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因论视阈下的历史文本翻译研究
——以《二战制胜秘诀》的翻译实践为例

2020-07-23王普聪武警特种警察学院基础部北京102211

大理大学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源语模因二战

王普聪(武警特种警察学院基础部,北京 102211)

模因论(Memetics)一经产生,就引起了学术界的热烈讨论和广泛传播,已经进入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哲学、教育学和翻译学等诸多领域。最早把模因论引入翻译理论研究的是切斯特曼(Andrew Chesterman)和威密尔(Hans.JVermeer)〔1〕。模因论在我国学界还是一个比较新的理论,最早在国内介绍和研究模因论的是语言学专家何自然教授。

近些年,国内模因论的翻译研究成果颇丰,其研究领域从文学翻译到非文学翻译,多集中在电影字幕翻译、广告商标翻译、新闻标题翻译、公示语翻译等翻译研究。通过在相关学术数据库搜索后,笔者发现目前几乎没有历史文本翻译的相关研究,更没有从模因论视角探讨历史文本的翻译研究,这给模因论和历史文本的翻译研究留下了较大空间。《二战制胜秘诀》(How the War was Won)一书由英国学者、格拉斯哥大学历史学系讲师菲利浦斯·P.欧布列恩(Phillips Payson O’brien)博士所著,欧布列恩以独特的视角、流畅的文笔和缜密的逻辑,依托对历史史实的分析,探究了二战制胜的秘诀,最后得出结论:英美海空力量与英美缔盟的双重结合才是打败德国和日本轴心国力量的决定因素。目前该书在国内尚无译本,笔者对《二战制胜秘诀》一书开展了英译汉翻译实践。本文从模因论视角对《二战制胜秘诀》的英译汉翻译展开研究,分别从词汇模因和句式模因探讨“模因复制”的四个阶段对历史文本翻译的指导作用,从而在翻译过程中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达到目的语翻译规范的认可。

一、理论背景

(一)模因论相关理论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这一概念最早见于英国新达尔文主义倡导者、生物学家、牛津大学教授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一书。它试图从历时和共时的视角对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具有传承性这种本质特征的进化规律进行诠释〔2〕。模因论的中心术语是模因(Meme)。Meme源自希腊语mimeme,意为“被模仿的东西”,道金斯希望这个词类似于gene,能描述文化进化现象。他把模因定义为“文化传播单位,或文化复制因子”〔3〕75。1999年,模因研究学者苏珊·布莱克摩尔(Susan Blackmore)在其所著《迷你机器》(The Meme Machine)一书中再次指出,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通过“模仿”而被复制,就可以称为模因〔4〕。因此,模仿是模因的核心。基因和模因都是通过复制传播,所不同的是,基因是代与代之间的垂直传播,而模因可以在任何两个个体之间传播,是平行传播或多项传播生成〔3〕75。具体说来,模因可以是曲调旋律、想法思潮、时髦用语、时尚服饰、房屋器具等的模式,也可以是科学理论、宗教信仰、决策程序、惩罚模式、客套常规等〔5〕。总之,模因慢慢逐渐发展成一种社会规范。

海利根(Francis Heylighen)探讨了模因复制的四个阶段:同化(assimilation)、保持①注:有的学者将retention译为记忆。(retention)、表达(expression)和传播(transmission)。

同化:一个成功的模因必须“感染”(inflict)新宿主,进入宿主的记忆。通过外界现象或思想,宿主独立发现该模因。然后该宿主分别通过注意模因、理解模因和接受模因来同化模因。

保持:保持是指该模因可以在宿主的记忆中保持一段时间,否则就不能被称作模因。模因在宿主停留的时间越长,它得以感染新宿主的机会就越大。保持阶段有很强的选择性,只有少数模因能够保留下来。

表达:为了与其他个体交流,模因必须从记忆储存状态变成能被人感知的物质状态。此过程称为“表达”。语言是最显著的表达方式。其他的表达方式还包括文本、图片和行为。

传播:传播是模因复制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指模因通过一些物质载体或媒介传播给一个或更多的个体,尽可能多地传递原来的信息。传播工具可以是书本、相册、工艺品或是声音〔6〕。

也就是说,一个新的模因出现,有人注意到它、理解并接受了它,这个人就成了这个模因的宿主(host),被它感染和同化了;接着,这个模因进入到宿主的记忆里,与其他模因竞争,要知道,和同化一样,记忆是有选择性的,一个人每天都听到、看到、想到很多东西,但只有少数内容能存活下来;然后,模因在适当的时候被宿主有意识或下意识地由记忆模式转为表达模式,这种表达方式可以是口头的、书面的、图片以及行为举止;最后,模因以各种方式从一个宿主传播到另一个宿主,也就是模因复制的最后一个阶段——传播〔3〕76。

(二)模因论与翻译

模因在同一文化中的传播总是通过模仿,尤其是通过语言进行传播。如果模因要通过语言进行跨文化传播,那就需要翻译了。因此,翻译是模因跨文化疆域进行传播的生存载体。切斯特曼把翻译研究看作是模因论的一个分支,把翻译本身以及翻译理论的概念或观点统称为翻译模因,其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翻译的理论概念、规范、策略和价值观念〔3〕78。切斯特曼的翻译模因论指出,在翻译模因库中存在大量的翻译模因。一方面,每一种模因即对以前模因的复制和继承;而另一方面它也会在复制和传播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变异,在变异中求得发展〔2〕。模因之间的复制关系既非等价,亦非转移,而是增值关系(additive relation),即A→A+A'〔1〕。切斯特曼详细讨论了翻译模因库中的五种超级模因(super-memes)——源语—目的语模因、对等模因、不可译模因、意译—直译模因、写作即翻译模因〔7〕。

翻译过程可以看作是异国文化的模因通过语言向本国传播的过程〔8〕。首先,原作者的作品是一个模因复合体(memeplexes),负载着作者的思想、意图、文化背景和文本的信息,译者(首先是读者)理解源语信息,成为源语模因复合体的解码者和被感染者,就自然成为模因的宿主。然后,译者在大脑中搜索目的语的语言表达方式和目的语读者认知环境中最近关联,用目的语对源语模因进行编码。最后,目的语读者对转换过的语言进行解码,理解源语文本的信息、得到与源语读者相似的感受,成为跨越了语言、文化和社会的新模因复合体的新宿主〔3〕79。因此理想的翻译是:模因的新载体能够使新的宿主通过转换过的语言,成功解码这些模因,使源语模因由此得到传播〔8〕。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模因复制的前三个阶段主要是针对译者而言,最后一个阶段是对目的语读者而言。但笔者认为,译者从源语文本到目的语文本的翻译过程,实际上也是模因复制“传播”的另一种表现,因此模因复制“传播”有两个阶段。具体模因复制过程见图1。

图1 模因复制过程

总的来说,翻译是模因基因型传播——内容相同形式各异。当某一模因被某一社团广泛接受变成了规范。遵循规范的翻译则被视为正统,而违反这一规范的翻译则被视为错误,或根本就不被认为是“翻译”。因此,翻译规范模因对翻译理论和实践具有制约性作用〔3〕79。换言之,被接受的译本要符合译入语文化中现行的规范〔9〕。

二、《二战制胜秘诀》简介及翻译实践

(一)《二战制胜秘诀》简介

《二战制胜秘诀》一书由英国学者、格拉斯哥大学历史学系讲师菲利浦斯·P.欧布列恩博士所著,于2015年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推出。西方史学家和学者普遍认为东线战场是德国在二战中战败的根本原因。但在本书中,欧布列恩以独特的视角、流畅的文笔和缜密的逻辑,依托对历史史实的分析,探究了二战制胜的秘诀,最后得出结论:英美海空力量与英美缔盟的双重结合才是打败德国和日本轴心国力量的决定因素。目前该书在国内尚无译本,笔者对《二战制胜秘诀》一书开展了英译汉翻译实践。

(二)《二战制胜秘诀》翻译实践

历史文本是指通过某一历史事件或一系列历史事件,向读者传递历史信息。《二战制胜秘诀》一书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二战相关史实,也向读者传递二战制胜的新信息,表达了原作者关于二战制胜的独特观点。因此,该书属于历史文本。而历史文本往往具有专业词汇多、句子长且结构复杂等特点,给笔者的翻译实践带来很大困难。

笔者在翻译实践过程中发现,该书源语风格书面正式,涉及知识背景广阔。欧布列恩在原作中不仅使用了较多长句,如句中经常套入多个插入语,且本文因涉及二战历史,包含大量军事专业词汇和术语,如序言中对“阿拉曼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等的描写。总体而言,本书体现了历史文本在词汇和句式方面的显著特征。为了传递源语文本的“真实性”,注重信息传递的效果,让译文读者尽可能获取接近原文读者的效果,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翻译规范,笔者用模因论指导翻译实践,通过“模因复制”的四个阶段以及翻译规范,对原文进行翻译。

如前所述,笔者在翻译实践过程中,首先理解源语信息,对《二战制胜秘诀》的思想、意图、文化背景和文本信息进行理解,成为源语模因复合体的解码者和感染者,成了模因的宿主,开始了模因复制的第一步——“同化”。在此过程中,因为源语文本含有大量的军事专业词汇,甚至普通词汇表示特殊含义的情况,给笔者的翻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笔者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查阅相关史实资料,学习相关背景知识,准确地理解原文信息。此外,源语文本中还包含大量的复杂长句,笔者逐词逐句地进行分析,理清句内句间关系。然后,笔者开始了“保持”(或“记忆”)活动。笔者在翻译过程中,一直牢牢保持对这些模因的记忆。同时,在“表达”阶段,笔者在大脑中搜索目的语的语言表达方式和目的语读者认知环境中的最近关联,用目的语对“保持”中的源语模因进行编码,对源语模因进行“表达”,以符合译入语的翻译规范。为了更好地传递源语模因,保证译文的通顺流畅,笔者在实际翻译时,结合原作语言特点选取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实现译文的有效输出。最后,目的语读者对译文进行重新编码,理解了源语文本的信息,就成了跨越语言、文化和社会的新模因复合体的新宿主,也就完成了模因复制的“传播”的第一个阶段。同时,从源语文本到目的语文本的翻译过程,也实现了“传播”的第二个阶段。总之,“模因复制”的四个阶段——“同化”“保持(或记忆)”“表达”与“传播”完整地体现在翻译实践过程中,加上恰当的翻译策略,很好地将源语文本翻译成符合目的语的翻译规范,将源语的信息传递给目的语读者。

三、模因论下《二战制胜秘诀》的翻译

本文从词汇模因、句式模因这两个方面分别具体探讨基于模因论理论中“模因复制”的四个阶段及翻译规范指导下的历史文本翻译。虽然该四个阶段对词汇模因和句式模因的翻译起指导作用,但是“模因复制”的四个阶段在词汇模因和句式模因中却又各有所侧重。

(一)词汇模因的翻译

例[1] It is also to show how air and sea power combined to keep the results of production away from the battlefield as well as determining the course of battles(through its(下划线为笔者所加,后同)

译文:本书也展示了海空力量如何一起让军需产品远离战场,决定战事的发展(通过海空力量

最初理解本句时,笔者有极大的困扰。特别是“action”和“absence”两个源语模因的意思。笔者开始了模因复制的“同化”和“保持”阶段,先从its入手,发现句中是只有production和battlefield可以作为单数名词与之对应。但从这两个源语模因理解,原文的意思还是说不通,所以笔者重新阅读源语语句,最后发现air and sea power也可以用it指代。如何将其用符合目的语翻译规范的词语表达出来,经过认真考虑,将其编码为“参与或不参与”,“传播”给目的语读者。

例[2] If it is true that the Second World War was ultimately decided on the battlefields of eastern Europe,by the clash of German and Soviet tank armies,then the question arises why the share of firepower andof land forces was so conspicuously small in Germany.

译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负最终由德国和苏联双方坦克兵团在东欧战场的冲突决定。如果此说法属实,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在德国,陆军力量的火力和机动性的比重明显很少。

总体而言,本句的源语模因不难理解,因此模因复制的“同化”“保持”阶段非常容易实现。但“表达”阶段则实属不易,“mobility”在这里表示部队的转移、移动能力,笔者开始准备转变该源语模因的词性,将其译作动词“转移”。但发现如果这样处理,其并列成分firepower则无法处理。最后,笔者将其“表达”为“机动性”,目的语读者也可以较好的获得、理解源语模因信息。

笔者发现,虽然原作者大多使用的都是普通词汇模因,但在具体的历史文本语境中,要将这些词汇模因较好地“表达”出来,值得深思。对这些词汇模因而言,在源语模因复制的四个阶段中,“同化”和“保持”阶段较为容易实现,“表达”阶段存在较大困难,需结合上下文、词典及词性变化等方式,在汉语中找到恰当的翻译规范,再现源语模因信息。

(二)句式模因的翻译

英语的句式结构异常复杂,在《二战制胜秘诀》一书中,为了更好地表达、论证其思想观点,原作者在原文中使用了各种句式结构模因,于是形成了众多错综复杂的句子。这些复杂的句式模因使得翻译活动相当困难。比较结构、被动语态、复杂长句、插入语是原作者常用的句式模因。因此,为了保证译文质量,准确地向目的语读者“传播”原文信息,笔者以“模因复制”的四个阶段为理论指导,结合一些翻译策略和方法,灵活处理源语句式模因,“表达”出符合目的语的翻译规范,有效“传播”源语模因。

表1详细描述了四个班级(较高中等听力水平和较低中等听力水平)学生在主测1和主测2中的平均分和标准差表现。

1.比较结构句式模因

原作者通过对二战参战国之间军事力量的对比描写,更好地表达了海空力量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从理解与表达的角度来看,比较形式是次要的,真正重要的是意义上的比较。因此,翻译时需要仔细分析,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贴切的表达〔10〕151。

例[3] In 1943 AFV comprised only 7 percent of German weapons output.This means that the losses of AFV during the high point of the fighting at Kursk represented an inconsequential 0.2 percent of German armaments production for the year-and those of El Alamein0.1 percent.

译文:1943年,装甲战车只占德国武器产量的7%。这也就是说即使是在库尔斯克战役最激烈的时候,装甲战车的损失也只占德国全年军工产量的2%——而阿拉曼战役0.1%。

该源语模因,意思清晰,源语中比较的对象是“库尔斯克战役的装甲战车损失”和“阿拉曼战役的装甲战车损失”。但因为比较结构“more than”前多了“just a little”,给译文输出带来了困扰。初译时,笔者将其译为“仅稍微超过”,但发现这种译法读起来很不通顺,所以最后将其“表达”为“仅略超过”。此外,虽然源语模因是比较结构,但在最后复制模因时,并没有采用源语模因的比较结构。

例[4] When we look at the losses in 1943 for the Japanese navy(which possessed half of all Japanese air power),what we see is that non-combat losses were acrippling drainthose lost in action.

译文:让我们看看1943年日本海军的损失(日本海军拥有日本一半的空中力量),我们看到,日本非战争损失战争损失要

在该句中,笔者认为模因复制的“同化”和“保持”阶段很容易实现,但究竟是否采用源语模因中的比较结构来“表达”源语呢?这给笔者造成了困扰。笔者发现源语模因中,前后比较的对象都比较短,所以最后依旧采用源语的比较结构,输出的译文为“日本非战争损失比战争损失要严重得多”,符合目的语的表达规范。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发现,对于比较结构句式模因而言,“表达”阶段更为重要,“同化”和“保持”阶段较为容易实现。

2.被动语态句式模因

被动语态在英语中的使用相当广泛,具有客观性等特点。原作者想通过对历史的分析,客观地得出自己的结论,所以运用了许多被动语态句式模因。汉语中也有被动语态,但使用频率较少。由于中英文在使用被动的范围、频率不完全一致,所以英语中的被动语态在翻译成汉语时,多数情况下不能照搬翻译成被动语态,而要根据汉语习惯作出适当调整〔10〕158。

例[5] Here it is important to mention the work done immediately after the war by the United States Strategic Bombing Survey.This body,which included some of the great economic mind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such as John Kenneth Galbraith,by President Franklin D.Roosevelt to provide a detailed study of the role of strategic bombing in ending the war.

译文:提及美国战略轰炸调查团在二战后即刻所做的工作非常重要。该调查团是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Roosevelt)的,为了对结束二战的战略袭击做详细的研究,该组织包括一些20世纪的经济学家,比如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John Kenneth Galbraith)。

首先,通过对源语模因的“同化”解码,笔者发现第二句虽长,但层次分明,被动结构“was established”在源语中充当谓语的角色,而原句明确指出了动作的受动者(即主动句的主语),“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用来修饰该组织,“to provide…”表示该组织的目的。然后笔者将这些源语模因“保持”起来,进入“表达”阶段。按照汉语“从主到次”的表达规范,即从“主干+目的+修饰”的顺序,对源语模因进行编码。在处理被动模因时,笔者将被动结构还原成主动结构,突出动作的施动者,准确地将源语的信息表达出来。

例[6] The result was that the 111thPanzer Brigadevirtuallyand at the end of the daywith seven tanks and eighty men.

本句含有两个被动模因,即“was destroyed”和“was left”。在完成源语模因复制的“同化”和“保持”的阶段后,笔者开始了模因复制的“表达”阶段。在本句两处被动结构的翻译中,笔者以被动结构中的动作承受者作为主语,采用汉语中“全军覆没”和“只剩下”这一主动表被动的表达规范,再现了源语信息,向目的语读者“传播”了源语的模因。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对于被动语态模因而言,“同化”“保持”和“表达”阶段各有所侧重,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插入语句式模因

此外,原作者还用了大量的插入语句式模因,向读者传递更多的信息。插入语是句子的附加成分,独立于句子的核心结构之外,与句子其他成分无明显的语法上的联系,但插入语在语义上与句子的主体成分却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插入语可以表示的语义十分丰富,可以表示说话者的态度和看法,解释或补充,还可以起到强调、转移话题或连接的作用〔11〕。

例[7] Saburo Sakai was one of the most skilled fighter pilots of World War II.In 1942,when at the controls of his Mitsubishi A6M Zero(known to the Americans as the Zeke),,he reputedly shot down up to sixty American aircraft in a little more than nine months.

译文:坂井三郎(Saburo Sakai)是二战中技术最娴熟的战斗机飞行员之一。1942年,坂井三郎因驾驶三菱零式舰载战斗机A6M(美国昵称代号“齐克”),在9个月多一点的时间里击落了60架美国战斗机,而名扬海内外。

在该源语模因中,首先,笔者对源语模因进行了“同化”,发现该句的中心思想是在描写坂井三郎,紧接第一句话,进一步说明他的战斗技术娴熟。而作为插入语模因的“a highly maneuverable,fast and long-ranged fighter”只是用来解释Zeke战斗机,在整个句子中处于次要位置。且原文主要内容的叙述中也夹杂了多重信息,所以经过解码,笔者认为把源语插入模因单列成句是比较好的“表达”方式,更符合目的语的表达规范。笔者在单列句中,将修饰成分的中心词“fighter”作为主语,重新调整了语序。

本句中的插入语模因表示时间,该句的“同化”和“保持”阶段比较容易实现,所以重点在模因复制的“表达”阶段。在汉语规范中,我们习惯于将时间放到句首。因此,笔者遵循汉语的表达规范,将时间插入模因提到句首,成功地向目的语读者“传播”了源语模因。

4.复杂长句模因

大量的复杂长句模因存在于原作中。有人说汉语的句式结构呈“竹”型,松散的小句就像一截一截的竹节平行铺排;英语句式呈“树”型,SV主句为树干,其他部分依附于这一主干上,枝桠横生而排列有序,这不无道理,与各自的句法生成方式有关〔12〕。因此,对于原文的复杂长句模因,“同化”解码是关键,抓住句子主干,理清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通过调整语序、增译等翻译方法,对源语模因进行编码,更好地“表达”源语模因。

这句话看似简单,想表达通顺却不容易。笔者首先对源语模因进行“同化”解码,分析了句子结构,该句子的主干是“Sakaipersuaded his superiors to allow him to return to action”,when引导时间状语从句,which引导定语从句修饰“the Mariana Islands”,“even with only one good eye”用来进一步修饰Sakai。所以一系列的修饰成分,让笔者不知所措。但是笔者从主干下手,将时间和条件从句提前,然后再论述主句,对于which从句,笔者将其和when从句结合,补充了“当时”,然后将定语从句的中心词“the Mariana Islands”完整地补充到从句中。最后形成了符合汉语“表达”的“竹”型短句结构。

例[10] One of the motivating factors behind the campaign was the hopeit would either de-house,demoralize or outright kill so many Germansthe economy would grind to a halt and,perhaps,thewould themselves find a way to dispose of the National Socialist government.

首先,笔者对本句模因进行了“同化”解码,发现主干部分是“One of the motivating factors behind the campaign was the hope…”,为了避免头重脚轻,原作者把hope的内容置后,但这已经说明hope后的内容才是原句重点。“hope”后面紧跟着that引导的同位语从句来说明hope的具体内容。而且还出现了“so…that…”和“either…or…”句型套嵌在原句中。此外,还出现了小句的主语“German people”。通过联系上下文,笔者发现hope的实际主语是上文提到的英国,所以笔者以“英国希望……”作为译句的开篇,将源语模因的主干“表达”出来,将“成为……推动因素”放在句子最后,完全和源语模因的语序相反。然后,层层“立竹”,把每一部分换成“竹节”。而且虽然保留了源语小句的主语,但并未引起任何歧义。在模因复制的四个阶段和翻译规范的指导下,恰当地“表达”了源语模因,向目的语读者“传播”了源语模因的信息。

对于插入语模因和复杂长句模因而言,源语模因的“同化”阶段尤为重要,只有理解了源语模因,对其进行恰当、准确地解码和重新编码,才能实现对源语模因的准确“表达”,向目的语读者“传播”源语模因。

通过对上述句式模因的例子分析,对于源语句式模因的复制,“同化”阶段往往是关键所在,虽然“表达”阶段也同样重要。对于源语句式模因,翻译时需利用一切英语句式结构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恰当准确地“同化”这些模因。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实现源语模因的“表达”和“传播”。

综上,模因论中“模因复制”的四个阶段及翻译规范在历史文本的翻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词汇模因翻译过程中,基本上可以借助词典、网络等手段理解词汇含义,所以困难往往在“表达”阶段,“表达”源语模因是关键。但对于句式模因复制而言,“同化”阶段则是关键,当然“表达”也很重要。此外,模因论中“模因复制”的最后一个阶段“传播”不单单发生在目的语读者身上,因为译者在“同化”解码的过程中,本身也是一种源语模因的“传播”。希望本文对于历史文本的翻译能有所帮助,通过模因论,日后译者可以在目的语中找到最贴近的“表达”再现原文意思,最后将原文信息“传播”给目的语读者。

猜你喜欢

源语模因二战
“二战”的胜负难道在餐桌上早已决定?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英语教学模因论分析
英军在二战中使用的轻武器(II)
释义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二战德军变身解放者?
关于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思考
英语翻译中悖论的发现与理解
源语概念对英语专业学生隐喻词汇习得的影响研究
An Analysis on Advertising Langu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s
“二战”历史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