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根不同部位特征图谱研究*
2020-07-23史素影俞年军彭代银张雨雷葛德助SvenSchroder韩荣春
史素影,俞年军△,彭代银,张雨雷,朱 强,葛德助,马 磊,Sven Schroder,韩荣春
(1.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2;2.亳州市皖北药业有限公司,安徽 亳州 236800;3.安徽普仁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安徽 亳州 236800;4.安徽济人药业有限公司,安徽 亳州 236800;5.汉堡大学附属埃彭多夫医院汉萨美安中医中心,汉堡 埃彭多夫 20095)
毛莨科植物芍药P.lactiflora Pall.的根,水煮去皮或去皮水煮后干燥作白芍药用,味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1]。亳州芍药栽培历史悠久,栽种品种是芍药,花红单叶,种植面积大,亳白芍为白芍道地药材来源之一,在安徽省亳州市的各乡镇皆有种植。亳白芍色白粉足、产量亦大,于每年的九、十月份采挖,采收后的药材经产地初加工后销往各地。白芍的加工需要去皮,关于去皮的处理,自古便有详细记载,如张仲景的《金匮玉函经》中有“刮去皮”[2]、《雷公炮制论》中有“以竹刀刮去粗皮并头土”[3]、《本草图经》中有“采得刮净去皮”[3]等。相关研究表明,芍药根所含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单萜及其苷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鞣质(主要是以没食子酸为基础)、酚酸和多糖等[4-8]。诸多文献报道的具有相对明确药理活性的成分有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没食子酰葡萄糖等[9-13]。一般芍药根去皮处理除去的“皮”包括全部的栓皮部和少量的韧皮部,余下晒干的药材由部分的韧皮部和全部的木质部组成,“去皮”势必会对化学成分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药材的药理作用。本文则把新鲜的亳白芍根的栓皮、韧皮和木质部剥离,并建立HPLC特征图谱,探讨不同部位中化学成分的差异,为后期研究白芍赤芍不同功效主治的成因奠定基础。
1 材料
1.1 仪器与试剂 Agilent 126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G1311X四元梯度泵,G1329自动进样器,G1316A柱温箱,G1315G二级管阵列检测器);CP225D型1/10万电子分析天平(德国Sartorius公司);Milli-Q Gradient A10超纯水仪(密理博上海贸易有限公司);AS30600BT系列超声波清洗仪(天津奥特赛恩斯仪器有限公司)。
芍药苷(批号X12ABC33672,纯度≥98%)、氧化芍药苷(批号P12N9S74762,纯度≥98%)购于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芍药内酯苷(批号DST190120-071,纯度≥98%)、苯甲酰芍药苷(批号DST190719-053,纯度≥98%)、没食子酸(批号 DST190715-08,纯度≥98%)、苯甲酸(批号DST190609-001,纯度≥98%)、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批 号DST190517-001,纯度≥98%)购于乐美天医药公司;乙腈(瑞典oceanpak,色谱纯);超纯水、蒸馏水(自制);磷酸(天津永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色谱纯);乙醇(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分析纯);甲醇(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色谱纯)。
1.2 药材 本实验所用芍药根由课题组采挖于于安徽省亳州市,经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俞年军教授鉴定皆为毛莨科植物芍药P.lactiflora Pall.的根。样品信息见表1。
表1 白芍样品信息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Top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 0~40 min,5%~50%A;40~41 min,50%~5%A;41~45 min,5%A;柱温 30 ℃;流速 1.0 mL·min-1,检测波长230 nm,进样量10 μL。
2.2 溶液的制备
2.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芍药苷、氧化芍药苷、芍药内脂苷、苯甲酰芍药苷、没食子酸、苯甲酸、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对照品适量,用甲醇配成含芍药苷 1.1 mg·mL-1、氧化芍药苷 0.6 mg·mL-1、芍药内脂苷 1.0 mg·mL-1、苯甲酰芍药苷 0.6 mg·mL-1、没食子酸 2.2 mg·mL-1、苯甲酸0.1 mg·mL-1、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 1.8 mg·mL-1的混合对照品溶液。
2.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药材粉末(过4号筛)约 10 mg,精密称定,置 2 mL EP(eppendorf)管中,加50%乙醇1 mL,超声处理30 min,取出,摇匀,滤过,取续滤液。
2.3 方法学考察
2.3.1 精密度实验 取同一混合对照品溶液,按照2.1项下色谱条件,连续进样6次,记录色谱图,以芍药苷峰(峰4)为参比峰,计算各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相对峰面积的RSD均小于2.0%,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3.2 稳定性实验 取同一批供试品溶液,分别在0,2,4,6,8,12,24 h 按照 2.1 项下色谱条件进样,记录色谱图,以芍药苷峰为参比峰,计算各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相对峰面积的RSD均小于2.9%,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性良好。
2.3.3 重复性实验 取同一批样品,按照2.2.2项下方法平行制备6份溶液,按照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记录色谱图,以芍药苷峰为参比峰,计算各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相对峰面积的 RSD均小于2.7%,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
2.4 特征图谱建立 将18批样品,按照2.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照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导出色谱图。将栓皮部、韧皮部、木质部样品色谱图分别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版),进行共有峰处理。S1、S7、S13自动校正匹配,生成对照特征图谱,分别得到3组样品的特征图谱,对照品图谱、样品叠加图及特征图谱见图1。
图1 混合对照品、样品图谱及特征图谱
2.4.1 共有峰确认 根据3组样品的特征图谱分析结果,栓皮部有15个共有峰,韧皮部有13个共有峰,木质部有7个共有峰。经过与对照品比对,指认了7个特征峰,2号峰为没食子酸,4号峰为氧化芍药苷,6号峰为芍药内酯苷,7号峰为芍药苷,8号峰为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10 号峰为苯甲酸,12号峰为苯甲酰芍药苷,其余峰对应的化合物未知。
2.4.2 相似度分析 将18批样品的色谱图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版)软件,对各图谱进行相似度计算,结果见表2。相似度结果分析表明,栓皮部组内(S1~S6)相似度均不小于0.900、韧皮部组内(S7~S12)相似度均不小于0.920、木质部组内(S13~S18)相似度均不小于0.994,说明同一部位的化学成分类似;栓皮部与韧皮部的相似度位于0.841~0.974之间、栓皮部与木质部的相似度介于0.586~0.766之间、韧皮部与木质部的相似度在0.653~0.928之间,表明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有差异,栓皮部与木质部的差异最大。
表2 样品图谱的相似度
2.4.3 聚类分析 将18批样品按栓皮部的15个峰的峰面积数据导入SPSS 23.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韧皮、木质部无峰的峰面积记为0),以平方欧式距离为测量区间,采用质心聚类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14],见图 2。18 批样品被分成 3 类,S1、S6(栓皮部)未与S2、S3、S4、S5聚为一类;S13 ~ S18(木质部)聚为一类,S2 ~S5(栓皮部)聚为一类,S7~S12(韧皮部)聚为一类。因此,除S1、S6外,聚类分析将栓皮、韧皮和木质部分别聚为一类,其中栓皮和韧皮中化学成分较木质部相近。因实验样品的选取未控制药材的栽培年限、生长环境等的一致,各组内图谱存在差异,导致S1、S6不与栓皮组其余4个样品聚为一类且栓皮组PCA得分差异大,可见生长年限和环境条件对芍药根化学成分的影响,由外向内逐渐减弱。
图2 聚类树状图
2.4.4 主成分分析 将18批样品的15个峰的峰面积数据导入 SPSS 23.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各共有峰方差贡献表,见表3,15个峰中得出3种主成分,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70.82%,第2主成分贡献率为12.26%,第3主成分贡献率为8.42%,3种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91.50%。将样品的15个峰峰面积导入 SIMCA-P(11.0)中,进行主成分分析[15],得到峰得分图和样品PCA得分图,见图3、图4。由峰得分图可知,6、10和7号峰为3个主成分峰,3个主要成分分别为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和苯甲酸。从样品PCA得分图可看出S13~S18即木质部彼此靠近,S7~S12即韧皮部彼此靠近但较木质部松散,S1~S6代表的栓皮部则最分散、彼此疏离,此结果与聚类分析一致。
图3 峰得分图
图4 样品PCA得分图
表3 总方差解释
2.4.5 主要成分含量测定 取2.2.1项下的对照品溶液用甲醇分别稀释至 1/2、1/5、1/10、1/20、1/40 倍,得到6个不同浓度的混合对照品溶液,按2.1项下的色谱条件进行检测,平行测定3次,求平均值,以对照品浓度(X)与峰面积(Y)计算标准曲线。由主成分分析可知,芍药苷、芍药内脂苷和苯甲酸为主要成分,3个主要成分的线性关系见表4,含量测定结果见表5。
表4 3个主要成分的线性关系
将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结果进行方差分析,3个主要成分的含量在栓皮部、韧皮部和木质部间两两比较,比较结果见图5。由图5可知:芍药内酯苷在栓皮部和韧皮部的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芍药苷在栓皮部、韧皮部和木质部的含量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苯甲酸在栓皮部中的含量高于韧皮部,木质部中含量极低。
表5 含量测定结果(n=3)
图5 不同部位主要成分的含量比较(**P<0.01)
3 讨论
本实验通过HPLC法得到了芍药根栓皮部、韧皮部和木质部的容易识别、分离度较好的特征图谱,3个部分的特征图谱显示:栓皮部分离出 15个共有峰,韧皮部分离出 13个共有峰,木质部分离出 7个共有峰。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和苯甲酸3个主要共有成分在各部分的分布情况并不像预期的那样,在3个部位含量的从外向内依次显著递减。但结合特征图谱的共有峰数和样品PCA图来看,栓皮部提取液能分离出更多的成分且浓度稍高,木质部提取液分离出的成分少且浓度较低,韧皮部则介于两者之间。
本实验研究的对象是亳州栽培芍药的新鲜根,采挖后立即洗净泥土,分取栓皮、韧皮和木质部,药材稍干后分取较困难。对于提取溶剂的选择,文献资料报道的主要有有乙醇-水、甲醇-水的不同比例,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发现这些不同比例溶剂对成分的提取效率稍有差异,但对芍药中常见成分提取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选用50%乙醇提取;流动相与检测波长的选择,基于已有的文献报道,采用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选择为230 nm;数据结果分析处理的方法亦参考了相似的文献报道[16-20]。中药白芍的加工中需去皮,一般去皮处理,除去的不仅有栓皮,还有少部分的韧皮。由含量测定结果可知,去皮与否对芍药苷含量影响不大,对芍药内酯苷和苯甲酸的含量影响较大,这或许是导致白芍、赤芍功效不同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