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2020-07-21周进霞
周进霞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发展,我们国家还需要各种领域的杰出人才,所以说在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小学语文课堂是小学阶段的主体课程,学习好语文的同时还可以吸收到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精华,小学语文的阅读在小学语文课程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对提高语文成绩、影响课堂效果具有深远的影响。但是在现代的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育活动中,有大部分的小学生正在被动的接受着语文阅读知识和其它学科相关知识,那么小学教师如何让小学生主动地接受语文阅读知识,提高他们学习阅读的积极性,这是一个需要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6-0165-01
学好语文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语文教学也是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方式,提高语文阅读对学生们有很多的好处。如可以开拓他们的思维发展能力,影响他们的人生三观,促进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与发展,也能够提高语文成绩。但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们接受并学习阅读知识时会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影响,所以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们学习的效率。
1.我国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的不利方面
(1)传统语文教学观念植入过深
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时一直主张自己主导的地位,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只知道自己在不断地讲授知识,把学生们该学的老师所了解的和考试要考的内容通通的都为大家做非常详细的讲解,老师们会以为这种方法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考虑到学生们学习的主体能动性方面,学生们对阅读方面的知识,或是老师教育学生时所用的手段是不感兴趣的,这一点少数教师可能是没有顾虑到的。
(2)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对阅读方面的知识不感兴趣
兴趣是一个学生最好的导师,只要培养了良好的阅读兴趣,才会对语文阅读课堂产生学习的动力。现如今大部分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几乎大部分小学生都不是主动学习,对学习不积极,教师在讲授相关阅读知识的同时,学生们可能会在下面交头接耳、睡觉、影响其他同学学习,这些都与他们对学习是否产生兴趣有直接的关系。
2.让学生们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发挥主动性的作用
(1)有利于语文阅读课堂的顺利进行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任务中来,在课堂中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与老师配合,与同学分享。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就不会花过多的时间去组织课堂的纪律,会把更多的课外知识结合书本中的知识教授给学生们,学生们会积极地融入阅读课堂中,认真的研究与课堂阅读知识所相关的内容,这些办法可以有效地促进整个阅读课堂的学习效率,让语文阅读课堂更加的高效发展。
(2)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成绩
语文阅读是语文学科中占比例较大的一部分,如果学生们对语文阅读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一定的兴趣,在没有教师和家长的督促教学中,学生们也会想着去学习、去探索、去研究。这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发展道路具有深远的影响。
3.让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学生提高主动性的学习措施
(1)师生建立良好关系
如果一个学生对语文阅读知识不感兴趣的话,那么可能与教师的教育方法或教师本身有直接的关系,如果一个教师是非常和善,对学生们非常友好。我相信所有的学生都会喜欢教师。并且也会同样的喜欢他所教授的课程,老师与学生们形成良好的关系是促进语文阅读课堂顺利进行的基础。
(2)利用合作学习提高学生们学习阅读的主动性
在语文阅读教育学习中,教师们可以选择一种合作学习的方法来营造班级阅读教育的学习氛围。例如,教师对班级内学生进行分组,并对学生们发放阅读文章,给予学生们充足的时间去探讨分析。这样在交流的过程中每一个小学生都会积极勇跃的参与进去,在分组讨论之后全班进行学习分享活动,在这样的学习阅读知识活动中,学生们在学了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学习主动性。
(3)讓学生成为阅读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可以转变阅读教学的教育方法,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篇中等难度的阅读文章,提前布置给学生们任务,让他回到家中去查阅相关资料,第二天来到语文课堂中进行讲解,班级里每个孩子都有同样的机会,在学习中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们必须对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思考和分析。
阅读,有利于拓宽学生们学习知识的范围,促进他们去理解问题,思考问题。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发现、探究问题更能适应这个社会发展的潮流。每一个小学生都应该提高学习语文阅读积极性,可以自主能动的去学习知识,打开视野,所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活动中学生们的主体能动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教师们和学校应该多加的给予重视。
参考文献
[1]周焕.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J].艺术科技,2019.32(07):238+241
[2]李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