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固定架治疗骨创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研究
2020-07-23何春旭
何春旭
(青海省海南州人民医院,青海 海南 813000)
骨创伤属于常见的骨科疾病,一般是指患者发生外伤时的开放性骨折或突出的骨折块肢体清除时导致其失活骨也受到清除。该病会改变患者患肢形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成角、缩短等症状,且患者会伴随剧烈疼痛以及大量的内出血。若存在股骨、骨盆以及多发性骨折等情况,不仅给治疗加大了难度,还极易引发患者休克,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对骨创伤患者实施外固定架治疗并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10月间到我院就诊的60例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60例骨创伤患者分为外固定组和内固定组,每组各30例。本研究所选60例骨创伤患者均在我院拥有完整病历资料,且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并签署知情书,排除无法正常交流沟通患者以及患有心肝肾等严重功能障碍患者。其中外固定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4~76岁,平均46.57±5.41)岁。内固定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3~77岁,平均(46.48±5.39)岁,60例患者中摔伤23例,车祸11例,高空落物砸伤7例,坠落伤19例。外固定组和内固定组患者的创伤原因及年龄等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给予内固定组患者常规内固定方案进行治疗,具体为:患者入院后给予腰硬联合麻醉,使其保持仰卧体位,而后将其骨折中心作为切口位置。操作时,操作人员要保持其操作的精准度,防止患者骨膜出现较大范围的剥离,而后清理患者骨折端处的已损伤的组织,采用骨板和金属螺钉固定患者断端时,要保持其断端缺口处于平整,最后在X线下应用手术或针拔等方法进行复位,复位后给予内固定架处理。
给予外固定组外固定架方案进行治疗,具体为:麻醉方式及体位同内固定组相同,而后牵引患者骨折位置,对于开放性骨折患者,首先要对其进行清创处理,而后在骨折端的远端及近端均采用外固定螺钉进行固定操作,最后放置外固定架;闭合性骨折可直接给予闭合性复位,待复位准确后可直接放置外固定架。治疗中根据骨创伤患者的不同需求对其外固定架压力进行适当调节增压,最后拧紧螺丝。
1.3 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估
比较外固定组和内固定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效果评估:优:患者术后的肢体活动及骨折情况得到完全恢复,无任何不良反应及疼痛感;良:患者术后的肢体活动及骨折情况有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及疼痛感基本消失;合格:患者术后的肢体活动及骨折情况有所好转,但仍存在明显的临床症状及疼痛感;差:患者术后的肢体活动及骨折情况没有任何改变甚至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
2 结 果
2.1 外固定组和内固定组优良率情况的比较
如表1所示,外固定组的优良率为93.33%,内固定组的优良率为66.67%,外固定组明显高于内固定组,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意义(P均<0.05)。
表1 外固定组和内固定组优良率情况的比较[n(%)]
3 讨 论
骨创伤在临床上具有较为复杂的症状,不仅要对患者骨折处软组织的损伤进行考虑,还要对其进行精准定位,若治疗时选择了不恰当的治疗方案,不仅会使患者预后不佳,严重时还会使患者患肢出现畸形愈合或不愈合等情况,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将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而相关研究表明[2],外固定架在治疗骨创伤患者时不仅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更重要的是其应用期间的灵活性,不仅有效避免了内固定方案中影响患者局部血液循环困难的缺陷,还能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操作,对患者的骨折部位可进行有效的保护,治疗效果良好。而本研究结果显示,外固定组的优良率为93.33%,内毒鼎足的优良率为66.67%,外固定组明显高于内固定组,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意义(P均<0.05)。
综上所述,相对于内固定方案,对骨创伤患者实施外固定架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治愈的优良率,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