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0-07-23丁伟芳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2期
关键词:孔镜椎间盘腰椎间盘

丁伟芳

(长治市中医医院,山西 长治 046000)

在临床中腰间盘突出症是比较常见的骨关节疾病,也是导致患者腰腿疼的重要因素之一[1],主要的因为突出的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并且释放的炎性因子所致,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因此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患者的康复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腰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分别给予不同治疗方式进行了分析,详见下文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9年8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5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本次研究主体。采取奇偶分组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0例。其中实验组男141例,女109例;平均年龄为(48.1±5.6)岁,对照组男140例,女110例;平均年龄(49.2±5.8)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符合研究的正态分布,P>0.05,可用于本次研究。

1.2 治疗方法

皮椎间盘镜系统治疗应用于对照组患者,对于病变部位定位后行全麻,指导患者仰卧位,首先将视野范围内的软组织进行清除,应用电凝止血方式止血,充分暴露黄韧带,之后进行剥离和咬除,充分暴露硬囊膜及神经根,最后将病变组织采用环形处理实施摘除。

实验组行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在术前行MRI和X线检查,确定突出部位,然后给予局麻处理,应用18号穿刺针针对椎间盘病变位置进行穿刺,针尖到达关节突前下缘的时候停止进针,取出针芯,把导丝留在原位。注入造影剂性椎间盘造影,经透视确认部位后取针并且以穿刺点为中心用小型手术刀在进针处做7 mm左右切口,并针对小关节突方向逐级扩张导管。将导管退出后,置入最小的蓝色环钻直至上关节突尖端,采用环锯将关节突以及增生位置清除。取出蓝染髓核暴露神经,用双极电凝消融纤维环内芽组织,促进纤维环开口部位发生皱缩。

1.3 观察指标

比较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各项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分析数据以SPSS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和技术资料分别以n(%)和(±s)表示,差异检验分别为x2和t,当计算结果显示为P<0.05,代表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的ODI指数以及VAS评分方面对比,实验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ODI指数以及VAS评分(±s,分)

表1 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ODI指数以及VAS评分(±s,分)

组别 n ODI VAS实验组 250 6.85±2.06 2.06±0.52对照组 250 9.78±1.97 4.19±1.08 t 16.2532 28.0964 P 0.0000 0.0000

实验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

3 讨 论

现阶段在我国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的今天,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由于其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并且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等优势所以被临床广泛的应用,针对传统的治疗方式而言,TESSYS技术治疗效果更加确切,促进患者的康复速度和提高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的ODI指数以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

综上所述,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术中指标,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孔镜椎间盘腰椎间盘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经皮后外侧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推拿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