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研究
2020-07-21邓会娜
邓会娜
【摘 要】 丰富的课外阅读经历不仅能丰富小学生的文学知识储备,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让他们感受到语言和文学的魅力,丰富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小学语文的课本内容有限,需要学生读更多的书来推动学生的语文学习,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因此,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十分重要。本文就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展开叙述。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培养
一门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语文的学习更离不开阅读。局限于小学语文课本只会让学生形成对事物较为片面、浅显的理解,而广泛的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学到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精神内涵。因此教师更应联系课内与课外,引导小学生去阅读并爱上课外读物,并通过创造阅读氛围来促进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
一、联系课内与课外,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课本知识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课外阅读离不开课文内容,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应当在教学中将课本内容和课外读物巧妙地联系起来,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想要读课外书的欲望,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
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31课《普罗米修斯》为例,首先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可以给学生播放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的视频,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在这个短片中你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学生会说:“看到了一个男人偷拿了火给别人。”教师这时可以接着提问:“那大家是否可以猜一猜这个男人为什么要偷拿火种呢?”学生会给出他们的猜想,如“因为火种很值钱”等等。接下来教师可以对学生说:“短片中的这个男人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里的主人公,他叫普罗米修斯,请大家阅读课文来获取‘普罗米修斯盗火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等待学生阅读完之后,教师邀请学生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学生能够从课文中获得答案:“起因是他看到人们没有火种,只能吃生肉,无法获得光明。”“过程是他偷偷将茴香树的枝条插入太阳车的烈焰中,获取了火种。”“结果是他被宙斯惩罚了,被锁在悬崖上,被秃鹫啃食。”接着教师再次提问:“大家认为普罗米修斯这样做是对的吗?”并给时间让学生小组讨论。讨论之后,学生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有的同学认为:“他这样做是对的,他是想要帮助人类。”而另一些学生则会认为:“这样做不对,因为他是偷来的。”教师不作评判,而是对学生说:“大家有没有思考为什么宙斯不愿将火种给人类吗?”学生纷纷摇头。“那大家想知道为什么吗?”学生纷纷点头。教师说:“我也很想知道这其中的原因,大家一起来读《古希腊神话故事》这本课外书来寻找答案吧,相信这本书会给出答案。下一次上课时希望大家能给出原因并且重新思考普罗米修斯这样做到底是对还是错。”这样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课外书,并对普罗米修斯盗火事件有更完整的理解。
二、推荐适合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由于小学生尚未形成自主阅读的意识,并且无法辨别什么样的读物适合他们,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给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和他们感兴趣的课外书,由此引导他们阅读。
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3课《和时间赛跑》为例,在上课前,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在歌曲播放结束之后,教师可提出问题:“大家觉得这首歌好听吗?你们能从这首歌中听出这位歌手想表达什么意思吗?”学生会回答:“他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教师表示肯定:“对,他想说时间流逝得太快了,自己没有好好珍惜时间。”接下来教师再次提问:“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学生会给出许多不同的答案,如:“希望重新回到生日那天再过一次生日。”接着教师说:“所有人都希望时光可以倒流,如果真的拥有了能掌控时间的魔法,大家会如何去用它呢?有这样一个小男孩,他拥有一块有魔力的表可以让他随意快进时间,大家一定想知道他的故事吧?”学生纷纷点头。教师接着说:“大家下课后可以去阅读《弗朗索瓦与消失的时间》这本书来了解这个小男孩的故事。”以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与语篇主题意义有关的、三年级学生易读懂的且带有魔幻情节的课外书,更易引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随后,教师接着提问:“另一个小男孩同样想让时光倒流,但是他有着令人感动的原因,请大家阅读课文,找出其中的原因和他最后明白的道理。”学生在阅读完后会找出答案:“原因是他的外婆过世了,他明白了要珍惜时间。”教师可鼓励学生:“说得很棒,那他是如何明白这个道理的呢?”学生同样可在课文中找到答案:“是他的爸爸告诉了他这个道理。”这时教师可以给出鼓励:“非常好,我们知道了这位小男孩通过明白了过去的时光无法追回,所以要珍惜时间,其实《弗朗索瓦与消失的时间》中的小男孩同样也明白了这个道理,但却是因为截然不同的原因,原因究竟是什么,大家可以自己去探索。”
三、创造阅读氛围,促进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
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小学生由于心智尚未成熟更是如此。一个有着浓厚的阅读氛围的班级能够带动许多学生坚持课外阅讀,因此教师应致力于创造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为了促进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教师可每周设置一节阅读课。如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19课和第20课都是围绕“乐于助人”的主题来展开教学的。教师在这一周的教学开始之前就可以对学生说:“本周五是我们每周的阅读课,这一周课外阅读的主题是‘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大家可以把与主题有关的课外书带到课上阅读或者和他人分享。”在上完这四课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为什么老师希望大家这周阅读课阅读以‘乐于助人为主题的课外书了吧,如果大家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课外书,我推荐《艾薇的礼物》《乐于助人的公主》《城里最漂亮的巨人》这几本书。”随后在每月的最后一次阅读课上让学生们交流讨论。教师可开展“我来讲故事”活动,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看的课外书中的故事情节以及自己的感想。如“我看了《艾薇的礼物》这本书,它讲的是一个名叫艾薇的小女孩总是乐于送礼物给别人,虽然她送的礼物不适合每个人,但大家都十分开心。我觉得她很善良,懂得将好的东西分享给别人。”这时,教师可以邀请别的学生来点评,如“你在听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感想呢?”教师也可以自己点评:“说得非常好,艾薇确实是一个善良,愿意帮助他人的人,我们大家都应该向她学习,对吗?”学生会因此受到故事的熏陶。同样,教师也可在阅读课上开展“我是小演员”活动,学生二至五人为一组,自行选取与教师规定主题一致的课外书,在读完课外书后分角色来重现书中的故事。如,教师选定的主题为“友情”。学生可选定《我有友情要出租》这本课外书,它讲述了大猩猩因为没有朋友而以“出租友情”来找朋友,机缘巧合下与小女孩“咪咪”成为了朋友。两个学生可以分别扮演书中的“大猩猩”和“咪咪”,通过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来重演这个故事。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对“友情”这个主题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感受。这些活动都促使着小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同时引导着他们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好的习惯会使学生受益终身。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帮助他们形成课外阅读的意识、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习惯,以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获取丰富的文学,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文惠.浅谈在校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J].才智,2020(06).
【备注: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础教育研究)《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GH18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