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
2020-07-21李秀萍
李秀萍
摘 要 事业单位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按照会计制度内容及要求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为了促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更加规范,采用收付实现制的政府会计体系以及各类事业单位多项制度并存、核算口径不一,造成会计信息难以满足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报告的信息需求。财政部颁布了新政府会计制度,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本文主要通過阐述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背景及进程,探讨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同时对事业单位如何提升财会工作水平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促进事业单位更好地贯彻落实政府会计制度。
关键词 新政府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 会计核算影响
财政部在2017年印发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相关资料,并且新政府会计制度于2019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的颁布及执行在很大程度上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提出了规范性要求。因此需要明确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产生的影响,针对其中的影响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减少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产生的问题。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产生的影响
(一)影响会计核算内容
新政府会计制度中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内容作出了具体的划分,将收入、费用、净资产、资产、负债、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几个要素按照“5+3”要素进行了区分。在传统的会计制度中,财务预算管理、预算费用支出和固定资产处理等核算存在较大的问题,新政府会计制度中就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完善,促使会计核算内容更加明确,在实施核算操作的过程中可以达到更加精准的目的。新政府会计制度中的负债会计核算范围有所增大,将政府储备物资及公共基础设施等都计入了资产核算中。对于事业单位在运营中产生的出差费用、出国费用及采购公车等费用的报销也作出了详细的规定。更重要的是,这些会计核算内容都需要落到实处,才能够确保会计核算的根本效用。
(二)影响会计核算方式
在传统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会计人员的主要核算方式是收集相关的资料,对会计报表、账簿及凭证等进行整理,在需要利用相关资料数据的过程中再对其加以利用。实际上,这种会计核算方式存在较大的漏洞,很多会计数据并没有真正被利用,导致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不完善。新政府会计制度中提出了“双重会计核算”方式,这种方式相对来说更加复杂,但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信息的利用率,促使会计核算有更加准确的依据。以往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收付实现制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中与权责发生制进行了融合,体现了会计核算方式的多样化。虽然“平行记账”方式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中也有所体现,但其中还是存在区别,主要是会计人员要先开展“双重核算”才能够进行“平行记账”,进而优化会计核算的功能。
(三)影响会计核算制度体系
在传统的会计核算中,经常会产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职责不清楚,对自身岗位工作内容不明确的情况,导致会计核算质量不佳,并且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很多事业单位都没有针对这种行为进行监管。针对这种现象,新政府会计制度中完善了责任制度体系,要求会计核算人员落实每一项工作内容及要求,明确自身的工作责任,避免产生部门或者人员之间相互推诿的情况。新政府会计制度对各个工作环节及岗位工作人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需要按照法律法规及制度要求开展会计核算工作,同时还要坚守职业道德。特别是部分人员流动较大的事业单位,会产生无人交接工作的情况。针对这个问题,新政府会计制度完善了工作交接体系,让相应的岗位工作有专人负责;完善了报表体系和结构,能够全面反映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提升单位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使其对决策更具意义。
(四)影响会计核算人员
第一,新制度对会计核算人员专业水平与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业单位受编制影响,会计人员大多都是兼职,学历、职称多数都不是会计专业。从而忽视了更新会计业务知识和会计法规知识,使新制度的实施大打折扣,降低了新制度实施的目的。新会计制度核算由“五要素”增加了预算会计变革为“八要素”,增加了资产与负债的核算,要求会计核算人员具备扎实的基础和专业能力,不断深入研究新制度的变化与要求,以便更好地实施新制度。
第二,新制度对会计核算人员发挥会计信息的作用提出了新要求。大多数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认为事业单位不核算成本,不存在利润,只要把账记正确,能做出一套报表就算合格了,充其量就是起个记账员的作用。新政府会计制度进一步扩展了会计职能,更要求会计核算人员重新认识会计角色的重要作用,合理控制费用,准确核算单位运营成本,保障财政资金安全、高效利用,为政府投资、决策提供会计核算分析。
(五)影响会计核算的作用
会计的核算不仅仅是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后反映,还包括事前核算与事中核算。新制度将收付实现制改革为权责发生制。虽然会计核算复杂了,以本会计期间发生的费用和收入是否应计入本期损益为标准,凡在本期发生应从本期收入中获得补偿的费用,不论是否在本期已实际支付或未付的货币资金,均应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但消除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不能真实反映资产、负债方面的信息,尤其是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引入坏账准本等概念,确认预计负债、待摊费用及预提费用等,更加准确地核算了单位运行成本,有效地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可靠性。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建议
(一)完善信息系统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完善会计核算提高财会水平要求事业单位完善信息系统,促使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能够借助精确性更高的信息技术,减少人工操作产生的差错。新政府会计制度虽然能够在较大程度上给予财会人员更高的要求及规范,但其在工作中还是需要应对难度更大的工作形式与内容,导致其工作量加大。完善信息系统可以生成两套会计报表,更符合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还可以让科学技术代替人工实施会计核算,提高核算质量。在建设信息系统时,事业单位负责人需要掌握信息化技术的要点及系统建设的核心,让整体财会水平得到根本上的提升。
(二)提高职工专业素养
职工作为会计核算的主体,需要在工作中体现自身的工作职能,利用新政府会计制度提高财会工作能力就需要以专业素养的提升作为基础。事业单位需要对会计人员提出更高的工作要求,让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发挥职能,减少会计核算问题。事业单位要让职工掌握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根本内容及会计核算形式、体系等,这样才能确保相关工作的开展满足新的工作需求。事业单位要对工作人员实施专业的业务培训,让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同时在实践中增强操作能力。工作人员还要通过再教育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素养,不仅要更新相关的业务知识,还要积极参与到专业培训中,了解更多新政府会计制度内容,增强财会工作能力。
(三)加大会计监督力度
会计人员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时要有专人监管才能够确保核算操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高会计核算结果的真实性。新政府会计制度中提出会计人员要明确工作规范,在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中按照真实的情况记录相关的数据。因此,事业单位要加大内部监督力度,结合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落实每一项核算工作,并且掌握实际的工作执行情况。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实施日常监管操作,对财会人员提出具体的要求。在开展内部监管工作时,要对财产的调度及归置情况进行准确分析,通过严格的监管提高人员操作的规范性,避免产生经济损失。
(四)完善会计核算制度
第一,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未病先防”。实施内部控制将“关口前移”,做到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及时消除隐患,形成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敢腐败的惩戒机制。一是健全不相容岗位的相互分离制度;二是健全关键岗位的轮岗、培训制度;三是健全政府采购、预算决算等各项管制制度;四是健全“三重一大”监督管理制度;五是健全会计回避制度。用制度来限制权力滥用,起到“制度笼子”的作用,促进单位规范化管理,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增强单位履职能力。
第二,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为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财政部门出台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实施细则》,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书写文字、数字到会计档案管理等每一项都作出了规定。重视基础工作,在日常工作中“练内功”,严格从填制和审核入手,做到要素齐全、手续完备的原始凭证才能作为记账依据。及时对账,保证账账、账实相符,账簿定期装订成册。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核算工作的重心和根本,只有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会计核算质量,充分发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作用。
(五)提高对会计核算的认识
财会人员的思想认识和能力素质直接影响着新制度在事业单位的实施。首先,要增强单位财务负责人及会计人员的会计核算意识,积极宣传准确的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引起领导及会计核算人员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新制度在核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只有认识到位,才能增强会计核算意识,才能自觉地学习,提高业务素质与能力。其次,要开展会计专业技术继续教育,从制度上引导、监督会计人员履行继续教育义务。同时,建立学习奖励激励机制,调动财务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升其专业水平和胜任能力,从而提高核算水平,最终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三、结语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实际开展相关工作时,会计人员需要按照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及规范调整工作方式。单位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会计核算效率,对员工进行专业教育及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完善核算制度,同时加大监管力度,让会计核算工作为事业单位提供推动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为岐山县水政水资源管理站)
参考文献
[1] 李凤兰.新政府會计制度实施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J].现代营销(下),2019(02):214-215.
[2] 韩馥谦.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分析[J].纳税,2020(03):34-36.
[3] 翟香菊.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研究[J].商讯,2020(03):58-59.