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CT、MRI和PET-CT诊断的对比研究

2020-07-23刘姝邑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3期
关键词:鼻咽癌淋巴结病灶

刘姝邑,张 玲,文 智*

(1.新疆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CT室,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2.新疆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咽后淋巴结转移是鼻咽癌患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在治疗后期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因而在临床治疗当中,通过影像检查方式,及早判断转移情况,具有显著治疗价值。目前,在癌症影像诊断当中,PET-CT检查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结合我院收治的鼻炎癌咽后淋巴结转移患者进行CT、MRI和PET-CT检测分析,对具体检测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120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患者,进行CT、MRI和PET-CT检测分析,患者年龄39~79岁,平均(65.43±7.89)岁。

1.2 方法

CT采用GE discovery HD750 CT模拟定位机,进行平面扫描以及增强扫描,对患者进行从头至锁骨下缘的水平扫描,扫描距离与厚度控制在3 mm,螺距控制在7.5 mm,获得扫描图像之后,通过融合重建,进行软件解读以及系统测量。

MRI采用Siemens3.0磁共振成像扫描系统,进行横断面扫描、冠状面扫描,扫描范围为患者头顶至锁骨下缘1cm,扫描层距与厚度控制在5 mm左右,螺距控制在0.5 mm左右。

PET-CT主要采用Philips Ingenuity TF PET/CT扫描仪,显像剂18F-FDG 为科室自行生产合成。对患者进行放射程度检测扫描厚度控制在4.25 mm左右,扫描范围如上所示,患者进行PET-CT检测扫描之前,要处于禁食4小时状态。进行检测之前,测量血糖范围记录PET-CT活性。采用有序子集迭代方式,进行扫描图像传送,并针对PET-CT图像融合图像,进行帧与帧差异式样分析从而判断鼻咽癌咽后结合转移的具体浓聚程度、病灶位置,结合CT检查所见的相应兴趣区,从而获得病灶的具体放射性活度。

1.3 观察指标

观察CT、MRI和PET-CT检测方法在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过程当中,针对不同横径淋巴结转移现象的诊出率,主要分组标准为0.4~0.9 cm、1.9~1.0 cm、≥2 cm。

2 结 果(见表1)

表1 三种检测方式对不同横径淋巴结转移检出率对比[n(%)](分)

3 讨 论

咽后淋巴结转移是鼻咽癌患者的常见疾病,病灶位置一般位于咽候间隙,从外缘侧生长,在临床检测当中难以通过病理活检方式测得,目前临床当中主要采用影像学检查办法,对患者的内测组咽后淋巴结转移问题进行分析。诊断当中发现患者内侧组咽后淋巴结呈现肿大现象。通过PET-CT检测方式,对于≥2.5 cm淋巴结转移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患者淋巴结发展比较大,存在假性阴影,因而可能会导致检查存在转移漏诊情况。另一方面,PET-CT检查方式与肿瘤细胞内糖代谢有关,如果转移淋巴结无法获得充足血液供给,那么代谢情况就会不活跃,细胞处在缺氧状况,对于PET-CT的吸收和浓聚减少,影响正常影相析出。临床检测还发现,PET-CT检测方式,由于噪声控制不良,在淋巴结转移过程当中可能会导致细胞边缘失真,影响分辨率。在这方面,相对于CT、MRI检测方式来说,PET-CT检测方式仍需要融合图像定位,对肿瘤周边的容积效应进行差异化分析,避免检测过程当中由于带状IE造成分辨率下降,影响实际检测效果。

综上所述,CT、MRI和PET-CT检测方式的具体检测结果与淋巴结转移的直径大小密切相关,相对于PET-CT检测方式来说,CT、MRI检测方式在淋巴结检测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猜你喜欢

鼻咽癌淋巴结病灶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PSMA-靶向18F-DCFPyL PET/CT在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病灶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中医药治疗鼻咽癌研究进展
术中超声在颅内占位病灶切除中的应用探讨
鼻咽癌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64排螺旋CT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精细解剖保护甲状旁腺技术在甲状腺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