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夜间高血压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分析

2020-07-23李晓芸刘亚梅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2期
关键词:本院收缩压波动

徐 江,李晓芸,刘亚梅

(1.秦皇岛市骨科医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2.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卒中(CIS)和出血性卒中[1]。高血压是CIS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了解血压波动,控制血压能够一定程度上预防和减少CIS的发生。血压波动指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是影响预后和病情转归的重要因素,CIS可能受血压的昼夜节律性变化而变化[2]。本次研究以本院于2019年1月~4月收治的56例高血压患者为例,探讨夜间高血压与CIS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本院于2019年1月~4月收治的56例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CIS 23例、单纯高血压33例。CIS组中男女各有13、10例,年龄在58~75岁,平均(65.88±12.14)岁;单纯高血压组中男女各有1 6、1 7 例,年龄在55~78岁,平均(66.34±12.07)岁。本研究上报我院伦理委员会,并获得批准,利用统计学软件对各组患者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得到无差异(P>0.05),可比较。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用日本TM-2430型动态血压测量仪,监测患者24 hABPM,分别记录患者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7:00~22:59分视为白天,23:00~6:59分视为夜间时段。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并根据ABPM监测血压波动节律将两组患者分为杓型、非杓型、超杓型和反杓型血压,对比两者血压类型分布。

1.4 统计学

采用SPSS 20.0软件统计对研究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而计数资料以为n(%)表示,并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两组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对比

CIS组、单纯高血压组患者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值对比,P>0.05,详见表1。

2.2 两组血压波动类型分布情况

C I S 组反杓型病例3 9.1 3%明显多于单纯高血压组6.06%,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对比(mmHg,±s)

表1 两组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对比(mmHg,±s)

组别 收缩压 舒张压CIS组(n=23) 146.45±15.11 96.25±17.42单纯高血压组(n=33) 145.82±12.18 95.24±15.24 t 0.6982 0.0480 P 0.4034 0.8265

表2 两组血压波动类型分布情况[n(%)]

3 讨 论

受生物钟的影响,人的血压也呈现昼夜节律性变化,血压波动的情况不同也可能影响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3]。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以收缩压和舒张压来判断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上无意义,夜间血压情况与CIS的发生并无明显的关联。而从两组血压波动类型分布情况来看,CIS组反杓型的情况更多,反杓型是指夜间血压高于白天血压5%的情况,这也能从一定长度上说明,夜间高血压可能增加CIS的风险[4]。这可能是因为夜间血压升高,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引起儿茶酚胺大量分泌,促使血中ADP浓度增加,血液粘滞度增加,影响了脑组织微循环灌注,更容易导致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引发CIS。

综上所述,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异无法判断夜间高血压与CIS是否有关联,而通过血压波动类型来看,反杓型血压与CIS更有相关性。

猜你喜欢

本院收缩压波动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羊肉价回稳 后期不会大幅波动
11月汇市:波动率降低 缺乏方向
微风里优美地波动
2019年国内外油价或将波动加剧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