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在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中的应用
2020-07-23侯素菊
侯素菊
(航天中心医院,北京 100049)
子宫内膜息肉是常见的子宫内膜病变之一,常见于生育年龄女性,发病率为5.7%~25.0%[1],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阴道不规则出血等,严重时会并发贫血、感染等,严重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也有患者没有症状,只有检查超声时才发现。目前认为宫腔镜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对于有症状的患者,可进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据报道,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的成功率大于80%,但有较高的复发率,约为10.3%[3],因此,宫腔镜下息肉电切术虽然效果显著,但术后复发率较高,所以术后积极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4-5]。本研究中,对比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服用地屈孕酮与宫腔放置曼月乐对术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预防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2月航天中心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4~48岁,平均年龄为(36.82±4.26)岁,病程为8~36个月,平均病程为(23.83±4.52)个月,观察组患者年龄为25~49岁,平均年龄为(35.07±4.45)岁,病程为10~34个月,平均病程为(24.46±4.3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取膀胱截石位,宫腔镜下电切内膜息肉蒂部,切除息肉送病理检查,排除恶性可能。术后加服地屈孕酮3个月(术后即刻口服,10 mg/次,2次/日,连服10日,此后于月经第15天口服,10 mg/次,2次/日,连服10日,共3个月)。
1.2.2 观察组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方法同对照组),观察组在月经周期第5天置入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生产厂家:Bayer Oy德国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90144),超声引导下放置,放置时操作规范,防止曼月乐位置异常、折叠等。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12个月的随访,随访率为100.00%。①观察3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月经量的变化。②观察12个月,于月经干净3天,复查腔内超声,对比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及有无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20.0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并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比率表示,并运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月经量分析
两组月经量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均减少,且研究组月经量减少幅度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月经量分析(x±s)
2.2 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对比
研究组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
3 讨 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指在某种因素作用下子宫内膜的局限性增生,形成突向宫腔的有蒂肉质瘤体,是常见的子宫内膜病变之一。子宫内膜息肉的病因尚不清楚,大多认为长期、持续的雌激素作用,是发生子宫内膜息肉的主要原因[6]。此外,长期炎症刺激、子宫内膜细胞因子表达失调、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衡、遗传因素等都可能是子宫内膜息肉的病因。传统以孕激素药物口服方式进行治疗,由于口服剂量较大且周期较长,可能引发一系列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导致患者依从性差,疗效欠佳。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是一种载有左炔诺孕酮(LNG)的宫内节育器,其内含有52 mg育器左炔诺孕酮,置于宫腔后每天释放左炔诺孕酮20 ug,曼月乐的副作用轻微,且放置时间可达到5年,患者依从性更好。LNG通过抑制雌激素受体,拮抗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作用,从而抑制子宫内膜增长;左炔诺孕酮经系统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在子宫内膜中,左炔诺孕酮的浓度为血液浓度的1000倍,可产生良好的局部效应,提高药物生物利用率,有效促使子宫内膜腺体萎缩,减少息肉的复发,从而达到治疗目的[1,7]。与口服药物治疗方式相比,方便,安全性更高,全身吸收极少,减少左炔诺孕酮全身不良反应。同时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可以避孕,随时取出,不影响生育功能。
本研究显示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异常子宫出血情况及子宫内膜厚度均得以控制,而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月经减少更加明显,子宫内膜厚度更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采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效果优于口服地屈孕酮。
综上所述,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宫腔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器在子宫内膜息肉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具有安全高效和不良反应较少的优点,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