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识传递”的教学转向“知识建构”的教学
2020-07-21苟正军付新花
苟正军 付新花
摘 要: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为例,研究了从“知识传递”的教学转向“知识建构”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首先利用熟悉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在不断伸入学习的过程中知道书写化学方程式不仅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同时还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其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发现规律的意识,让其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关键能力。最后在总结提升过程中制造认知冲突、内化重要知识、形成学生学习能力,完成知识的建构。
关键词: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认知冲突;知识建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6-0032-01
一、问题提出
当前,倡导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是新时代教育的诉求,这种诉求说到底就在于实现课堂教学的转型一从 “知识传递”的教学转向“知识建构”的教学”。即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主动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构知识的意义(或知识表征)的过程。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非要求学生机械被动地学习记忆,换言之,如何更多关注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而非信息的传递与接受呢?基于上述分析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为例,尝试让学生在熟悉的素材中不断伸入学习,从而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基于从“知识传递”的教学转向“知识建构”的教学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
第一环节:新课导入
(1)教学载体:利用学生已经以学过的7个化学方程式为学习内容,对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个数进行讨论和总结。
(2)教学目的:一是检查预习---红磷、木炭、硫、铁分别与氧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原理。二是布置任务---写出各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个数。三是引发思考----为什么硫和木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属于一类,其余反应的属于一类?
第二环节:交流展示
(1)抛出问题:通过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作业,并分析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个数,进行分析讨论。
(2)师生探讨、引发思考:一是化学方程式两边的原子种类和个数相等时,左右两边用“===”连接。二是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相等的化学方程式是不是就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第三环节:教师点拨
(1)诠释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两个原则。
客观事实为依据是指------该反应确实发生了,并且各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相等或不相等时,请配平化学方程式。
(2)讲解最小公倍数法配平方程式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第四环节:练习巩固
(1)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
(2)设计意图:一是掌握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二是发现问题有些方程式中某些原子,在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存在于不止一种物质中。
第五环节:总结提升
(1)总结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选择原子的原则和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步骤。一是选择原子的依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相等、有氧原子时先配平氧原子,但是所选原子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存在于一种物质中。二是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步骤----写、配、等、注。
三、教学效果与教学反思
(1)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有效的课前预习,在熟悉的知识情景中不断伸入的学习,让学生知道了书写化学方程式不仅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同时还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对符合客观事实,而反应前后某些原子的个数不相等的反应方程式可以通过配平让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通过配平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学生掌握了配平化学方式的一种方法---最小公倍数法。通过练习反馈出了绝大多数学生,遇到反应前后某些原子个数不相等的化学方程式,知道找出其中一种原子采用最小公倍数法求出反应前后该原子的原子总数,然后计算出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最后观察配平其它原子,再对方程式加以完善,形成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2)教学反思
提前整理学过的化学方程式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让学生在熟悉的教学情景中不断的完善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获得了以下几点认识:
第一,在学案中精心设置了有易到难的学习任务,它能比较好的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第二,在本节课中,教师在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中起到了有效的引领作用。
第三,本节课做到了“授人以渔”,学生不掌握了配平化学方程式的原则和方法,还会选择原子采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同时让学生体验和理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各物质对应的粒子间的个数比并不都是1:1,在具体反应中各物质对应的粒子间的个数比是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配上的。
由于本节课注重知识的建构,所以时间安排非常紧张,建议将该课题分两节课上效果比较好。
参考文献
[1]吴燕.以情景为依托打造知识建构型化学课堂[J].化学教与学,2018(6):28-29
[2]白蕊.构建化学概念之间的联系 促进学生知識体系.化学教育,2015(7):36-38
[3]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13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