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证研究
2020-07-23程质彬
程质彬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安徽芜湖 241002)
一、研究背景
文化和旅游联系密切,文化提升旅游的吸引力,旅游为文化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平台〔1〕。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传统资源依托型的观光旅游越来越没有市场,旅游者开始注重产品的文化内涵,产品开发需要更多的文化创意。而文化产业可以依托旅游产业的市场基础,推动自身发展。特别是部分文化遗产可以借助旅游产业平台,实现自身新的发展。
安徽省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文化资源方面,历史文化、戏曲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文学流派等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以古徽州为中心的地区,历史上文化璀璨,诞生了专门的研究学科——“徽学”。旅游资源方面,安徽省现有5A级景区11家、4A级景区188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0处、世界遗产4处,其中黄山、九华山、西递宏村等景区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依托这些优势资源,安徽省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得到较快发展。2017年,安徽省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 088.3亿元,居全国第10位,中部地区第1位〔2〕。2018年,安徽省接待国内游客7.21亿人次、入境游客60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 241亿元,排名全国第13位〔3〕。
近年来,安徽省提出“文化强省、旅游强省”战略,以重点项目为载体,加大政策供给,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取得较好效果,涌现出一批文旅融合精品,如合肥万达主题公园、芜湖方特主题公园、黄山市“徽韵”大型实景演出、安庆黄梅戏艺术节等。但安徽省文旅融合也存在地区发展不协调、产品单一、产品竞争力弱等问题〔4〕。研究安徽省文旅融合问题,分析文旅融合状况,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对提高安徽省文旅融合质量,促进安徽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在现有文献中,黎洁和李垣对大理古城文旅融合模式的研究〔5〕是关于文旅融合的较早研究。此后,关于文旅融合的研究逐渐增多,特别是2018年文化与旅游部挂牌成立之后,文旅融合问题成为研究热点。
梳理现有文献,目前关于文旅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机理与路径、模式、障碍与对策、融合度四个方面。在融合的机理与路径方面,罗赟敏认为旅游产业扩展了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提升了旅游产业,构成了二者融合的机理〔6〕;陶丽萍和徐自立总结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四大路径,即资源共享、市场开拓、技术渗透和产品功能互补〔7〕。在融合模式方面,张俊英通过实地调查和SPSS分析,总结出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合理模式:“民众自觉、企业主导”〔8〕;尹华光等结合武陵山文旅融合实际,总结了武陵山片区存在的三种文旅融合模式:延伸型模式、重组型模式、一体化模式〔9〕。在障碍与对策方面,文献较多,多结合具体区域展开研究。李玮玮等以皖西地区为例,总结了皖西地区文旅融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坚持融合理念、发挥区域优势、创新发展模式、推动两大产业转型升级的应对策略〔10〕;何剑波和何静结合江西实际,论述了江西文旅融合存在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缺乏深度挖掘、缺乏产业融合的整体规划等问题,提出了创新管理理念、完善互动机制、突出文化特色、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等发展措施〔11〕。在融合度研究方面,实证研究较多,多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及模型来分析文旅融合的效果,采用较多的方法有投入产出法、灰色关联度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古冰基于投入产出法和ANN模型,利用1995—2012年相关数据,分析了我国文旅产业融合度〔12〕;唐慧采用灰色关联度法,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利用新疆2005—2014年数据,分析了文旅两大产业各指标之间的联系程度〔13〕;方忠、王丽芳等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了相应区域文旅融合度问题,并提出了融合对策〔14-15〕。
综合分析发现,现有研究多结合具体区域展开,强调研究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对指导各地文旅融合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同时也存在研究深度较浅、研究视角单一、定性研究为主等问题。对于安徽省文旅融合的研究,目前成果较少,通过中国知网搜索,仅能找到4篇相关文献,且多以定性研究为主。因此定量研究安徽省文旅融合问题,能丰富安徽省文旅融合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1.耦合协调度模型
耦合原是指物理学中多个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现象,后被学者们用来定量研究各系统中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16〕。借用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系数模型,得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度模型为:
式(1)(2)(3)中C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度;u1、u2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评价值;T为综合协调指数,其中α和β根据前人研究成果〔4,17〕,考虑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对安徽省同等重要,均取0.5;D为两大产业的耦合协调度。
同时为客观评价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度,便于比较,根据学者们的研究成果〔18-19〕,划分了耦合协调度的等级:0.00≤D≤0.09,极度失调;0.10≤D≤0.19,严重失调;0.20≤D≤0.29,中度失调;0.30≤D≤0.39,轻度失调;0.40≤D≤0.49,濒临失调;0.50≤D≤0.59,勉强协调;0.60≤D≤0.69,初级协调;0.70≤D≤0.79,中级协调;0.80≤D≤0.89,良好协调;0.90≤D≤1.00,优质协调。
2.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模型
(1)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假设xij为某系统中第i年的第j项指标值,xmax为该指标的最大值,xmin为最小值。为避免熵值计算过程中出现无意义情况,参考前人研究成果〔19-20〕,统一加0.01进行非负化处理。具体公式为:
(2)确定指标权重
指标权重用熵值法求得,具体方法如下:
式(5)(6)(7)(8)中Sij为第i年的第j项指标比重,hj、αj、wj分别为第 j项指标的熵值、差异系数和权重。
(3)建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综合评价模型
设ui为第i年文化产业及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计算公式为:
(二)指标体系构建
本研究指标体系构建的步骤如下:首先,运用频数分析法,参考前人研究成果〔14,16,21〕,挑选出频数较高的指标;其次,根据安徽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实际以及相关数据的可获得性,对指标体系进行调整;最后,运用德尔菲法对指标体系进行进一步完善。具体指标体系如表1,指标权重用前述熵值法求得。
表1 安徽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综合评价指标
(三)数据来源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研究采用安徽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2011—2017年相关数据为样本来研究安徽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状况。数据来源于《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安徽省统计年鉴》,数据真实可靠。
四、研究分析
(一)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分析
根据式(4)~(9)对安徽省2011—2017年文化产业相关数据进行测算,可得安徽省2011—2017年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评价值,具体如表2。
表2 安徽省2011—2017年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从表2可以看出,2011—2017年安徽省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呈现曲折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达到39.74%,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其中2011—2013年和2014—2017年呈现持续上升趋势,2013—2014年出现短暂下降,增长最快的是2014—2015年,增长了近140%,2011—2012年、2012—2013年也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增长率分别为82.40%和77.78%。安徽省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在2013—2014年出现短暂下降主要受文化市场表现的影响。2013年安徽省文化市场经营机构营业收入64.494亿元,而2014年只有39.287 01亿元,下降了39.08%;文化市场经营机构数由10 521家下降到9 932家,下降了5.60%;文化市场经营机构从业人数从66 477人下降到61 660人,下降了7.25%。2014—2015年,除群众文化机构数略有下降外,其他指标都有所增长,其中文化市场经营机构营业收入增长了122.63%,艺术表演团体表演收入增加了85.26%,艺术表演团体数增加了63.66%,艺术表演团体从业人数增加了48.78%。2011—2012年,多项指标都有增长,艺术表演团体表演收入增加了40.55%,博物馆从业人数增加了22.05%;2012—2013年,艺术表演团体表演收入增加了60.18%,文化市场经营机构营业收入增加了37.81%,文化事业费增加了23.08%,导致了2012—2013年的增长。
(二)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分析
根据式(4)~(9)对安徽省2011—2017年旅游产业相关数据进行测算,可得安徽省2011—2017年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评价值,具体如表3。
表3 安徽省2011—2017年旅游产业发展水平
从表3可以看出,2011—2017年安徽省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呈现曲折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21.70%,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整个发展趋势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11—2015年一直上升,2015—2016年有所下降,2016—2017年再次上升。其中2011—2012年增长最快,增长率为76.06%;2014—2015年、2016—2017年也增长较快,增长率分别为40.82%、33.93%。安徽省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在2015—2016年出现下降,主要受市场主体的影响,特别是受饭店业的影响。2015—2016年,安徽省星级饭店数由441家下降到314家,下降了28.80%;星级饭店从业人数由42 706人下降到34 464人,下降了19.30%;旅行社从业人数下降了9.68%,旅游景区数下降了0.71%。2011—2012年,指标数据全面增长,其中旅游景区从业人数增加了61.45%,国内旅游收入增加了38.79%,旅游外汇收入增加了32.52%,国内旅游人数增加了29.70%,入境旅游人数增加了26.10%。2014—2015年,除星级饭店数、星级饭店从业人数略有下降以外,其他指标均有所增长,其中国内旅游收入增长了20.26%、国内旅游人数增长了17.16%、旅行社从业人数增长了20.70%,促进了2014—2015年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上升。2016—2017年,除旅行社从业人数和星级饭店从业人数有所下降以外,其他指标都在增长,其中旅游景区从业人数增加了82.15%、国内旅游收入增长了26.01%、国内旅游人数增长了19.88%。
(三)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与旅游产业发展对比分析
综合2011—2017年安徽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可得图1。
图1 安徽省2011—2017年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对比
通过分析表2、表3及图1可知:①2011—2015年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全面超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②2016年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开始超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两者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③2011—2017年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速度远远超过旅游产业发展速度,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年均增长率高出旅游产业18.04个百分点。参考前人研究成果〔15-16〕,通过比较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可以划分安徽省2011—2017年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类型:2011—2015年,旅游产业发展水平高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属于文化滞后型;2016—2017年,文化产业发展水平高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属于旅游滞后型。
以旅游资源为依托,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比文化产业早,产业发展受重视,所以2011—2015年安徽省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全面超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这种状况在近期开始扭转,随着文化产业发展逐渐受到重视,产业发展速度也迅速提高。近年来,随着“文化强省”战略的提出,支持力度也逐渐增强。2012年安徽省印发了六个进一步加快“文化强省”建设配套文件的通知,从土地供给、财政扶持、税收优惠、项目带动、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大了扶持力度,以此促进了安徽省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安徽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分析
根据式(1)~(9)对安徽省2011—2017年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关数据进行测算,可得安徽省2011—2017年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及协调等级,具体如表4。
表4 安徽省2011—2017年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及等级
通过分析表4可知:①2011—2017年安徽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持续增长,年均增长率为14.17%,反映出安徽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质量逐渐提高。②安徽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增长最快的是2014—2015年,增长率为35.48%;增长最慢的是2015—2016年,增长率为0.43%,增长速度波动较大。③2011—2014年安徽省两大产业耦合协调度处于失调状态,从2015年开始进入协调状态,2015年是重要分水岭,2017年仅达到初级协调状态。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综上所述,本研究在构建文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安徽省2011—2017年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第一,安徽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显著相关,存在耦合关系。通过前述分析可知,安徽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度均介于0.4~0.5,相关性较显著、交互耦合关系较显著。第二,2011—2017年,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11—2015年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2016以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开始反超,且两者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通过分析指标权重可知,艺术表演团体数、艺术表演团体从业人数、文化事业费、文化市场经营机构营业收入是影响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旅游景区从业人数、旅游景区数、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人数是影响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第三,2011—2017年,安徽省文旅两大产业耦合协调度持续增长,显示了安徽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效果逐渐向好,但耦合协调度整体较低,2011—2014年处于失调状态,2015—2017年进入协调状态,2017年仅达到初级协调。
(二)建议
1.积极推广和落实文旅融合理念
理念指导行动,要想提升安徽省文旅融合的效果,必须积极推广和落实文旅融合理念,宜融则融,能融尽融,政府主管部门、规划编制人员、企业管理人员都要牢固树立文旅融合的理念。2018年文化与旅游部的成立以及随后各地文化与旅游主管部门的成立,为文旅融合扫清了一些体制机制障碍,但文旅融合的理念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一些地方还存在各自为战、相互剥离的情况,影响了文旅融合的发展。规划的编制,还是以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专项规划为主,很少有地方编制文化与旅游发展规划,使得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缺乏方向指引。企业管理人员在日常经营和战略决策过程中,缺乏文旅融合理念,也会使企业错过不少发展机遇。安徽省要通过会议、讲座、培训、研讨会等多种形式,提高重点对象的文旅融合理念,促进安徽省文旅融合的发展。
2.加大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制度供给
文旅融合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指导,重点是为文旅融合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重要措施是加大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制度供给。首先是资金支持。建议安徽省成立文旅融合发展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扶持文旅企业的发展。同时要在银行贷款、企业税收等方面给予文旅企业一定支持,促进文旅市场的繁荣。其次是土地支持。文旅项目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土地,政府要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在土地审批方面给予文旅企业一定的倾斜,帮助文旅企业解决土地问题,助力其成长。最后是宣传方面。参考过去旅游业和旅游形象宣传模式,政府应该在文旅企业宣传方面给予支持。
3.大力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
安徽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效果,取决于两大产业的发展水平。自“文化强省”战略实施以来,文化产业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与之相比,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稍显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文旅融合的发展,旅游业急需提质转型,迎接新一轮发展。安徽省应在紧抓文化产业发展不放松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旅游业。首先,应转变发展方式,注重内涵式发展,积极实现“互联网+旅游”和“旅游+”战略。其次,应增加优质旅游产品供给。改造传统旅游产品,深挖产品文化内涵,加大科技投入,增加安徽省旅游产品类型。第三,应合理布局,积极开发皖中和皖北旅游业,努力实现区域平衡。最后,应创新营销模式,大力开发国内旅游市场。鉴于国内旅游收入和国内旅游人数在评价旅游业发展水平中的重要作用,安徽省应注重创新营销模式,大力开发国内旅游市场。
4.以优势文化为基础,打造文旅融合精品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各属于不同的产业体系,不是所有的部分和要素都能融合,文旅融合的关键点和难点在于寻找融合点,找到合适的融合点,往往能出文旅融合的精品,最终获得市场的青睐。安徽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大量的文化遗产,挑选其中知名度高、融合难度小的优质文化资源融合进旅游业,控制产品质量,做好市场营销,打造文旅融合精品。黄山的古徽州文化,芜湖的“欢乐文化”,亳州的中药材文化、历史文化等都是很好的载体。
5.培养文旅复合型人才,增强智力支持
人才就是生产力,安徽省文旅融合的发展离不开既懂文化又懂旅游的复合型人才。现有培养体系中,绝大多数院校都是文化产业人才、旅游产业人才分开培养,两者缺乏交叉,导致学文化产业的不懂旅游、学旅游的不懂文化产业,不利于推动文旅融合的发展。建议安徽省在省内高校中开设文化旅游专业,培养文旅产业专项人才,或者在省内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加入文化产业的部分课程,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加入旅游管理的部分课程,提高人才的综合实力。
6.加强区域合作
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其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全域。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水平高。安徽省文旅融合的发展,一方面要积极向这些地区学习先进经验,另一方面要积极与三地加强合作,利用各方优势,打造文旅精品,以此带动安徽省文旅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要合理布局全省文化旅游产品,加强省内各地区之间的合作,不断提高安徽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