图书馆面对的群体上,许多学生和教师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都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因此高校图书馆需要具有更强的专业性,这不仅仅体现在藏书资料的专业性上,也体现在图书馆员对于馆藏资源了如指掌的专业性上,但是显然,后者的实现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这也就是我国高校图书馆引入学科馆员的重要原因。学科馆员制度最早是由美国和加拿大的学术型校园图书馆使用的,并且这一制度已经在美国当地发展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学科馆员制度在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也用它自身的实用性证明了它存在的价值,学科馆员制度的引进成为了联系图书馆和学校师生的重要媒介。

尤其是现在的学生和教师处于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类学科都衍生除了更加细致的分支,这也意味着科研工作所要查找的文献具有更加强烈的专业性并且查找文献的时间要尽可能的缩短,不仅是科研工作,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各个专业也都会有所细化,学生撰写课堂论文或者学位论文都对参考文献有了更加细致的要求。随着学科馆员制度的引起,能够明显的感受到图书馆的服务更加快捷和高效,馆内资源的利用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高校学科馆员制度发展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障碍和误区阻碍着该制度的健康发展。

一、学科馆员制度建设中存在的误区

1.1高校对于学科馆员的定位超脱实际

对于我国高校的学科馆员来说,一般情况下是一个学院配备一名学科馆员,当然,由于各个高校所偏重的重点学科有所不同,也可能会出现一个学科馆员对接多个学院的情况,这也就导致了学科馆员的工作分身乏术,难以让对接工作进行地更加深入和细致。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对学院配备的学科馆员针对的也不是普通本科生,而是教师和博士研究生居多,而到了这一层面,每个研究人员研究的课题都是极其深入的,并不是掌握简单的专业知识就能够顺利交流,学科馆员对于这类人群的服务也主要是寻找针对性的学术文章和书籍,很难就研究人员的课题进行深入探讨,这就违背了高校设置学科馆员的本意。

另一方面,学科馆员在针对教师和博士研究生进行服务的同时也就忽略了高校中最大的群體即本科生。实际上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不知道如何获取信息,或者说学生在得到信息后不知道如何整合利用,这是大学生目前一个较为严重的缺陷。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就成为了学校方面需要关注的问题,毕竟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进而促进大学本科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图书馆作为学生除了教室以外的第二课堂原本应该利用其先进的设备和丰富的馆藏资源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当时我国高校进行配置的学科馆员恰恰忽视了这最为重要的一点,使得学科馆员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归根结底还是由于高校对于学科馆员的定位脱离了实际情况。

1.2学科馆员专业素养不高,定位不明确

学科馆员除了需要具有通常的图书情报专业素养以外还需要具备高于其他馆员的学科专业素养,但是我国目前对于学科馆员的资格认证体系还没有完全完善,这就导致了目前各高校内学科馆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并且几乎没有人具备研究生水平的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这就成为了妨碍学科馆员发展最重要的障碍。学科馆员的选取基本上也是馆内自行选拔专业素养较高的馆员,其本身可能达不到学科馆员的标准,这也就大大降低了设置学科馆员的作用。尽管学科馆员对馆内的书籍及资料的图书情报工作掌握的较好,但是无法与前来查阅资料的师生进行有效的沟通,这也就大大降低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使得师生不愿意与学科馆员进行过多的交谈。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对学科馆员的定位非常之高,认为学科馆员需要具备相当程度的科研能力,这本身就是不现实,也从根本上模糊了学科馆员的培养方式。

二、针对相应误区的对策

2.1对学科馆员进行精准定位

学科馆员的专业素养不能过分的苛求,以美国的学科馆员制度来举例,学科馆员的服务对象以二级学科为主,基本实现了大学内普通学科的全覆盖,并且学科馆员人数充足。当然,国内无需完全照搬国外的学科馆员制度,要结合各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寻求最合适的发展制度。学科馆员也可以作为本科生在图书馆中的老师,教授学生如何运用更便捷的手段在短时间内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进行整合处理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2掌握学科专业素养

对于学科馆员的资格认证制度要尽快的加以完善,杜绝学科馆员专业素养不足的情况。高校对于学科馆员的要求不应该超脱现实,让学科馆员对各类学科有大致了解要好过对某一专业进行深究,毕竟学科馆员的本职工作还是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服务,并不是进行科研工作。所以学科馆员的学科知识最好是具有横向的广度而不是纵向的深度,并且校方对于学科馆员制度不能管中窥豹,而是要建立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从校外引入更加成熟的学科馆员来组建一支更加全面的学科馆员团队。

三、结语

学科馆员制度的有效利用不仅能提高图书馆的职能,更是对学校整体学科质量的提升,是沟通图书馆和师生的重要纽带。尽管目前学科馆员制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当时要坚定学科馆员制度的优越性,不断地在发展中改进,在我国高校之间推广。

参考文献:

[1]徐军英,陈勤,徐诗涛.大学生信息素质问卷调查分析与思考[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7,37(01):108.

[2]徐学锋,孟宪秋.大学生信息素质状况调查及信息素质教育改革探讨[J].现代情报,2007(06):206-208.

[3]刘小玮,靳红.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管理模式探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02):209-211.

猜你喜欢

图书馆员制度建设高校图书馆
浅析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探究
提升南昌市软实力研究
葡萄牙大学章程对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启示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图书馆员去职业化问题与馆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关于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