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员去职业化问题与馆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2014-09-19汤妙吉
汤妙吉
摘 要目前学术界有观点认为图书馆员正在走向“去职业化”,面对着中国图书馆职业“边缘化”发展的趋向和涌现出来的风险,论文界定了图书馆员职业化概念,提出应在职业资质、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素养方面推进图书馆员职业化建设,而图书馆员“去职业化”研究应该滞后。
关键词图书馆员去职业化职业化职业技能职业素养
分类号G251.6
1图书馆员职业化的概念界定
从施莱廷格(1772—1851)在他出版的《图书馆学完全教科书》中主张图书馆员应是一个独立的职业始,图书馆员职业化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1]。目前,学术界对于“职业化”的概念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职业化是一种标准化的工作状态,通俗的说就是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有规可寻的事情。作为一种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职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图书馆员必须要拥有国家级图书馆协会认证的,相应专业硕士学位的人员才有资格担任;日本早在1950年就颁布了《图书馆法》,从法律上明文规定了图书馆员任职所应具备的资格条件以及资格认定考试制度。
借鉴西方图书馆员职业化的过程,结合我国具体图书馆环境,可以这样界定我国图书馆员的职业化:图书馆员职业化是指通过一定的法规制度建设起来的一支高素质的图书馆员队伍,他们具有图书、情报、信息类的知识和技能,在图书情报信息类领域,建立起被社会和公众需要的市场,图书馆员能从能力和思想上垄断该知识领域,以达到保护和提升该领域经济利益与该行业社会地位的效果。它包含以下内容:
(1)图书馆员从事的工作是信息资源的收集与管理,这项工作要求图书馆员具备熟练的信息资源服务的技能,熟悉信息资源服务的方法,在工作中对“信息资源服务”的要求要高于对“信息收集”的要求。
(2)具有标准化的职业准入资格、规范化的行为准则和严谨的行业制度,并且图书馆职业的行业标准能够被大众认同。
(3)具有职业资格的图书馆员,在工作上具有一定的选择机制和约束机制,在满足自身物质利益的基础上,更注重体现一种职业文化与职业精神。
(4)图书馆作为一种职业,其管理机制的核心应该是竞争,即在入职前通过竞争进行筛选,在入职后通过竞争进行提拔,在考核时通过竞争给予淘汰。
(5)图书馆员的职业化与专业化有区别但不矛盾。图书馆职业化是基于专业性的信息资源服务,图书馆专业化是基于专业化的业务服务领域,它们都是图书馆员制度所需要的。
2我国图书馆员“去职业化”思潮及其发展趋势
我国因缺乏图书馆员职业资格制度和相关图书馆法,图书馆员职业化道路进展缓慢,且一直存在争议:有些人主张图书馆员的多元化,有些人主张图书馆员的专业化,近些年更有专家、学者提出“去职业化”概念,对图书馆员职业受到威胁发出警示。
所谓“去职业化”,指的是由于劳动组织和劳工关系的市场化,工作从职业导向转为过程导向,工作内容不再取决于职业而取决于任务,从而打破了传统职业的界限划分,为完成任务可以跨越职业的门槛[2]。
2010年,刘晓英在《我国图书馆去职业化及其原因分析》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我国图书馆员正在走向去职业化;2011年,陈传夫等人在《图书馆员去职业化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中对美国、英国、日本以及中国内地的图书馆员去职业化现象进行了描述,列举了近年出现的图书馆员去职业化的理论思潮与现象,第一次阐述了中国内地图书馆员去职业化的特征;2012年丁冬撰文《图书馆员去职业化辨析》,指出中国内地图书馆员去职业化的研究并没有客观、全面地反映出我国图书馆员职业化建设的实质性问题和职业发展趋向,对图书馆员去职业化推论的支撑材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同年年底,孔令谦通过分析中国内地图书馆员去职业化的现象,探讨了目前我国图书馆员去职业化研究的进展情况。
2.1图书馆行业出现“去职业化”现象
从19 世纪中期到20 世纪70 年代,图书馆在社会及经济发展中一直担当着保存人类优秀文明、传播科学知识、承载历史遗产的使命。但这项被图书馆员引以为傲的事业随着网络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图书馆逐步丧失了公众心目中“信息中心”的地位,图书馆行业被迫走向了边缘化、交叉化发展。主要体现在图书馆核心业务外包、各高校图书馆学专业易名、图书馆与网络中心合并、社会上其他信息机构竞争等方面。
2.2图书馆员队伍建设呈现“去职业化”发展趋势
图书馆行业发展出现了“去职业化”,使得图书馆员对图书馆行业未来的成长性越来越看低,“图书馆无出路论”在图书馆员心中越来越被接受。部分图书馆限制招聘图书馆学专业人员,对非专业人员需求量增强;图书馆员招聘成了安置领导家属的行政手段;图书馆从业人员门槛低,图书馆员自身“职业歧视”感增大;图书馆员职业自信心缺失,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生不从事图书馆相关行业的人员比例逐渐增多。图书馆员队伍呈现出“去职业化”的发展趋势。3 图书馆员行业职业化的必要性
3.1图书馆行业“去职业化”现象让图书馆逐步丧失信息中心地位
从外部因素看,近些年随着网络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根据OCLC的调查,2005年时90%的被访大学生在需要信息的时候首选搜索引擎[3]。“有问题,百度一下”也成为中国网民的习惯。网络环境下人们依赖于网络寻求知识,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搜索引擎,这使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业务量急剧下降,图书馆员能从事的专业参考咨询工作也逐渐减少。这种采取近似询问的便捷、简单的搜索方式让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图书馆信息中心地位岌岌可危。
从内部因素说,因为图书馆的财政拨款制度以及图书馆员队伍建设制度的不健全,许多图书馆都存在财政紧张和专业人员缺乏的状况,这让大多数图书馆将图书编目、加工、数据库建设等核心专业业务工作外包给专门公司完成,业务外包成为一些图书馆的首选工作方式。再加上世界图情专业教育基本态势呈现“由图书馆学经图书馆与情报学到由information引领的格局”[3],图书馆学专业学生只具备泛化的图书馆知识,图书馆学专业教育重视程度弱化,图书馆学的核心知识遭到了忽略。
3.2图书馆行业“去职业化”发展趋势让图书馆员自我超越需求受挫
1954年,身为人本心理学中流砥柱的马斯洛(1908-1970)出版了影响深远的巨著《动机与人格》。书中提到了人的五个需求层次理论,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4]。自尊、自我肯定、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等这些人本心理学的一套术语逐渐变成了口头禅。被过渡引用的这些名词,从某一方面来说预示着越来越多的人把自己看得比任何东西都重要。马斯洛感到五层需求的层次架构不够健全,1969年,他结合对自我实现的人的精神生活与行为方式的深入研究发表了一篇重要文章《Z理论》,重新反省他多年来发展出来的需求理论,并增加了第六个需求层次,称之为“自我超越的需求”,他发现人类天性中还有一种固有的精神维度,那就是作为最高需求层次的精神的自我实现或超越的自我实现[5]。
自我超越的需求为日渐消沉的图书馆员、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受挫的理想主义者”提供了一个具体而有用、有效的答案,图书馆行业“去职业化”发展趋势就是专业图书馆员日渐消沉、理想受挫的一种表象。图书馆员对图书馆行业未来的发展越来越迷茫,对于自己从事的图书馆工作越来越看不到前景;图书馆岗位过多地偏向于计算机应用,计算机专业人员比图书馆学专业人员更加吃香;图书馆从业人员门槛低成为任何人都可以从事的工作,干得好不如后台强等。在“去职业化”发展趋势下,图书馆员缺乏超越的及超个人的层面,图书馆员变得空虚、无望、冷漠,自尊变成了自私,自我肯定变成了不顾他人,自我实现变成了自我放纵,自我价值变成了以金钱收入为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图书馆行业需要比实现自我需求更加强大的东西去指引,从而激发出图书馆员的敬畏之情,重新以一种“自然主义的、经验性的、与制度无关的”精神奉献自己[5]。
endprint
3.3图书馆员队伍需要“职业化”建设
图书馆员队伍的“职业化”道路是提升图书馆员队伍素质、积极应对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体现图书馆读者服务“以人为本”精神、增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必经之路,图书馆员队伍建设需要“职业化”。
(1)有助于提升图书馆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图书馆员的职业化,意味着图书馆行业入门有了严格的职业准入资格,改变目前人员流入的行政调派或人情安置状态;意味着图书馆员的晋升有了清晰的标准,图书馆员职业发展有了导引;意味着图书馆员的培训有了明确的目标,为图书馆员素质的提升提供了方向;意味图书馆员队伍建设的退出机制健全,为劣汰低素质图书馆员提供了规范。
(2)有助于应对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图书馆员是社会信息服务的主体,而图书馆员的职业化,使他们能熟练利用组织内外各种资源,通过娴熟的信息服务技巧开展信息服务,在图书情报信息类领域建立起被社会和公众需要的市场,促进社会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从而应对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3)有利于体现图书馆读者服务“以人为本”精神。图书馆员读者服务的人文情怀,在社会大众中能起到榜样作用,普通大众会不自觉地向图书馆员的人文情怀看齐。图书馆员行为所表现的人文情怀及服务水准,对整个社会人文精神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图书馆员的职业化使图书馆员有较高的信息服务水平和服务标准,有助于体现图书馆读者服务“以人为本”的精神。
(4)有助于增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图书馆作为一个地方上最具代表性的信息中心,具有传播优秀文化、开展优良教育的功能。为社会大众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是它的使命,帮助和带领社会大众更好地利用信息则是它的核心服务内容。图书馆员的职业化可以让传统图书馆业务的每一个环节都在图书馆员的掌控之中,让对内的基础数据整理工作与对外的参考咨询工作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馆员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大幅提升,图书馆信息加工质量得到保障,信息资源组织水平得到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增强。
4去职业化思潮下的图书馆员职业化建设
笔者曾看到过一份国内学者关于台湾高校图书馆服务调研的报告,其中提到的朝阳科技大学与育达科技大学图书馆的服务工作让人印象深刻。朝阳科技大学图书馆职工人数15人,育达科技大学图书馆职工人数8人,两高校图书馆员与师生比为1:13000:14000,两馆均没有将任何图书馆业务工作外包,所有形式的资源加工、整理都由图书馆员完成,图书馆员除了完成为教学、科研服务工作以外,还承担着大量的社会服务工作。目前中国内地高校图书馆员与师生比在1:500左右,但我们提供的服务项目和质量远远落后于他们。原因何在?中国内地的图书馆员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化是阻碍图书馆服务推进的瓶颈。
图书馆员职业化的基本条件需要具备国家和政府承认的职业准入资质、职业立法和职业道德法案等,中国目前还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所以,从法律上界定,中国内地图书馆还没有进入合法的“职业化”程序,中国内地图书馆员从来也没有合法的职业规范意义上的“职业化”和“职业性”[6]。图书馆员的去职业化只是一种对图书馆行业发展与图书馆员职业变革的担忧。面对着中国图书馆职业“边缘化”发展的趋向和涌现出来的风险,我们现在要做的工作应该是推进图书馆员职业化建设研究,而图书馆员去职业化研究应该滞后。
综合国内外关于图书馆员职业化的研究,图书馆员职业化内涵可以界定为四个方面:职业资质、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素养。图书馆员职业化建设就是一个人凭借职业资质不断学习职业技能,在工作中打磨自己的职业行为,最终形成职业素养的过程。
4.1以“法制”为基准,优化图书馆员职业资质
英国早在1885 年就开始由LA(英国图书馆协会)组织图书馆员职业准入资格考试,只有通过资格考试的人才能成为图书馆正式工作人员;在美国,只有通过选修图书馆学位或者参加图书馆类的考试取得相应的图书馆员等级,拿到图书馆员资格证书才能加入到图书馆员队伍行列。1993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要求“制定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使社会对资格证书已经有了普遍的认同感[7]。在我国,职业资质已成为越来越多行业准入门槛的必要条件:如教师需要具备教师资格证,会计人员需要会计师资格证、建筑师需要获得资格证等。职业资格成为行业发展值得探讨的话题,它是行业纵深化发展的基本保障,是行业专业化的标志。
这些年我国图书馆行业抓住国家信息产业发展的机遇,形成了“文化活动特色鲜明,学术调研力日益突出”的特点,在信息服务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例如:国家图书馆的“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网站建设”和“全国图书馆志愿者行动”项目及山东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深圳图书馆的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等项目[8],都是我国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水平大幅度提升的体现。但我国目前还缺乏图书馆员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和相关的图书馆法律、法规,如何为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保驾护航,如何在图书馆各种制度的管辖下规范图书馆员服务的内容,如何进行图书馆员服务质量的精细化管理,这一些是摆在我们图书馆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图书馆员职业化的法制建设过程是个系统工程,包括图书馆工作过程的法制建设、图书馆服务内容的法制建设、图书馆服务手段的法制建设、图书馆员的法制建设、图书馆资源的法制建设、图书馆办馆条件的法制建设、图书馆评价系统的法制建设等等。可以以消除读者对图书馆员服务态度的投诉为突破口,先建立起图书馆服务评价的量化指标,据此推进图书馆的稳步发展与拓宽图书馆的服务空间,把图书馆员的服务质量管理提升到图书馆法制管理的高度来认识,真正建立起图书馆行业的法制管理体系;同时,建立起相应的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在社会上树立图书馆员的职业化、专业化的地位。这两方面齐头并进,将是图书馆员职业资质优化的有效途径。
4.2以“兴趣”为引导,培训图书馆员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是指工作岗位对工作者专业技能的要求。一个学习图书馆专业的学生,他将来有可能在图书馆行业中发展成为一名图书馆员,也可能成为一名网络工程师,但不管怎样都不能偏离图书馆教育人如何更好地使用与利用信息的目的。所以,图书馆员职业技能培训的教育观念首先应该是要有效的引导从事图书馆工作的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图书馆知识;其次,不能把图书馆专业培训当作填鸭式的对分类法、检索方法及技巧的学习。
2003年6月,美国专业图书馆职业资格委员会向专业图书馆协会理事会提交了一份《21世纪信息专业人员从业资格报告(修订版)》,该报告提出了21 世纪专业图书馆员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包含职业基础、信息资源、组织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参考和用户服务、研究、继续教育和终生学习、行政和管理八大领域的重要核心能力[9]。图书馆员所具备的职业技能是要为图书馆信息服务准备的,但最终目的还是文化的传承与文明的发扬。要让图书馆员多接触优秀的图书馆文化精神,不要渲染图书馆工作就是“检索又检索的重复工作”的认识,让他们从内心深处体会到图书馆工作的乐趣。同时,也可将管理学中的职业生涯规划、高效沟通技巧、商务写作技巧、人际关系处理、演讲沟通技巧、会议管理技巧、客户服务技巧、情绪控制技巧、压力管理技巧、高效学习技巧、执行能力提升等方面培训引入到图书馆员的培训中。
endprint
人是情感的动物,积极向上的情感能促进学习,并使图书馆员的个性与品德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图书馆应当塑造一种真正关心每一位图书馆员成长、学习、工作、生活的环境,让图书馆员对图书馆工作产生兴趣,并在工作中给予信任与亲切感,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不断提高馆员的业务素质,建立起图书馆员独有的职业技能优势。
4.3以“热爱”为目标,端正图书馆员职业行为
曾经听说过这么一句话:“找份你热爱的工作,你的人生有一半是幸福的”。“热爱”是一个十分可爱的词,它是指爱到即使在遇到阻力和挫折时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付出、享受和拥有。职业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严肃刻板的,它要求图书馆员在进入某个单位的短时间内,严格按照制度规范来要求自己的言行,包括选择符合单位标准和文化的方式处理问题。
随着相应的图书馆法制的建设和行业制度的不断充实完善,图书馆员的职业行为可以囊括图书馆质量管理的所有内容。精细化管理图书馆员职业行为则是图书馆管理体系的精华。因为精细化的图书馆员职业行为必须是完全融入到图书馆员内心才能够建立起来,是将制度管理转化成了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惯性”或者称之为“习惯”。
以“热爱”为目标,端正图书馆员职业行为,图书馆员进行严格的自我管理,在具体工作开展中将职业行为落实到图书馆的每一个部门、每一项工作、每一个人。在图书馆服务井井有条、文化活动常态化的基础上,把一切都规范化和制度化,把事业拼搏与工作兴趣提升到常规和自觉的程度。图书馆员职业化就是让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都能从内心深处真正爱上图书馆这份工作、不断强化价值观教育、以“热爱”为工作开展目标、把遵守职业行为“升华”为职业本能与习惯的过程。
4.4以“服务”为主导,提升图书馆员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图书馆员应有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是一种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表露出来的一个人的综合品质。它是图书馆员埋藏在深处的灵魂,是一种图书馆人内涵与图书馆精神的体现。
职业素养可以包含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意识三个方面。图书馆员在实际工作中所考虑的“怎么做”和“不能做”就是职业道德的问题。美国著名的《美国哈佛评论》评出了9条职业人应该遵循的职业道德:诚实、正直、守信、忠诚、公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追求卓越、承担责任[10]。借鉴这9条职业道德,可将图书馆员个人品性的塑造与图书馆理念塑造结合起来,让图书馆员认同自己所在馆的文化及内涵,愿意自发地开展工作,在体现自身价值的前提下,切实地为图书馆创造利益。
图书馆的职业精神是图书馆的精神支柱,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具备的与图书馆职业相适应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是应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思想指导[11]。在西方很多国家,大多数的图书馆员是因为喜欢图书馆这份工作、喜欢为他人提供信息服务而从事图书馆职业,所以他们对工作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图书馆职业是一个以服务为基本的职业,只有树立一切工作开展是为读者服务的职业价值观,才会产生从事图书馆职业的幸福感与荣誉感,才能做到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才会主动地更新知识体系、提升专业技能。
图书馆是社会大众的第二课堂,应该始终坚持“服务育人”的理念,言传与身教并行,用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和优良的资源感染读者,以馆员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爱心服务读者;图书馆人应以“立身之道、唯谦与学”为人生信条,加强图书馆专业知识进修,拓宽知识面,构建符合时代需求的知识结构,通过熟悉运用现代信息与网络技术开展信息咨询服务,让图书馆顺应读者需求的发展趋势,提升现代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水平;同时,图书馆人应提高主动服务意识,以“服务至上”为工作信条,把“为读者所想”渗透到图书馆的每一项工作,把“以读者为出发点”落实到每一项服务,让读者养成一遇到有关信息方面的问题就来图书馆的习惯。
提升图书馆员良好的职业素养意义深远,它是图书馆人爱岗敬业的动力,也是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
5结语
如果将一个图书馆员的职业化过程比作一棵树的生长,那么根系就是职业素养,枝干和树叶就是其显现出来的职业资质、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要想枝繁叶茂,就必须根系发达。图书馆员队伍职业化的建设程度决定了一个图书馆的发展潜力及前景。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