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采用全脑放疗联合靶向治疗与同步放、化疗治疗临床效果评价

2020-07-23潘兆军谢欣欣王秀文梁继珍陈春果易基群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3期
关键词:全脑靶向肺癌

潘兆军,谢欣欣,王 林,王秀文,梁继珍,李 理,陈春果,易基群*

(1.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肿瘤科,广东 广州 510220;2.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肿瘤科,广东 广州 510000)

非小细胞肺癌终末阶段,癌细胞向患者脑部转移,该阶段治疗十分重要,如治疗效果不好,患者普遍生存期不超过3个月[1]。同步放、化疗是临床中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常规方式,通过放、化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其临床效果不佳。当前采用全脑放疗与靶向治疗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极大改善患者肺癌脑转移症状,控制患者癌细胞转移及发展进程,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存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所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74例,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37)与参照组(n=37)。其中,实验组男性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21例,女性患者16例。最小年龄35周岁,最大年龄79周岁,中位年龄(58.6±10.4)周岁。有鳞癌患者11例、腺癌患者16例、鳞腺癌患者7例、大细胞癌患者3例。参照组男性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23例,女性患者14例。最小年龄34周岁,最大年龄81周岁,中位年龄(59.3±9.7)周岁。有鳞癌患者13例、腺癌患者15例、鳞腺癌患者6例、大细胞癌患者3例。纳入标准:核磁共振成像检查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的患者;预计生存期超过3个月的患者;脑部影像学检查发生脑转移的患者。排除标准:心脏、肺部、肝脏及肺部功能不全的患者;无法配合本研究的患者;对本研究应用药物过敏的患者。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种、脑转移病情等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不具备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分组方式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同步放、化疗模式,患者在X线指导下从中点实施对穿照射,放疗剂量为30 Gy,每星期行放疗5次,每次3 Gy,放疗时间共计14日[3]。针对部分病情较轻、脑部肿瘤病灶不超过5个的患者,可酌情调整放疗剂量。化疗采用铂类药物为主,给予患者培美曲塞二钠注射液(山西振东泰盛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249),每日静脉滴注0.5 g/m2;给予患者顺铂注射液(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357),每日静脉滴注25 mg/m2;给予患者紫杉醇注射液(北京四环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066),每日静脉滴注0.5 g/m2。化疗总时间为3疗程,每疗程4星期[4]。实验组实施全脑放疗与靶向联合治疗模式,放疗模式与参照组一致,给予患者盐酸厄洛替尼片(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0030),每日口服1次,每次0.15 g[5]。

1.3 观察指标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脑转移控制效果包括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病情发展等4类,均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实体瘤治疗效果评价标准予以评估,其中,完全缓解为肿瘤病灶消失、4星期随访均未见复发;部分缓解为肿瘤病灶体积减少幅度超过50%;疾病稳定为患者肿瘤病灶有所缩小,缩小比例低于50%,或患者肿瘤病灶增大不超过25%;病情发展为患者肿瘤病灶体积有所增长,增长超过25%[6]。脑转移控制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观察并记录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并通过电话及门诊随访对比患者1年期间及2年期间生存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19.0软件对比74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相关数据,实验组与参照组脑转移控制效果、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中位生存期情况行x2检验,采用(n,%)表示。P<0.05为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脑转移控制效果比较

实验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控制率(86.49%)高于参照组(54.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脑转移控制效果比较[n(%)]

2.2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1.08%)高于参照组(51.3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5.41%)明显低于参照组(24.3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2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表3 2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2.4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比较

实验组1 年生存率(7 0.2 7%)及2 年生存率(43.24%)均高于参照组(43.24%、16.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比较[n(%)]

3 讨 论

非小细胞肺癌是临床中肺癌常见类型,超过70%的肺癌患者均为非小细胞肺癌,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癌细胞脑转移问题十分严峻,临床中多采用放、化疗相结合的方式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但其临床化疗效果不佳,加之化疗不良反应较大,部分患者耐受性较低,不仅不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对患者心理造成严重影响[7]。鉴于此,为改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对患者实施全脑放疗与靶向治疗联合模式,其临床效果较好[8]。全脑放疗目前在临床中的应用较为普遍,通过放疗破坏患者血脑屏障,有效提升药物的治疗效果,促使患者药物更好的作用于脑组织之上,提升肿瘤细胞死亡率,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9]。在全脑放疗的基础之上,于患者肿瘤点实施靶向药物治疗,是当前临床中治疗各种癌症的发展趋势,该种方式避免了传统化疗对患者全身细胞造成的影响,药物仅针对患者病灶处实施治疗,加速肿瘤细胞的凋亡[10]。因此,通过全脑放疗+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有效控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脑转移速度。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证实,针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实施全脑放疗与靶向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其脑转移控制效果、临床治疗效果较好,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比例较低,使患者1年及2年生存率得以保障,全脑放疗与靶向治疗模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全脑靶向肺癌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全脑CT灌注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靶向治疗 精准施治 为“危改”开“良方”
SmartKey脑力空间组织的全脑开发体验课开课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