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林市某医院援鄂“抗疫”医护人员及其家属心理应激现状调查

2020-07-22刘梦青梁金妹

广西医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抗疫医护人员家属

刘梦青 高 东 梁金妹

(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1 党办,3 组织人事科,广西桂林市 541199,电子邮箱:liudoctor911@163.com;2 桂林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广西桂林市 541004)

2019年12月初,我国湖北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COVID-19可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且不能排除通过体表伤口与排泄物等其他途径传播的可能性,感染性极强[1-2]。武汉作为疫情重灾区,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各省防疫机构与医疗单位纷纷派医疗团队援鄂,在超负荷工作压力及高感染风险下,援鄂医疗人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抗疫”工作至关重要[3-4]。除客观环境与主观感受外,家人的支持与理解及其心理状态可能也会影响援鄂医护人员的心理状态。因此,本研究对我院援鄂“抗疫”医疗人员及其家属的心理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旨在了解援鄂医护人员及其家属的心理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为改善抗疫前线医护人员及其家属的心理应激状态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从全院各科室抽取前往武汉抗击COVID-19疫情的全部医护人员(35名)及其家属(7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医护人员男性8名,女性27名;年龄22~44(30.32±5.73)岁;已婚19名,未婚16名;医生9名,护士26名;参加过公共突发事件应对工作12名,未参加过23名。医疗队医护人员家属中男性31名,女性39名;年龄18~67(42.79±6.14)岁;受教育年限≤9年20名,>9~12年39名,>12年11名;既往无精神疾病史或焦虑、抑郁史。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方法:在疫情期间,避免因接触而增加感染风险,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5]电子问卷辅以个案电话访谈方式进行调查。(1)电子问卷调查:通过微信平台向参与救援工作一周后的援鄂医护人员及其家属发放电子问卷,问卷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对不会使用微信或问卷填写不规范者,通过电话进行沟通,确保问卷的有效性。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5份,回收有效问卷105份,有效回收率100%。(2)个案电话访谈: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在心理应激得分超过180分的医护人员与家属中各抽取2人进行电话访谈。访谈前编写访谈提纲,确定访谈内容。其中关于医护人员的访谈内容为:①目前影响您心理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②您觉得目前的工作强度是否合适;③您近期是否有向他人倾诉;④您近期睡眠情况如何;⑤您对COVID-19的了解程度;⑥家属是否知晓您参与“抗疫”,若知晓是否支持。关于家属的访谈内容为:①目前影响您心理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②您对COVID-19的了解程度;③您最近的睡眠情况怎么样;④您对家属支援“抗疫”的态度。

1.2.2 质量控制方法: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事先与支援医院负责人电话联系,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内容和程序,被调查的医护人员在受援医院的协助下完成问卷的填写,进行电话访谈者在受援医院协助提供的无外界干扰的独立办公室或会议室内接受访谈;家属由我院调查员负责联系并完成问卷填写与电话访谈。出现漏填选项的问卷,通过电话确认最终选项,保证问卷填写的有效性。由专门人员将收集到的问卷信息与电话访谈记录进行汇总,并提取出主要内容。

1.2.3 评价工具:采用SCL-90评估我院援鄂医疗队医护人员及其家属的心理应激状态。SCL-90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以及精神症状9个分量表共90个条目,从行为、意识、情感等多方面反映被试者最近一周的心理应激状态。各条目均采用5级评分法计分,1~5分分别表示没有、很轻、中度、偏重以及严重,总分越高表示心理应激程度越严重,单个条目得分≥2分表示存在该条目病症,将总分超过160分或存在病症条目数>43条的被试者视为存在心理应激反应。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 援鄂医护人员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总体情况 35名援鄂医护人员的SCL-90平均分为(169.62±33.79)分,有88.57%(31/35)的医护人员存在心理应激反应;70名家属的SCL-90平均分为(165.73±32.65)分,有81.43%(57/70)的家属存在心理应激反应。见表1。

表1 医护人员及家属的心理状态总体情况

2.2 不同特征医护人员心理状态比较 年龄越小、进入隔离区工作时间越长者的SCL-90得分越高,已婚、独生子女、未参加过突发事件、在三级防护场所工作者的SCL-90得分均分别高于未婚、非独生子女、参加过突发事件、在二级防护场所工作者(均P<0.05);不同性别、学历、职称、是否为党员医护人员的SCL-90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不同特征医护人员的SCL-90评分比较(x±s,分)

2.3 不同特征家属的心理应激状态比较 受教育年限越短的家属SCL-90得分越高,未与医护人员联系的家属其SCL-90得分高于与医护人员联系的家属(P<0.05),而不同性别、年龄、关系(与医护人员)的家属SCL-90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不同特征家属的SCL-90评分比较(x±s,分)

3 讨 论

3.1 援鄂“抗疫”医护人员及其家属心理现状总体情况 此次COVID-19疫情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感染患者,属于重大突发感染性公共卫生事件,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除要承受巨大的工作负荷外,还要面临感染高风险,甚至可能遇到不被病患理解的状况,极易出现焦虑、恐惧、过度敏感等心理应激反应[6-8]。强烈的心理应激状态会导致医护人员无法集中注意力,降低其工作积极性与效率。更重要的是,强烈的心理应激导致受机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调控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导致肾上腺素与皮质醇分泌异常,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可能会增加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9-11]。本研究中,有88.57%(31/35)的医护人员及81.43%(57/70)的家属出现心理应激反应,说明大部分援鄂医护人员及其家属存在心理状态欠佳的情况。

3.2 援鄂“抗疫”医护人员及其家属心理应激原因分析 本研究从存在心理应激的医护人员及其家属中各抽取2名进行电话访谈,对问卷调查结果与电话访谈情况进行分析,深入了解影响其心理状态的原因,原因可能有:(1)经验不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未参加过突发事件者的SCL-90得分较有突发事件处理经验者升高,且年龄越小的医护人员心理应激状态越强烈(P<0.05),这可能是由于未参加过突发事件与年龄较小者的工作经验相对较少,在面对如此严重的突发性感染事件时,难免心生担忧。进行个案电话访谈时,医护人员表示一方面担心自己工作经验不足,不能很好地完成救护工作,另一方面也担心自身被感染,从而产生强烈的焦虑、恐惧心理[12]。(2)工作强度大。COVID-19疫情的突发性与感染性极强,湖北作为重灾区,各大医院通常按照三班的模式进行排班,每班次工作时间长达6 h,医护人员当班过程中喝水或上厕所的机会有限,且长时间穿戴防护服会出现呼吸费力与护目镜起雾而看不清路的情况,这无形中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尤其是在确诊患者负压病区工作的医护人员,在疫情尚未得到控制的情况下,长时间与确诊患者密切接触,虽然已进行三级防护,但仍会担心自己或身边的同事被感染,从而产生恐惧心理。此外,医护人员还表示,在发觉周围其他同事都在忙于治疗患者时,会感觉他人都很坚强,自己不应该怯懦,进而会隐藏自己的一些悲观情绪。高强度的工作负荷加上累积的负性情绪会给医护人员造成强烈的心理应激[13-14]。(3)担心家人。医护人员除担心自身安危外,最担心的就是亲属对自己的担忧以及亲属的安全,迫切想与家属联系以了解家属情况,若得知家人遇到困难,会因自己无法陪伴和照顾而产生强烈的自责感,其中以已婚与自身为独生子女的医护人员表现得更为明显。

医护人员家属出现心理应激反应的原因可能与以下方面有关:(1)对COVID-19认识不足。此次COVID-19疫情发生突然,且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感染病例,加上网络上出现许多不实信息,造成民众恐慌,尤其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家属,更不易分辨信息的真实性,因而更易出现担忧[15]。另外,家属一方面担心援鄂亲人的安危,一方面又深知支援任务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在内心出现巨大矛盾时,外在表现出强烈的应激状态,甚至出现睡眠障碍。(2)缺少与医护人员联系。由于“抗疫”前线的工作强度高,医护人员很少或几乎没有时间与家属联系,家属在无法获悉医护人员近况时,会产生强烈的担忧情绪与不确定感。家属表示,若看到新闻报道有医护人员发生感染,会极度担忧。

3.3 降低援鄂“抗疫”医护人员及其家属心理应激反应的建议 大多数援鄂“抗疫”的医护人员及其家属都存在心理应激反应,但具体应激内容不完全相同,医护人员由于身处“抗疫”一线,接触大量确诊或疑似患者,因而躯体化与人际关系敏感方面的应激程度高于家属,而家属由于无法获知亲人近况,处于焦虑与抑郁的高应激状态。因此,针对医护人员及其家属要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1)针对医护人员:首先,医疗队出发前其所在医院应进行必要的培训,包括告知医护人员在面对如此重大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属于正常现象,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合理宣泄,及时调整。医护人员要充分理解患者,若遇患者表现不满,不要以此责备自己,以免增加心理负担,要肯定自己进行救护工作的价值[16]。带队领导要发挥带头作用,鼓励同事之间相互学习、支持与帮助,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17]。其次,受援医院要保证医护人员的饮食营养,增强医护人员的抵抗力;实施合理的轮岗制度,并提供舒适的休息场所,保证医护人员充足的休息,对于不愿休息者可采取强制措施[18]。同时,重点隔离区要安排经验丰富的医护工作者。此外,医疗队应有专人负责每日与医护人员原所在医院回报各医护人员情况。(2)针对医护人员家属:医护人员原所在医院可以通过建立家属微信群与家属保持联系,以便及时解答家属的疑问,消除因外界不实信息带给家属的忧虑感。若医护人员无法与家属联系,医院要担负起向家属传达医护人员近况的任务,减少家属因不了解亲人近况而产生的担忧情绪。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为医护人员家属提供必要的帮助,解决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

综上所述,大多数援鄂“抗疫”医护人员及其家属均处于心理应激状态,医院需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并加强对医护人员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

猜你喜欢

抗疫医护人员家属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通 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