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 采用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2020-07-23马真真
马真真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安徽 合肥 230011)
支原体肺炎是因支原体感染而引发的一种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乏力、咳嗽、发热,通常患者的肺部体征不明显,且发病较为缓慢。小儿为支原体感染肺炎的高发人群,患病后患儿的心脏、肾脏、大脑等相关组织发育均会受到影响[1]。研究发现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儿的治疗疗效,因此本文对个性化护理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具体见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8年8月~2019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肺炎支原体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33例、女性患儿27例;年龄区间为1~3岁,中位数年龄为(2.4±0.9)岁。按照计算机表法的方式将所有患儿区分成个性化护理组和基础护理组,对比基础资料结果为P>0.05。
1.2 方法
基础护理组患儿接受常规基础性护理,个性化护理组则行个性化护理,具体护理措施请见如下:(1)体征:对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检测,每隔2h为患儿测量一次体温,如患儿体温超过38.5℃,则需要给予患儿降温处理;
(2)神经:患病期间如患儿出现抽搐的情况,说明支原体感染已经对神经系统产生了影响。一旦出现抽搐,则需为患儿垫上牙垫,同时给予患儿镇静类药物[2];
(3)体能:指导患儿进行适当的运动,促进患儿体能的恢复,进行有效的呼吸运动,能够促进患儿肺功能的恢复;
(4)饮食和口腔:通常患儿会出现口腔溃疡的情况,所以需要注意对患儿进行口腔护理。同时还需要为患儿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患儿维生素、蛋白质和热量的摄入,主要以半流食或是流食为主。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后的疗效,可分为痊愈、有效和无效;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数据的对比用百分比(率)表示,行x2检验,得到P<0.05的结果时,验证了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疗效对比
患儿治疗疗效显著优于基础护理组,其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患儿治疗疗效情况对比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基础护理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基础护理组,数据对比差异为P<0.05,具体见表2。
表2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情况
3 讨 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儿童为该病的高发人群,患儿患病后临床主要症状为咳嗽、发热、乏力、头痛等,仅会出现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情况,但因儿童体积处于发育期,肺炎支原体感染会对儿童的机体发育造成影响,因此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后需要给予患儿积极地治疗和护理措施,促进患儿的康复[3]。
因基础护理的效果不甚理想,本文对个性化护理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在本文的研究中,个性化护理包括体征、神经、体能、饮食和口腔护理,全方面系统化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有效的促进了患儿的恢复,显著的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中数据显示,个性化护理组患儿治疗疗效高于基础护理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基础护理组,数据对比差异均为P<0.05。
综上所述,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不仅有利于改善患儿的预后效果,同时还能显著降低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因而该种护理措施具有广泛应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