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1 年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07-23缪培智郑宏超周京敏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0年2期
关键词:房颤心衰死亡率

缪培智, 郑宏超, 周京敏

(1.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心内科,上海 200031;2.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上海 200032)

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多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以高死亡率、高再住院率和较差的生活质量为特点,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顾东风等[1]研究提示,我国心衰患者的患病率为0.9%。 国外研究提示心衰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1%~0.2%, 患病率约为1%,而65 岁以上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10%; 诊断心衰患者3~6 个月内的再入院率达27%~50%,1 年的全因死亡率达30%,心衰5 年后死亡率约为50%[2]。心衰预后与当地经济水平和治疗状况有关,有关我国心衰患者长期预后的数据依然缺乏。本研究探讨我院因心衰住院患者出院后的较长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2016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入住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的心衰患者206 例。心衰的诊断参照中国心衰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 的诊断标准[3]。心功能分级按照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 的分级方案评定。 纳入标准:①临床诊断为心衰且NYHA 心功能Ⅱ~Ⅳ级的患者;②年龄≥18 岁;③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45%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 (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LVEF≥45%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④不存在心房颤动(房颤)的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300 ng/L, 或房颤患者NT-proBNP>900 ng/L;⑤经规范治疗后顺利出院的心衰患者。 排除标准:①不能治愈的终末期患者; ②严重的肝功能异常[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 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参考范围上限3 倍]、肾功能受损[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275 μmol/L]患者;③院内死亡患者。④存在认知障碍、意识不清者;⑤伴有其他影响预后的严重疾病者,如恶性肿瘤等。

二、研究方法

收集患者首次住院时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住院天数以及既往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生活行为方式等资料;记录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NT-proBNP 水平及超声心动图指标LVEF 作为基线资料。 每3 个月对患者进行1 次电话随访,记录心衰患者出院后1 年内每个月的再住院或死亡原因及日期。 研究中对心衰患者再住院及死亡定义如下:①再住院是指因心衰恶化而住院;②死亡是指所有原因导致的死亡。根据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无心血管事件组和心血管事件组,比较2 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心功能及NT-proBNP 等指标。

三、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采用EpiData 软件, 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2 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采用逐步Cox 回归分析影响因素。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基本资料

共入选心衰患者206 例, 失访12 例, 失访率5.8%,194 例(94.2%)进入分析,中位随访时间12(11~18)个月。 其中冠心病150 例(77.3%),高血压病78 例(40.2%),糖尿病96 例(49.5%),心肌病35 例(18.0%),HFrEF 81 例(41.8%),HFpEF 113 例(58.2%)。 121 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其中全因死亡14 例(7.2%),死亡原因为泵衰竭6 例,肺部感染4 例,猝死1 例,心律失常2 例,其他1 例。 心血管死亡原因者共9 例。 心源性再住院107 例(55.2%);73 例患者未发生心血管事件。 心血管事件组多伴有低LVEF、高血压病、糖尿病、快速房颤、低Hb 和高NT-proBNP,2 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年龄、性别、吸烟及饮酒、心功能、HFrEF、HFpEF、 收缩压及出院时用药情况2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二、预后分析

194 例患者出院后3、6、9 和12 个月因心衰的再住院率分别为3.6%、9.8%、17.0%和18.6% ,全因死亡率分别为1.0%、2.6%、3.1%和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再住院率、病死率12 个月时最高。

三、心衰患者预后状况的Cox 回归分析

以α=0.05 为进入水准, 将LVEF、 血压、血 糖、 快 速 房 颤、Hb 浓 度 和NT-proBNP 等 指标作为自变量, 以心衰再住院或死亡作为因变量做逐步Cox 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对患者预后有影响的因素包括LVEF、NT-proBNP、Hb浓度。 NT-proBNP 值越大, 心衰的预后越差;而LVEF、Hb 浓度值越低,心衰的预后越差(见表2)。

表1 2 组患者临床资料[±s/n(%)]

表1 2 组患者临床资料[±s/n(%)]

1 mmHg=0.133 kPa; 与无心血管事件组比较:1):P<0.05,2):P<0.01;ACEI: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ARB: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

心血管事件组(n=121)随访时间(月) 12.4±2.6 12.1±2.2年龄(岁) 74.43±18.09 74.61±15.82 LVEF HFrEF[n(%)]HFpEF[n(%)]NYHA 分级Ⅱ级Ⅲ级Ⅳ级项目 无心血管事件组(n=73)0.46±0.081)51(42.1)70(57.9)24(19.8)57(47.1)40(33.1)男性[n(%)] 38(52.1) 64(52.9)体质量指数 24.0±3.9 24.3±3.1冠心病[n(%)] 56(76.7) 94(77.7)高血压[n(%)] 21(28.8) 57(47.1)1)糖尿病[n(%)]心肌病[n(%)]0.52±0.08 30(41.1)43(58.9)16(21.9)35(47.9)22(30.1)72(59.5)2)20(16.5)吸烟史[n(%)] 14(19.2) 21(17.4)饮酒[n(%)] 3(4.1) 6(5.0)快速房颤[n(%)] 5(6.8) 20(16.5)2)收缩压(mmHg) 130.75±14.23 125.68±16.12 Hb 浓度(g/L) 83.67±5.83 76.90±4.821)NT-proBNP(ng/L)出院时用药情况ACEI/ARB β 受体拮抗剂利尿剂24(32.9)15(20.5)2 171.64±554.64 62(84.9)54(74.0)58(79.5)5 866.90±467.272)96(79.3)84(69.4)102(84.3)

讨 论

本研究发现在我院住院的心衰患者中冠心病(77.3%) 较中国不同时期心衰的病因研究中比例[4]高,可能与我院住院患者中高龄患者较多有关。 本研究中HFpEF 比例较高(58.2%),与住院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快速房颤等基础疾病较多有关。

本研究随访发现出院后3、6、9 和12 个月因心衰的再住院率分别为3.6%、9.8%、17.0%和18.6%;全因死亡率分别为1.0%、2.6%、3.1%和6.7%,与国内数据相近, 如上海的一项对164 例患者的随访研究[5]。 本研究全因死亡14 例(7.2%),死亡原因为泵衰竭6 例,泵衰竭为心衰患者心血管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国内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纳入3 335 例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衰患者的观察研究显示,1 年的全因死亡率为32.27%[6]。 新近发表的一项中国的注册多中心研究显示,在HFrEF、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midrange ejection fraction,HFmEF)和HFpEF,1 年全因死亡率分别是12.3%、5.5%和4.7%,心血管死亡率是10.4%、3.0%和1.7%,心衰导致的住院率是19.0%、17.4%和18.1%[7]。 国外一项研究发现心衰患者30 d 内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分别为10.8%和24.5%,1 年的总死亡率和住院率分别为24%和27%[8]。 该数据和国内报道的数据不同,可能与基础疾病、伴随疾病或治疗背景不同有关。本研究中心衰患者1 年再住院或死亡率与国内数据接近,较国外研究数据低,可能与国内外心衰患者的基础疾病构成比不同有关。

本研究发现发生心源性再住院和全因死亡的心衰患者多伴有低LVEF、高血压病、糖尿病、快速房颤、低Hb 和高NT-proBNP,但在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和收缩压方面,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心衰患者没有差异。即提示临床医师在治疗慢性心衰患者时,应关注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根据心衰患者的病史和检查,可以初步评估再住院和死亡的风险。应规范治疗,积极控制血压、血糖、心率,纠正贫血。 通常情况下,随LVEF 的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生存率增加、死亡率降低[9-10]。 NT-proBNP 是由心脏心室肌细胞分泌的BNP 前体经酶切后产生,无生物活性,相对于BNP 半减期较长、稳定、敏感,已广泛应用于心衰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11]。贫血时, 心肌或组织低氧血症导致交感神经兴奋,神经内分泌激活,细胞因子释放,诱发并加重心衰进程。 贫血时由于血液稀释、炎症反应、铁缺乏、肾脏疾病、营养不良和细胞因子的产生等因素的复杂相互作用,导致慢性心衰的发生。 贫血与心衰患者死亡率的增加、住院及心衰加重等相关。

本研究中慢性心衰患者出院时绝大多数服用了ACEI/ARB 类药物、β 受体拮抗剂和利尿剂,基本遵循了指南的推荐。 随着全国心衰中心的建设,心衰的治疗越来越规范,ACEI/ARB 类药物、β 受体拮抗剂等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心衰的死亡率,但心衰的再次入院率、死亡率仍很高。 在临床上,应重视LVEF、NT-proBNP、Hb 浓度等影响心衰预后的因素,加强心衰防治措施的实施,努力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

表2 以再住院或死亡为终点的Cox 回归分析结果

猜你喜欢

房颤心衰死亡率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脂肪酸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预防房颤有九“招”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