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历史学科中的通识教育

2020-07-21许俊玲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16期
关键词:历史学科通识教育全面发展

许俊玲

摘 要: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 education”的译名,也有学者把它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等。100 年多前,由美国的博卡德教授提出,其思想起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在19世纪以前一般指中小学教育的总称,后来博卡德教授第一个将它与大学教育联系,初时称“博雅教育”,后逐渐发展形成了今天的通识教育,现在大学教育里广泛推行。对通识教育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规范性的表述。那么应该如何理解通识教育?仅仅在大学阶段才需要实行通识教育吗?历史学科中应如何实施通识教育呢?

关键词:历史学科;通识教育;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6-0106-01

1.对通识教育的理解

有人认为,通识教育“是关于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也有很多人认为通识教育就是要培养“通才”。著名科学家吴大猷认为:“通识教育的要义或理想,是使一个人有国家历史、社会问题的知识。” 将通识教育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

笔者认为通识教育的“通”至少有两层涵义:其一是要培养具有广博知识的通才。当然,此“通”也是相对而言的,并非海阔天空,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但通过教育,我们应当努力使学生通晓人文、科学技术、文化等基础知识,形成广博的知识面;其二是各能兼融,融会贯通。也就是说,不但要使学生具有广博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那么,在中学阶段实行通识教育是否可行和必要呢?

2.中学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契诃夫说:“凡没有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和从兴趣而来的东西,凡没有经过紧张的脑力劳动和克服困难而达到真正理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的。”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学生对课本以外的知识所表现出的兴趣更加浓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增强学生自信,健全人格

为什么说学科中的通识教育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呢?因为有些时候,我们所联系的课外知识,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的,甚至个别同学了解得更详细,当老师提出,而其他同学不知道的情况下,这些学生就会很有成就感,尤其是平时表现不是很突出的学生,也许这节课对他来说就是一个转折点。

既然中学通识教育有如此多的優点,那么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通识教育呢?

3.历史学科中通识教育的策略

(1)转变教育观念

许智宏称,“实行通识教育最重要的是改变我们教师的观念……”。秦绍德也认为,实施通识教育首先要破除观念上的障碍。日常教学,如果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培养出来的只能是书呆子。也不能只顾知识的传输,而忽视能力的培养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学,否则只能充当发展的尾巴。”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教学也不能一成不变,为培养新时代的人才,教育应当走在最前沿。只有我们转变教育观念,才能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做到通识教育。只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历史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的指导,使学生能融会贯通。

(2)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秦绍德认为实行通识教育还要紧紧依靠教师这个主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没有较高的学识是无法胜任的。“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只有教师这只桶里的水是充足的,学生的杯子中才能接到足够的水。而随着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阅读量的不断扩大,现在看来,仅仅是“一桶水”已然不能满足需要了,应当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在不断提高自己专业水准的同时,广泛的摄取其他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全才教师”,这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方向之一。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中,学生既是倾听者,更是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适时地鼓励学生多发言,叶圣陶说:“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才能有更多的生成和亮点。学生也会在这些“意外”中增长见识和能力。

(4)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充分运用网络资源

通识教育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注重对学生课后学习的指导。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广泛阅读是摄取知识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可以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激发学生兴趣,加强学生交流。另外,教会学生运用网络这一强大的工具,也是快速学习课外知识的有效方式之一,鼓励学生有目的地查找资料,并在课堂上以学习成果的方式展示出来,这既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获得成就感,又有利于同学间的相互学习。

(5)进行积极的教学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中学历史学科中实行通识教育时,如果知识、方法、感想能从学生口中说出来,更有意义,而当学生进行表述时,我们应该适时地给予评价,而且应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自信,同时也是给其他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的环境,那么以后,敢于大胆发言的同学肯定会越来越多,而为了能在课堂上表现自己,可能会有不少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广泛地摄取知识,并日渐养成习惯。

吴大猷也说要养成学生“对广面求知的兴趣态度习惯,使他有自己继续成长发展的基础”。

猜你喜欢

历史学科通识教育全面发展
初中历史学科有效教学的研究
新形势下探究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高考对学科思维素养的创新考查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务管理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