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CT评估对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影响研究

2020-07-23石通和袁伟明温金焘陈建球刘一帆周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3期
关键词:线片术式分型

石通和 袁伟明 温金焘 陈建球 刘一帆 周敏

老年人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后,应结合骨折分型、临床表现、全身状况及局部特点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以确保治疗效果,这就需要临床术前对患者骨折情况进行详细评估,避免延误治疗时机[1]。目前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术前骨折结构、分型的评估往往采取X线片进行检查,但该检查方式在骨折分型的诊断中缺乏准确性,导致医师难以选择恰当的术式,不利于患者恢复[2]。针对此种情况,有学者研究指出[3],三维CT具有图像清晰、立体性强等特点,将其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的术前术后评估中,或可取得良好的评估效果,从而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本文分析三维CT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7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依据患者意愿分为X线片组和三维CT组,每组39例。X线片组患者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2.62±4.21)岁;男20例,女19例;骨折部位:外侧23例、内后侧壁16例。三维CT组患者年龄61~85岁,平均年龄(74.66±2.41)岁;男21例,女18例;骨折部位:外侧22例、内后侧壁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股骨粗隆间骨折相关诊断标准[4];经髋部正位X线片检查确诊者;签署研究知情协议书者。排除标准:先天性髋关节发育畸形者;骨折手术禁忌证者。本研究方案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开展。

1.2 方法 术前,X线片组采用X线片拍摄进行检查,仪器为日立医疗系统(苏州)有限公司生产的数字化移动式X射线机,产品型号:Sirius Starmobile tiara-Ⅰ(P);三维CT组采用三维CT重建技术进行检查。术后,两组均采用三维CT重建技术进行检查。

三维CT检查方法:指导患者取平卧位,伸直健侧下肢,采用16排螺旋CT机(日本东芝)进行检查;扫描范围为髂前上棘至股骨中段,扫描模式选择高清,层厚设置为0.5 mm;采用三维成像技术,通过多平面重建窗口(MPR)对股骨粗隆间进行冠状位、失状位及横断面成像检查;另外,再开3D窗口作三维重建,3D以表面透视及表面覆盖法进行成像检查,同时多方位(360°)观察3D图像,建立完整的骨骼解剖三维形态模型,明确股骨解剖轴线。临床医师依据所得影像学资料对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类型进行辨别,同时,为不同骨折类型的患者选取相应术式如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经皮加压钢板(PCCP)或动力髋关节螺钉(DHS)内固定术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术前骨折分型、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及术后3个月骨折复位情况(CSA、FNAA、NSA)。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5]:用于评价髋关节功能,包含关节活动度、畸形、功能、疼痛4个方面,总分100分,≥90分为优秀,80~89分为较好,70~79分为尚可,<70分为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骨折分型比较 三维CT组患者骨折端不稳定占比79.49%高于X线片组的51.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前骨折分型比较[n(%)]

2.2 两组患者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 三维CT组患者术后的Harris髋关节评分高于X线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分)

注:与X线片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骨折复位情况比较 三维CT组患者术后的CSA大于X线片组,FNAA、NSA均小于X线片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骨折复位情况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术后骨折复位情况比较()

注:与X线片组比较,aP<0.05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指发生于股骨上端大粗隆、小粗隆之间的骨折,主要由外界暴力或老年群体的生理特性(骨质疏松)引起,多见于老年群体,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治疗,患者致残、致死率较高。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目标首先是优质复位,然后内固定保障在骨折愈合前可承载足够应力早期部分负重活动,最终有效恢复患者肢体功能。骨折情况、骨质条件、复位好坏、内固定方式都是影响固定效果的因素。治疗前需要将这些因素评估好,保证骨折的高质量复位(外侧壁的完整,内侧壁有效支撑)和可靠固定。有文献报道多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失败病例源于不稳定性骨折,而粗隆间骨折稳定性与大、小粗隆的完整性密切有关,AO分型中主要有后内侧壁粉碎骨折并波及转子下以及逆转子骨折类型,而Evans分型中不稳定骨折包括内侧结构或(和)外侧结构粉碎骨折类型。临床上不同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类型手术方式不同,固定方式主要有髓内固定[GAMMA钉、股骨近端髓内钉(PFN)、PFNA等]和髓外固定[PCCP、DHS、动力髁钢板(DCS)等]两大类,内固定物选择不当很容易导致术后退钉、螺旋刀片切出、固定物断裂等内固定失效并发症,甚至出现骨折不愈合、髋内翻等致畸、致残严重后果。因此,术前影像学评估尤为重要,就目前而言,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检查,临床常采用X线片检查方式,但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复杂,且骨折块结构交错重叠,X线检查患者骨折情况具有一定难度[6]。而随着医学影像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三维CT重建技术逐渐被应用于临床骨折检查中,有学者表示[7],该检查方式能够清晰、立体地显示骨折结构情况,对临床医师确定骨折分型及选择合适术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维CT重建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影像学技术,其主要原理为通过计算机对生物组织结构影像的连续图像进行后处理,从而获取三维图像并进行定量测量。本研究对三维CT重建技术、X线片检查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的术前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后,三维CT组患者骨折端不稳定占比79.49%高于X线片组的51.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维CT重建技术术前评估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的骨折分型准确性显著高于X线片。分析结果产生原因为:X线片通常无法清晰显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骨折线,且图像立体感、直观感不强,难以客观、准确地反映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真实情况,易导致临床医师将部分不稳定骨折误诊断为稳定性骨折,影响术式选择,不利于患者恢复[8]。而相比之下,三维CT重建能够直观反映患者骨折部位情况,由矢状位、冠状位、横断面成像,有助于临床医师更为准确地对患者股骨近端解剖结构进行观察、分析,并创建骨骼三维几何解剖形态模型和股骨解剖轴线,利于医师准确评估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情况,进而提高骨折端分型检出率[9]。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三维CT组患者术后的Harris髋关节评分高于X线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CT组患者术后的CSA大于X线片组,FNAA、NSA均小于X线片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示三维CT重建技术检查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的术后疗效明显优于X线片组。究其原因与三维CT术前评估相关:术前,三维CT可通过MPR,以360°任意方位观察患者骨折端情况,尤其是后方粗隆嵴骨结构复杂位置,同时清晰显示骨折线位置、骨折类型、碎骨移位情况、骨折块大小以及数量等,客观、真实地显示骨折情况,利于临床医师更好地掌握患者病情,依据检查结果为患者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提高治疗效果[10]。而对于术后疗效,上述结果亦指示,经三维CT评估并选择合适术式进行治疗后,患者的骨折解剖复位情况、髋关节功能、畸形情况、运动范围及疼痛情况均较好。就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而言,术式的选择极为重要,而在本研究中,较之X线片,三维CT能够更为准确地检出患者骨折分型,进而指导医师为患者选取更为合适的手术术式,由此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三维CT评估对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影响较大,该检查方式能够客观、真实地评价患者的骨折情况,为临床医师确定患者的骨折分型提供重要参考资料,促使其依据骨折分型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从而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恢复。

猜你喜欢

线片术式分型
体检要不要拍胸部X 线片
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1例
不同术式治疗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的效果比较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锥形束CT 与根尖X 线片诊断根尖病变的准确性对比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